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BTY025)

作品数:3 被引量:32H指数:2
相关作者:罗湘林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体育
  • 2篇农村体育
  • 1篇人力资源
  • 1篇人力资源短缺
  • 1篇社会体育
  • 1篇社会体育指导...
  • 1篇体育指导
  • 1篇体育指导员
  • 1篇农村

机构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罗湘林

传媒

  • 1篇北京体育大学...
  • 1篇山东体育学院...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短缺及其对策分析被引量:22
2009年
采用文献法,结合实地调查的经验,认为当前农村体育发展存在不少障碍,但主要问题不在于物质条件,而在于社会体育人力资源的稀缺,具体表现就是农村社会体育指导的管理缺位、组织缺位、技术缺位等三个方面,导致农村体育开展得不尽如人意。从精英引导需要、组织建设需要、文化传承需要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培育和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体系,构建具有农村特色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标准和保障激励制度。
罗湘林
关键词: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社会体育指导员
农村体育的结构类型与发展模式选择被引量:10
2012年
当前对于农村体育的发展取向,有学者以前瞻的眼光,指出农村体育的出路在于城镇化;也有学者指出农村体育的特殊性,以现实的视角,寻求问题的解决,因而指向于乡土特色的具体化。前者规范有余而实效性不足,后者实效有余而系统性不强。扎根于实地调查之经验,参照理想类型之简约,对农村体育进行类型分析;认为农村体育存在不同类型的结构特点,即以村落体育与小城镇体育为两端的农村体育发展连续体,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和解决路径。由分而合,提出共生系统下的农村体育发展模式,即以寄生共生模式、偏利共生模式、对称互惠共生模式,共同服务于以农村居民为核心的地域体育之构建。这种统合思路,将有助于农村体育的特色发挥与资源整合。
罗湘林
关键词:农村体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