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14316110002)

作品数:6 被引量:68H指数:6
相关作者:李传习董创文李红利柯红军王琛更多>>
相关机构:长沙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建筑科学
  • 6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顶推
  • 3篇桥梁
  • 2篇悬索
  • 2篇悬索桥
  • 2篇应力
  • 2篇桥梁工程
  • 2篇主缆
  • 2篇自锚
  • 2篇自锚式
  • 2篇自锚式悬索
  • 2篇自锚式悬索桥
  • 2篇相位
  • 1篇单步
  • 1篇顶推过程
  • 1篇移动模架
  • 1篇张拉法
  • 1篇施工安全
  • 1篇搜索
  • 1篇桃花
  • 1篇桃花峪黄河大...

机构

  • 6篇长沙理工大学

作者

  • 6篇李传习
  • 3篇董创文
  • 2篇李红利
  • 2篇柯红军
  • 2篇王琛
  • 1篇张玉平
  • 1篇曹水东
  • 1篇张建仁
  • 1篇杨武
  • 1篇贺君

传媒

  • 3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中外公路
  • 1篇公路与汽运
  • 1篇中国公路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55 m大跨径组合式移动模架结构安全性数值分析与优化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移动模架集模板、支撑系统、过孔功能于一体,结构复杂,其施工安全控制是该工法关键技术之一。文中以采用移动模架法施工的洞庭湖大桥君山滩地引桥为工程背景,建立移动模架关键构件仿真分析模型,进行最不利工况下模架结构安全性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除前吊梁外,组合式移动模架系统的其余关键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指标均符合相关规范要求;针对前吊梁存在的应力安全储备不足情况提出了修改意见。
李传习彭武忠曹水东
关键词:桥梁施工安全
变曲率竖曲线梁顶推过程支点标高调整方案确定的单步模数搜索合成法被引量:12
2015年
针对穷举法计算量太大、试算法需要丰富经验的不足,研究变曲率竖曲线梁顶推过程中支点标高调整方案确定的新方法。基于相关假定,给出各支点处梁体强迫位移、顶推过程支点标高(含初始标高、调整后标高)及其调整约束条件等顶推关键要素的数学表达,明确支点初始标高的设置方法。在建立穷举法标高调整向量数学表示及其最优(或较优)标高调整方案寻找流程的基础上,基于先粗后精分级寻优思路提出计算量较穷举法大为减少的两步穷举法。考虑顶推过程支点标高调整方案确定中标高值优化精细程度的工程意义(或者优化标高值工程上的可变动性),提出"标高模数"概念,明确搜索策略,采用"先单倍模数搜索,再最大程度合并"的思路建立单步模数搜索合成法。算例分析比较两步穷举法、单步模数搜索合成法的计算耗时与结果等,明确单步模数搜索合成法是确定变曲率竖曲线梁体顶推支点标高调整方案的较佳方法。
董创文李传习张玉平张建仁
关键词:顶推
考虑相位变化及组拼高程误差的顶推梁体无应力线形的实现被引量:14
2013年
考虑接拼梁段相位的变化(包括其轴线水平倾角相对于基准相位时的改变量)、顶推平台上梁段组拼的线形误差,对顶推施工桥梁梁体无应力线形的高精度实现问题开展研究。提出梁体无应力线形的相位、基准相位、即时相位和定位基准线等概念,通过刚体平移和转动,实现基准相位与即时相位下坐标换算,建立了实测高程基准相位下的换算公式,以及待拼(浇)梁段定位高程即时相位下的换算公式,明确了节段无应力线形偏差逐步调整的数学表示法,解决了顶推施工桥梁已拼(浇)梁体无应力线形的评价与待拼梁段定位高程确定的关键问题。福元路湘江大桥河西引桥钢槽梁顶推施工的工程实例表明:按上述方法适时评价已拼梁体无应力线形,确定待拼梁段定位高程,并据此进行施工,桥梁顶推过程顺利,梁体全长的无应力制作线形与无应力目标线形吻合良好。
董创文李传习王琛
基于相位变换的顶推曲梁桥自适应无应力构形控制被引量:11
2014年
针对桥梁无应力构形求解及顶推梁体拼装施工控制传统方法等的不足,结合背景工程,研究并解决了拼装顶推施工钢主梁理论无应力构形的简便确定和高精度控制问题。用简便的一次落架法确定了顶推梁体无应力线形,将梁体无应力构形区分为立面、平面和横断面无应力构形,并明确可忽略扭转变形影响的钢箱梁或钢槽梁无应力构形控制应重点关注立面构形,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各梁段预制构形确定的方法,根据顶推梁体无应力构形实现过程中梁体纵向位置频繁变化的突出特点,用提出的相位变换法确定了各工况待拼梁段就位标高和已拼梁体实际无应力构形,对背景工程进行自适应无应力构形控制。结果表明:顶推到位的实测线形(及应力)与理论线形(及应力)吻合较好,所提出的方法正确、有效、精度高。
李传习王琛董创文李红利
关键词:桥梁工程相位变换
桃花峪黄河大桥主桥成桥状态确定及基准索股架设被引量:6
2013年
以桃花峪黄河大桥主桥为工程背景,介绍了利用大型商用软件Midas/Civil确定双塔三跨平面主缆自锚式悬索桥成桥状态的具体方法和流程,给出了主缆各索股无应力下料长度、主索鞍及散索套预偏量、基准索股架设线形及跨度、塔高、索温及索长变化对基准索股架设线形影响的参数分析方法。
许世展柯红军姬同庚李传习
关键词:MIDASCIVIL
黄河桃花峪自锚式悬索桥体系转换方案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7
2014年
结合世界最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黄河桃花峪大桥的工程实例,针对平面主缆双塔三跨自锚式悬索桥缆索体系各阶段的几何和力学特点,明确该桥型吊索张拉有"先边后中"、"边中共进"2类和每类6种的吊杆张拉思路,分析空缆状态及各种方案转换过程缆索系统的几何与力学特点、"多轮循环法"与"逐步推进法"的施工特点,指明体系转换方案择优的方向。在此基础上,确定并比较"先边后中"的方案2、"边中共进"的方案1和"边中共进"的方案2,明确"先边后中"的方案2和"边中共进"的方案1是黄河桃花峪大桥较优的体系转换方案,且各有特点和优势。继而给出其中之一的体系转换优选典型方案——"先边后中"的方案2的关键计算结果,证明该方案的可行性、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控性。体系转换的结构效应实测值与理论值吻合良好,表明了体系转换方案确定与论证的正确性,以及体系转换方案实施的高质量。
李传习柯红军杨武贺君李红利
关键词:桥梁工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