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0217)

作品数:9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宋洪元雷建军宋明姚维志沈盎绿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蜈蚣草
  • 3篇细叶蜈蚣草
  • 3篇
  • 3篇HG
  • 2篇雄性不育
  • 2篇恢复系
  • 2篇基因
  • 2篇不育
  • 1篇毒害
  • 1篇毒害效应
  • 1篇雄性不育基因
  • 1篇烟草
  • 1篇营养繁殖
  • 1篇水体
  • 1篇水体总磷
  • 1篇转录
  • 1篇转录水平
  • 1篇总磷
  • 1篇羟化酶
  • 1篇胁迫

机构

  • 4篇西南农业大学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贵州省烟草科...
  • 1篇重庆市公安局

作者

  • 3篇宋明
  • 3篇雷建军
  • 3篇宋洪元
  • 3篇沈盎绿
  • 3篇姚维志
  • 2篇任雪松
  • 2篇邵留
  • 2篇沈新强
  • 1篇罗红波
  • 1篇曹必好
  • 1篇李成琼
  • 1篇罗庆熙
  • 1篇冉秀芝
  • 1篇李加纳
  • 1篇司军
  • 1篇丁建刚
  • 1篇雷波

传媒

  • 2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海洋渔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09
  • 2篇2005
  • 2篇200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利用Cre/lox重组系统建立番茄基因工程雄性不育恢复系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利用Cre/lox重组系统具有的重组删除特性建立番茄工程恢复系,特异删除F1中的雄性不育基因恢复其育性。【方法】将TA29-Barnase雄性不育基因表达盒置于两个同向lox位点之间并与NPTⅡ基因、Bar基因融合后获得植物表达载体pBinBarloxTABn,转化番茄获得雄性不育转基因植株。Cre基因在CaMV35S启动子的驱动下转入番茄获得工程恢复系。两者在开花时进行杂交,利用Cre重组酶删除F1中的TA29-Barnase不育基因表达盒使育性恢复。【结果】利用NPTⅡ作为转化筛选标记基因获得了番茄雄性不育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植株中的Bar基因能正常表达,真叶叶盘在含PPT3mg·L-1(phosphinothricin)分化培养基上能分化愈伤组织及芽;真叶具有抗PPT20mg·L-1浓度以上的能力。获得的TA29-Barnase转基因植株表现雄蕊退化、无花粉产生或产生少量形状畸形且无生活力的花粉。雄性不育植株自花授粉不能坐果,用非转基因保持系花粉授粉后,果实正常膨大结籽,杂交后代对除草剂Basta的抗性按1﹕1分离。不育植株与Cre转基因工程恢复系杂交后,果实也正常膨大结籽。对不育植株与Cre转基因工程恢复系杂交后代进行分子检测,结果发现同时含Bar基因和Cre基因F1植株中的TA29-Barnase雄性不育基因被精确删除。TA29-Barnase基因删除植株育性被恢复,能正常开花结果。【结论】利用Cre/lox重组系统建立的Cre工程恢复系成功将番茄F1代中的不育基因删除,恢复了F1的育性。该研究结果为植物基因工程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宋洪元任雪松司军李成琼宋明雷建军
关键词:番茄
人工雄性不育基因及恢复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3
2004年
结合Cre/loxp定位重组系统和杂种一代的育种特点,构建了雄性不育基因表达载体pCABARTABn和相应的恢复基因表达载体pBINPLUSCre。将位于质粒pTTABn中的雄性不育基因表达盒(含TA29启动子、barnase基因及Nos终止子)切下插入中间克隆载体pGloxp2个同向lox位点之间,再将上述表达盒连同lox位点切下插入pCAMBar,获得以除草剂Basta为筛选剂的雄性不育基因表达载体pCABARTABn。PCR方法从溶原菌BM25.8基因组DNA扩增出Cre基因,克隆测序验证无误后插入PBI525CaMV35S-35S双启动子和Nos终止子之间,再将表达盒切下插入pBINPLUS质粒相应位点,得到恢复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BINPLUSCre。
宋洪元丁建刚曹必好雷建军宋明
关键词:雄性不育基因恢复基因表达载体构建
Hg^(2+)对细叶蜈蚣草营养繁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研究了不同梯度浓度的Hg2+对细叶蜈蚣草营养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Hg2+浓度>1.50mg/L的实验组中整个断枝叶片褪绿严重,甚至新芽的颜色与对照组相比也褪色不少。随着Hg2+浓度的增大,细叶蜈蚣草断枝发芽率呈下降趋势,6月份的断枝发芽率比11月份的高,因此Hg2+浓度>1.50mg/L处理抑制了细叶蜈蚣草断枝生殖。Hg2+浓度<1.00mg/L的各实验组之间侧枝新芽平均长度无明显差异,平均长度均在1.0cm以上;Hg2+浓度>1.00mg/L实验组中的侧枝新芽长度随着Hg2+浓度的增加而缩短,平均新芽长度在1.0cm以下。不同浓度Hg2+对细叶蜈蚣草侧枝发芽个数的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Hg2+浓度>1.00mg/L处理已对细叶蜈蚣草侧枝生殖产生毒害作用。
沈盎绿沈新强邵留姚维志
关键词:细叶蜈蚣草营养繁殖
Hg^(2+)对细叶蜈蚣草的毒害效应被引量:11
2004年
研究了不同浓度Hg2+对细叶蜈蚣草(Egerianajas)叶绿素(Ch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氢酶(CAT)的分子毒理学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一定浓度Hg2+可以抑制细叶蜈蚣草CAT和SOD的酶活性,从而破坏其抗氧化防御系统,Hg2+对细叶蜈蚣草生化毒理的影响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建议可以用细叶蜈蚣草的CAT活性变化作为水环境监测的一项指标。
沈盎绿姚维志罗红波
关键词:细叶蜈蚣草酶活性
Hg^(2+)胁迫下细叶蜈蚣草对水体总磷去除效果的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采用室内培养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在不同梯度浓度的Hg2+处理下,细叶蜈蚣草对水体总磷去除效果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对照组和Hg2+浓度为0.10 mg.L-1试验组在Hg2+处理的96 h内,细叶蜈蚣草对水体总磷去除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0.50 mg.L-1和1.00 mg.L-1试验组在48 h内,细叶蜈蚣草对水体中总磷去除率一直上升,但96 h后对水体中总磷的去除率明显下降;Hg2+浓度大于1.50 mg.L-1的试验组中细叶蜈蚣草对水体中总磷去除率一直下降。同时,细叶蜈蚣草对水体总磷去除率的均值与Hg2+浓度亦均呈曲线关系,细叶蜈蚣草对水体总磷去除速率的均值与Hg2+浓度均呈曲线关系。
沈盎绿沈新强邵留姚维志
关键词:细叶蜈蚣草总磷
木质素相关合成酶在甘蓝型黄、黑籽油菜中的表达差异被引量:1
2012年
以1对甘蓝型黄籽(L2)、黑籽(L1)油菜的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了木质素生物合成的部分关键酶4CL、F5H和CAD在黄、黑籽油菜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4CL、F5H和CAD在甘蓝型黄、黑籽油菜不同器官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特别是在种子中。其中,在同一组织器官中,4CL的不同种皮颜色之间的甘蓝型油菜中的表达差异明显;F5H在甘蓝型黄、黑籽油菜中的花与在30 d种子中的表达差异明显;CAD在种子的不同发育期中的表达差异明显。因此,这几种酶在甘蓝型黄、黑籽油菜种子中的表达差异,特别是在甘蓝型黄籽油菜的30 d种子中的表达都明显低于相应的黑籽油菜,说明这些酶的转录水平是导致木质素在甘蓝型黄、黑籽油菜之间存在表达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可能是形成甘蓝型黄、黑籽油菜皮壳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冉秀芝雷波梁颖李加纳李波柴友荣
关键词:转录水平
利用Cre/lox重组系统建立反义基因工程雄性不育恢复系被引量:1
2009年
利用Cre/lox重组系统中的Cre重组酶能特异性识别并介导两个同向lox位点之间DNA序列发生重组删除的特点,将TA29驱动下的反义豌豆卷须肌动蛋白基因置于两个同向lox位点之间并与Bar基因连锁,转化烟草Wisconsin 38后获得抗除草剂Basta的转基因植株。将Cre基因导入烟草Wisconsin 38建立雄性不育工程恢复系。反义Actin转基因植株与Cre转基因植株杂交获得F1,通过Cre重组酶将F1中的反义肌动蛋白基因表达盒删除实现育性的恢复。结果显示:来自豌豆卷须的肌动蛋白基因在Wisconsin 38烟草绒毡层中反义表达但未能导致明显的雄性不育,转基因植株在花器官形态、花粉形状、活力、结实、结籽等方面与野生型植株间无明显的差异。而获得的烟草Cre转基因工程恢复系除少量植株出现叶片褪绿、结果少等异常外,绝大多数植株形态结构及开花结果习性与野生型一致;其中3个Cre转基因工程恢复系与Actin反义肌动蛋白转基因植株TAA-3杂交后,杂交后代中的绝大多数反义肌动蛋白基因表达盒均被精确删除,表明将Cre/lox重组系统用于建立基于反义基因工程雄性不育的恢复系是可行的。
宋洪元任雪松罗庆熙雷建军宋明
关键词:雄性不育恢复系烟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