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1489)

作品数:2 被引量:30H指数:2
相关作者:蔡一霞王维杨建昌朱庆森李洋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扬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水稻
  • 2篇水分
  • 2篇水分亏缺
  • 2篇籽粒
  • 2篇亏缺
  • 2篇灌浆
  • 1篇淀粉
  • 1篇淀粉合成
  • 1篇生理
  • 1篇生理原因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水
  • 1篇土壤水分
  • 1篇土壤水分亏缺
  • 1篇籽粒充实
  • 1篇籽粒灌浆
  • 1篇结实期
  • 1篇亏缺灌溉
  • 1篇灌溉
  • 1篇灌浆期

机构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作者

  • 2篇王维
  • 2篇蔡一霞
  • 1篇朱庆森
  • 1篇朱海涛
  • 1篇杨建昌
  • 1篇蔡昆争
  • 1篇黄飞
  • 1篇李洋

传媒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灌浆期亏缺灌溉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明抗旱性不同的单片段代换系(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SSL)水稻与其受体亲本在灌浆期亏缺灌溉条件下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降解、运转及籽粒充实过程中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方法】以介入巴西陆稻IAPAR9抗性基因片段的单片段代换系W27-3-5-2-4-3-3-5-7和受体亲本华粳籼74为材料,利用水平分根系统在水稻花后7 d设置全根水层(两个分隔室内均保持浅水层,W/W)、半根水分亏缺(一个分隔室内保持浅水层,另一个分隔室内土壤水分控制在-30—-40 k Pa,W/D)、全根水分亏缺(两个分隔室内土壤水分均控制在-30—-40 k Pa,D/D)3种土壤水分处理,研究花后7 d不同土壤水分亏缺对抗旱性不同的单片段代换系及其受体亲本的产量和构成的影响。【结果】与W/W相比,D/D处理下茎鞘和籽粒内源ABA含量显著增加,灌浆中后期水稻剑叶的相对含水量、SPAD值及光合速率明显降低,水稻茎鞘中α-淀粉酶、β-淀粉酶活性有所增加,但是其蔗糖合酶(sucrose synthase,SS)的活性却显著降低。D/D处理下籽粒SS、酸性蔗糖转化酶(acid invertase,AINV)、可溶性淀粉合酶(soluble starch synthase,SSS)和Q酶活性在灌浆前中期也明显降低。然而,W/D处理下茎鞘和籽粒内源ABA有所增加,但与W/W差异不显著。W/D处理对水稻剑叶的相对含水量、SPAD值、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但对灌浆前中期籽粒SS、AINV、SSS和Q酶活性却有显著影响,使得灌浆前中期籽粒SS、AINV、SSS和Q酶活性显著上升。分析灌浆期亏缺灌溉下单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间差异,发现亏缺灌溉下代换系的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运转率明显地高于华粳籼74,其籽粒灌浆充实过程中相关酶的活性、物质的动态变化及内源ABA含量等对水分亏缺响应较华粳籼74敏感,其产量在两种亏缺灌溉处理下降低不明显,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结论】灌浆期适度土壤水分亏�
蔡一霞李洋朱海涛蔡昆争黄飞王维
关键词:水稻水分亏缺籽粒充实
结实期土壤水分亏缺影响水稻籽粒灌浆的生理原因被引量:21
2011年
通过分析结实期土壤水分亏缺对水稻(Oryza sativa)籽粒中蔗糖向淀粉合成的生理代谢中关键酶活性及籽粒灌浆的调节作用,探讨土壤水分亏缺影响水稻籽粒灌浆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适度土壤水分亏缺诱导了灌浆高峰期(花后15-20天)水稻籽粒中蔗糖合成酶、腺苷二磷酶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及淀粉分支酶活性的增加,提高了籽粒灌浆中前期(花后10-20天)籽粒中淀粉积累速率和籽粒灌浆速率。但在灌浆后期(花后20-30天)籽粒中,上述关键酶活性下降较快,籽粒活跃灌浆期明显缩短,灌浆前中期灌浆速率的增加不能完全补偿灌浆期缩短带来的同化物积累损失,导致水分亏缺处理水稻籽粒充实不良,结实率、籽粒重和产量显著降低。研究认为,灌浆期土壤水分亏缺引起的灌浆后期籽粒中蔗糖向淀粉合成代谢中一些关键酶活性快速下降和籽粒内容物的供应不足是籽粒淀粉积累总量减少、粒重降低的主要生理原因。
王维蔡一霞杨建昌朱庆森
关键词:籽粒灌浆水稻土壤水分亏缺淀粉合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