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0R50016-30)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刘新才潘晶杨梦琳姜小丽肖晓燕更多>>
相关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3篇晶化
  • 3篇晶化行为
  • 2篇铜模
  • 2篇合金
  • 2篇ND
  • 2篇PR
  • 2篇X
  • 1篇形成能
  • 1篇永磁
  • 1篇永磁材料
  • 1篇熔体
  • 1篇熔体过热
  • 1篇退火
  • 1篇退火处理
  • 1篇热分析
  • 1篇热物性
  • 1篇铸态
  • 1篇铸态组织
  • 1篇微观结构
  • 1篇稀土永磁

机构

  • 6篇宁波大学

作者

  • 6篇潘晶
  • 6篇刘新才
  • 3篇杨梦琳
  • 2篇鲁贻虎
  • 2篇姜小丽
  • 2篇肖晓燕
  • 1篇蒋远霞
  • 1篇张勇
  • 1篇王艳
  • 1篇董友仁

传媒

  • 4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功能材料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熔体过热对Nd_9Fe_(70)Ti_4C_2B_(15)纳米复合永磁合金过冷度、非晶形成能力和晶化行为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采用差热分析法研究了Nd_9Fe_(70)Ti_4C_2B_(15)永磁合金形核过冷度与其熔体过热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不同熔体过热度的快淬薄带进行凝固组织结构分析、磁性能测试和差热分析,研究了熔体过热度对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和晶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8~168 K的过热度范围内,Nd_9Fe_(70)Ti_4C_2B_(15)合金的过冷度随着熔体过热度的提高而显著增大了约80 K,它们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过冷度拐点对应的临界过热度为68 K,在小于68 K的过热度范围内,过冷度随过热度的提高而急剧增大了67 K,而在大于68 K的过热度范围内,过冷度随之而变化的幅度不大,其间的平均过冷度达到了174 K。熔体过热度为60 K时,快淬薄带的微观组织由Nd_2Fe_(14)B,Fe_3B和α-Fe纳米晶构成,其磁性能为H_(ci)=992.91 k A·m^(-1),B_r=0.56 T,(BH)_(max)=45.81 k J·m^(-3);熔体过热度提高至90和110 K时,快淬薄带的微观组织由纳米晶和非晶构成,且熔体过热温度越高,非晶的量越大;熔体过热度提高至150 K时,快淬薄带的微观组织由完全非晶构成。快淬薄带中的部分非晶或完全非晶在晶化退火过程中的相变都沿循以下路径:Am(非晶相)→Am'+Fe_3B→Fe_3B+Nd_2Fe_(23)B_3→Fe_3B+Nd_2Fe_(14)B+α-Fe。
杨梦琳潘晶刘新才董鸣月徐山雪董友仁
关键词:过冷度非晶形成能力晶化行为
(Nd,Pr)_(12.8)Dy_(0.2)Fe_(77.4)Co_4B_(5.6)铸锭PPMS和DSC居里温度测量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为充分拓展DSC测量功能、探寻居里温度的简便测量方法、尤其是探寻高温居里温度的耐久测量方法,对真空电弧熔炼(Nd,Pr)12.8Dy0.2Fe77.4Co4B5.6铸锭,先通过PPMS测量升温速率3 K·min-1时样品的M-T曲线,并用外推法得到居里温度为648.3 K;然后采用DSC分别以3,10,20,30,40 K·min-1速率测量样品的升、降温曲线,分析升、降温曲线上对应吸、放热峰的起始点、峰值、终止点的特征温度值;再分别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特征温度与升降温速率的直线方程,计算升降温速率分别为0和3 K·min-1时特征温度值,并与PPMS测量的居里温度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由DSC升温曲线起始点的特征温度拟合直线方程计算的升温速率为3 K·min-1的特征温度值为649.1 K,与PPMS外推法得到的居里温度相对差值最小为0.12%,具有足够的精确度。
王姝隽鲁贻虎刘新才潘晶王艳张勇
关键词:居里温度PPMSDSC稀土永磁材料
退火对(Nd,Pr)12.8Dy0.2Fe77.4Co4.0B5.6快淬薄带晶化行为的影响
2015年
采用高真空高纯氩DSC测量了(Nd,Pr)12.8Dy0.2Fe77.4Co4.0B5.6非晶快淬薄带以及不同温度退火薄带的连续加热曲线,计算了晶化激活能、频率因子、晶化体积分数、晶化速率,研究了预退火前后薄带的晶化动力学和晶化过程。结果表明(Nd,Pr)12.8Dy0.2Fe77.4Co4.0B5.6快淬薄带在30 K/min加热速度时DSC曲线起始晶化温度865.8 K、峰值晶化温度877.2 K、晶化结束温度901.7 K,居里温度转折点581.2 K,富稀土相的初始熔化点1003.6 K。在高于峰值晶化温度或晶化结束温度退火10 min的薄带非晶完全晶化,居里温度处形成吸热峰,而低于803.0 K退火处理的薄带以及快淬薄带在相近温度处只有DSC转折点。相对于快淬薄带直接晶化的特征,在低于起始晶化温度的693.0~743.0 K退火处理的薄带晶化峰形相近;803.0 K退火处理后薄带的晶化峰的温度范围增宽:在10~40 K/min相同加热速度下其起始晶化温度均降低1.4%,晶化结束温度在加热速度20~40 K/min时达到、甚至高于快淬薄带直接晶化结束温度;在低于快淬薄带直接晶化的峰值晶化温度之前存在一个具有相同晶化速率的临界温度,在低于该临界温度时,退火薄带比快淬薄带具有较高的晶化速率、更不稳定;而在高于该临界温度,退火薄带比快淬薄带具有较低的晶化速率。
鲁贻虎刘新才潘晶
关键词:ND-FE-B晶化动力学晶化激活能
铜模吸铸Nd9Fe83-xTi4C4Bx(x=10~15)合金组织演化和磁性能的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采用铜模吸铸及随后的退火处理制备了厚度为0.8 mm,成分为Nd9Fe83-xTi4C4Bx(x=10~15)的Nd2Fe14B/Fe3B型纳米复相磁体,对其组织演变和磁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铸态合金中,x=10的合金微观组织主要由Nd2Fe14B,Fe3B,α-Fe和TiC相构成。而x=11~15的合金中除含上述各相外,还出现了Nd2Fe23B3相、未知相和非晶相,且随着B含量的增加,它们在合金中的相对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退火过程中,随着合金中亚稳相和非晶相的转化,Nd2Fe14B,Fe3B和α-Fe相对含量增加,但不同B含量合金的相结构变化差异明显,导致退火后磁体具有不同的磁性能。其中,x=12的合金在680℃退火5 min后获得了最佳磁性能:Br=0.63 T,iHc=98.12 kA·m^-1,(BH)max=22.79 kJ·m^-3。
姜小丽蒋远霞潘晶刘新才
关键词:ND2FE14B微观结构退火处理磁性能
添加铌对铜模吸铸Nd_9Fe_(81-x-y)Ti_4C_2B_xNb_y(x=11,13,15;y=0,4)合金铸态组织及其晶化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铜模吸铸制备了厚度为0.8 mm,成分为Nd9Fe81-x-yTi4C2BxNby(x=11,13,15;y=0,4)的Nd2Fe14B/Fe3B型纳米复合永磁合金块体样品,研究了添加Nb对合金铸态组织及其晶化行为的影响,并测试了其磁性能。结果表明:在合金中添加4%(原子分数)Nb元素,不仅能抑制吸铸样品表面Nd2Fe23B3软磁性相、Nd1.1Fe4B4非磁性相和未知相的形成,导致Nd2Fe14B,Fe3B和α-Fe相的相对量增加,而且促使样品内部在非晶基体上形成了少量的Nd2Fe14B和α-Fe,Fe3B纳米晶。添加了Nb的合金吸铸样品表现出一定的硬磁性,其中Nd9Fe66Ti4C2B15Nb4吸铸样品具有最高的矫顽力(Hci=116.66 k A·m-1);添加4%(原子分数)Nb使得合金在晶化过程中由原来的异相同温一步晶化转变为两步晶化,且初始晶化温度Tx均明显降低,两个放热峰的ΔTpx均增大。
姜小丽潘晶刘新才肖晓燕詹玉勇杨梦琳
关键词:铸态组织晶化行为
纳米复合永磁合金Nd_9Fe_(85-x)Ti_4C_2B_x(x=10~15)的热物性和相变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差热分析(DTA)和X 射线衍射分析(XRD)相结合的方法对纳米复合永磁合金Nd9Fe85-xTi4C2Bx (x=10~15)铸锭进行研究,确定了合金的液相线温度、固相线温度以及其它相变的温度区间,推断了合金凝固过程中发生的相变.结果表明,随着合金铸锭中B含量从10%(原子分数)增加至15%(原子分数),合金的液相线温度从1498.5 K 逐步降低至1472.5K,而固相线温度从1353.5 K 逐步升高至1358.3K.可以推断合金铸锭的凝固相变如下:在它们的液相线下的第-个相变温度区间,L→γGFe,L+γGFe→Nd2Fe14B;在第二个相变温度区间,L→γGFe,L→Nd2Fe14B+Fe3B;在第三个相变温度区间,L→Nd2GFe14B,L→Nd2Fe14B+Fe3B + Nd1.1Fe4B4.
肖晓燕潘晶刘新才杨梦琳詹玉勇
关键词:相变温度热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