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05B01)

作品数:42 被引量:548H指数:13
相关作者:朱宝国张春峰贾会彬王囡囡孟庆英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8篇土壤
  • 10篇大豆
  • 9篇养分
  • 9篇玉米
  • 7篇性状
  • 7篇施肥
  • 7篇秸秆
  • 7篇还田
  • 6篇秸秆还田
  • 5篇棕壤
  • 5篇物量
  • 5篇白浆土
  • 4篇氮肥
  • 4篇养分含量
  • 4篇尿素
  • 4篇微生物
  • 4篇控释
  • 4篇控释尿素
  • 4篇潮棕壤
  • 3篇氮含量

机构

  • 22篇黑龙江省农业...
  • 12篇中国科学院
  • 5篇沈阳农业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北大荒农业股...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河南农业职业...
  • 1篇黑龙江省八五...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0篇朱宝国
  • 14篇孟庆英
  • 14篇王囡囡
  • 14篇贾会彬
  • 14篇张春峰
  • 10篇宇万太
  • 10篇徐永刚
  • 10篇姜春明
  • 10篇马强
  • 9篇周桦
  • 9篇于忠和
  • 9篇匡恩俊
  • 7篇张久明
  • 6篇迟凤琴
  • 6篇宿庆瑞
  • 4篇李于
  • 4篇邹洪涛
  • 4篇高中超
  • 4篇张玉玲
  • 4篇黄毅

传媒

  • 7篇土壤通报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5篇农学学报
  • 3篇黑龙江农业科...
  • 2篇大豆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土壤学报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吉林农业科学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土壤与作物
  • 1篇农业资源与环...
  • 1篇2014中国...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6
  • 8篇2015
  • 14篇2014
  • 9篇2013
  • 2篇2012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农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可行性初探
2012年
采用氯仿熏蒸浸提-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消化法比较测定了田间定位试验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添加植物残体土壤、添加葡萄糖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SMBC,SMBN)。结果表明,当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较高时(>20 mg kg-1),采用分光光度法与消化法测定的SMBN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但当SMBN量较低时(<20 mg kg-1)时,分光光度法测定与消化法测定的SMBN没有显著相关性。当土壤中添加麦秸和玉米秸时,土壤浸提液颜色较深(黄色),不适合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SMBN。因此,熏蒸提取–分光光度法测定SMBN,仅适于土壤浸提液无色透明、且SMBN含量较高的土壤。
宇万太马强徐永刚周桦姜春明
关键词:紫外分光光度法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利用ICP-AES分析大豆体内Mn和Zn分配及收支平衡被引量:1
2013年
长期定位试验和ICP-AES测试相结合,研究了下辽河平原土壤有效Mn和Zn浓度变化以及不同施肥制度下大豆体内Mn和Zn浓度与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下辽河平原土壤有效Zn浓度已濒临临界值,应加强对其监测;大豆籽实和秸秆体内Zn浓度受施肥影响变化较小;而籽实中Mn浓度受施肥影响变化较大,且NPK和NPKO处理显著高于O和CK处理;养分循环再利用在增加大豆生物量的同时,Mn和Zn携出亦呈增加趋势;土壤-作物系统中,Mn和Zn均出现收支赤字,其赤字大小顺序为NPKO
周桦姜春明徐永刚马强
关键词:MNZN大豆
秸秆集中深还田两年后对土壤主要性状及玉米根系的影响被引量:17
2015年
采用翻转犁开沟的方式,在秋收后将秸秆集中深还田,探讨该模式实施两年后对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及玉米根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各层次土壤容重较CK处理降低了2.42%~10.67%;土壤含水量较CK处理增加了3.99%~14.68%;土壤有机质及全氮含量较CK处理均有显著提高,提高幅度分别为4.34%~97.97%、1.53%~44.36%;玉米根系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以及平均根系直径均大于CK处理,以12 000 kg.hm^-2处理效果最为显著。综上,秸秆集中深还田对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蓄水量、有机质和氮素含量,促进根系生长效应明显。
王胜楠邹洪涛张玉龙虞娜张玉玲范庆锋黄毅
关键词: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含水量玉米根系
秸秆还田深度对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采用网袋的方法明确秸秆还田到不同深度(0、10、20、30、40cm)后对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经过120d还田腐解,不同深度的微生物量碳、氮均呈现波浪型趋势。表层覆盖的微生物量碳含量最低在76~250mg·kg^(-1),10cm处理各层次最高,在133~422mg·kg^(-1),20cm处理各层次在134~328mg·kg^(-1),30cm处理各层次101~245mg·kg^(-1),40cm处理各层次在71~294mg·kg^(-1);各处理微生物量氮含量以表层覆盖和10cm处理最高,在2~83mg·kg^(-1),20cm处理和30cm各层次微生物量氮在11~50mg·kg^(-1),40cm处理各层次微生物量氮最低在4~33mg·kg^(-1)。在秸秆还田到各深度土壤后,比较每一深度秸秆的上层、中层、下层土壤的微生物碳氮含量,均以下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含量高于中、上层土壤。
匡恩俊韩锦泽迟凤琴宿庆瑞张久明高中超朱宝国
关键词:秸秆还田
秸秆深还田两年对东北半干旱区土壤有机质、pH值及微团聚体的影响被引量:15
2013年
采用田间小区定位试验,探讨秸秆深还田2a对东北半干旱区旱田土壤有机质、pH值、微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深还田后降低了土壤的pH值,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pH值逐渐增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微团聚体的团聚度在秸秆深还田各处理中分别高于CK和DT处理3.4%~32.7%和16.4%~53.7%,土壤分散系数较CK和DT处理显著降低,均以秸秆深还田用量12 000kg/hm2效果最好。秸秆深还田2a后能够显著提高东北半干旱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pH值,改善颗粒组成状况,降低土壤分散系数,提高微团聚体的团聚度。
闫洪亮王胜楠邹洪涛马迎波虞娜张玉玲黄毅张玉龙
关键词:有机质土壤微团聚体
3种腐熟剂促进玉米秸秆快速腐解特征被引量:29
2014年
为筛选出适宜东北寒冷区快速腐解秸秆的腐熟剂,通过网袋腐解试验明确施入3种秸秆腐熟剂对玉米秸秆生物量及养分释放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过100 d的腐解,玉米秸秆生物量失重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玉米秸秆失重率为57.1%-64.1%,其中以施用3号秸秆腐熟剂的玉米秸秆生物量失重率最高,为64.1%。施入不同秸秆腐熟剂后玉米秸秆氮、磷、钾释放率分别为35.1%-57.2%、44.2%-59.6%、77.4%-89.7%,其中以3号腐熟剂的秸秆磷、钾素释放率最高。各处理有机碳矿化率呈相同的趋势,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取样末期有机碳矿化率在65.3%-69.1%之间,且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综上,以3号秸秆腐熟剂腐解秸秆的效果最好。
匡恩俊迟凤琴宿庆瑞张久明高中超朱宝国
关键词:玉米秸秆还田腐熟剂养分释放
追氮方式对寒地玉米干物质积累、转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探讨寒地玉米最佳追氮方式,通过大田试验,在追氮总量115 kg hm-2不变条件下,测定玉米主要生育时期根、茎、叶干物质量;氮肥偏生产力、农学效率及氮肥利用率,分析不同追氮方式[不施肥(CK);不施氮肥(PK);基肥+追肥浅追一次(NPK+SD1);基肥+追肥深追一次(NPK+DD1);基肥+追肥深追二次(NPK+DD2)]对寒地玉米干物质积累、转运及氮肥不同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期茎干物质达到最大值,较CK和PK分别提高43.42%~59.40%(P<0.1)和23.12%~36.84%(P<0.1);吐丝期叶干物质量达到最大值,较CK和PK分别提高33.31%~47.14%(P<0.1)和25.88%~36.96%(P<0.1)。不同追氮方式提高了寒地玉米茎、叶转运量、转运率及对籽粒总贡献率,且氮肥深追较浅追茎运转率提高4.3%~5.61%(P<0.5),对籽粒贡献率提高1.49%~2.04%(P<0.1);叶运转率提高3.75%~4.18%(P<0.5),对籽粒贡献率提高0.98%~1.09%(P<0.5)。较CK和PK产量分别提高78.0%~99.7%(P<0.1)和54.4%~73.2%(P<0.1),且氮肥深追较氮肥浅追产量提高8.76%~12.2%,以氮肥深追二次产量最高。氮肥深追较氮肥浅追偏生产力提高5.8~8.0 kg kg-1(P<0.5),农学效率提高5.8~8.0 kg kg-1(P<0.5),利用率提高了8.3%~10.7%(P<0.1)。综合看来,氮肥深追一次、氮肥深追二次有利于寒地玉米茎、叶干物质积累、运转及对籽粒贡献率,提高氮肥不同利用率,从而提高产量,且氮肥深追好于氮肥浅追,以氮肥深追二次效果最好。
朱宝国张立波张春峰贾会彬王囡囡孟庆英匡恩俊
关键词:寒地玉米干物质积累氮肥利用率
中微肥对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以大豆品种黑农48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控制中微肥施用量,研究中微肥对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微肥施用能够提高大豆不同生育时期的株高、干物质积累量和叶绿素含量(SPAD),显著提高结荚期到鼓粒期大豆叶面积指数(LAI)。中微肥施用大豆产量较不施肥和常规施肥处理,分别增产10.6%~14.5%(P〈0.01)和1.2%~4.7%(P〈0.05),且以常规施肥+80 kg·hm-2中微肥产量最高(3 763.6±55.49 kg·hm-2)。中微肥能够改善大豆品质,与不施肥和常规施肥处理比较,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0.60%~1.10%(P〈0.01)和0.12%~0.62%(P〈0.05);脂肪含量分别降低0.37%~0.78%(P〈0.05)和0.08%~0.49%。综合以上分析,常规施肥结合80kg·hm-2中微肥处理效果最好。
朱宝国朱凤莉张春峰孟庆英王囡囡贾会彬于忠和匡恩俊
关键词:中微肥大豆农艺性状
东北黑土地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东北黑土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近年来黑土地出现地力下降、水土流失等问题。研究旨在建立耕地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对东北黑土地保护状况进行评价和监督,以期达到提升黑土土壤质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增加农田产出的效果。笔者在东北黑土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选取了l4个一级指标及15个二级指标构建东北黑土地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专家意见确定指标权重,构建综合评价指标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筛选与计算选取了农田肥力(权重0.4700)、农田环境(权重0.3093)、农田管理(权重0.1517)和农田产出(权重0.0690)一级指标,及有机质(权重0.1773)、黑土层厚度(权重0.1590)、全氮(权重0.0955)、沟蚀面积(权重0.0777)、农田产出(权重0.0690)等二级指标评价黑土地的改善或恶化情况,并根据权重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运用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东北黑土区的耕地保护效果进行评价,可为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王琦琪陈印军李然嫣
关键词:黑土地耕地保护层次分析法
土体重构对旱田土壤微生物及养分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以旱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常规耕作(CK),0-10cm与10-20cm土层置换(TC1),0-20cm与20-40cm土层置换(TC2),0-30cm与30-60cm土层置换(TC3),0-10cm土层混合(GF1),0-20cm土层混合(GF2),0-30cm土层混合(GF3)对不同层次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土体重构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土壤酶活性,不同层次土壤酶活性与对照处理差异显著;耕翻处理的土壤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处理,但除土壤脲酶含量和GF2处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土层置换处理土壤养分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与对照处理相比各层次差异显著,土层置换处理有利于土壤养分含量在不同土层中的均匀分布;土层置换处理对土壤改良效果明显,可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增加土壤酶活性,活化土壤养分。
卢佳邹洪涛张玉龙范庆锋张玉玲虞娜黄毅
关键词:耕翻微生物量土壤酶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