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9JDXM84001)

作品数:5 被引量:82H指数:4
相关作者:曹小曙任慧子李沛权李丹牟少杰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乡村
  • 1篇地震
  • 1篇地震灾害
  • 1篇都市
  • 1篇都市圈
  • 1篇隐藏性
  • 1篇震灾
  • 1篇通达
  • 1篇通达性
  • 1篇贫困
  • 1篇贫困发生率
  • 1篇下乡
  • 1篇路网
  • 1篇经济发展
  • 1篇交通影响
  • 1篇公路
  • 1篇公路网
  • 1篇公路网络
  • 1篇广佛都市圈
  • 1篇传承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

作者

  • 5篇曹小曙
  • 3篇任慧子
  • 1篇李丹
  • 1篇马林兵
  • 1篇牟少杰
  • 1篇李沛权

传媒

  • 2篇地理研究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人文地理
  • 1篇经济地理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隐藏性乡村贫困空间探析——以广东省连州市为例被引量:18
2012年
发达国家学者认为乡村贫困最显著的特点是其具有隐藏性,即贫困人口的真实情况被平均统计数据所表现出的乡村发展状况所隐藏。本文以广东省连州市为例,基于平均统计数据和贫困人口数据,采用量图分析法和贫困发生率法分析乡村贫困的空间特征,并将两者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基于平均统计数据的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并未真实地反映贫困人口的空间差异,一定程度上将贫困人口隐藏。这一结论与研究区地方发展背景密切相关,也可为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应综合考虑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和乡镇贫困人口两个方面来确定乡镇贫困的真实状况,以提高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任慧子曹小曙
关键词:乡村隐藏性经济发展贫困发生率
传承性视角下乡村聚落历史时空格局特征及演化研究——以广东省连州市为例被引量:14
2012年
在采用地名志及相关史料的基础上,通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解读连州市乡村聚落格局演化及形成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连州早在西汉元鼎六年即已设立,后随南北交通线和区域开发进程演变,在时间上,可划分为六个发展阶段,以明清时期增长最快。在空间分布上,连州市乡村聚落具备空间传承性,连州镇是连州市乡村聚落增长的核心,各时期乡村聚落密度最大的乡镇均位于市域的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聚落密度较小者集中于北部少数民族聚居区与东部高山区。在此基础上,从自然地理条件、移民、交通、经济发展、民族构成等五个方面对连州市乡村聚落建立和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任慧子曹小曙李丹
关键词:乡村传承性
广佛都市圈公路网络通达性及其空间格局被引量:38
2011年
利用GIS手段,以重力度量模型、网络连通度和最短距离度量模型为基础,构建综合评价指标分析了广佛都市圈17个县区、127个空间节点的公路路网通达性。研究表明:广佛都市圈的公路路网发育较成熟,受自然环境、经济及空间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其通达性空间格局呈明显的圈层结构,通达性从都市圈的几何中心向外围递减,且向东—西方向延伸,成走廊态势,南北向的通达性递减趋势明显快于东西向,珠江北岸通达性优于南岸,并对广佛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提出调整建议。
李沛权曹小曙
关键词:通达性公路网络广佛都市圈
一种融合地理空间指标的土地需求量预测方法——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被引量:9
2011年
目前关于土地需求量的预测方法往往忽视地理空间因素。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地理空间指标的土地需求量的多因素预测方法,通过在需求量预测计算中引入地理标准距离、标准差椭圆、Moran’s I指数等与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和空间形态相关的因素,探讨基于地理空间指标进行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以佛山市南海区历年的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地理经济指标,引入地理空间指标的土地需求量预测结果准确率更高。但由于数据量的限制,本文所得的结果需要收集更多数据采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进一步加以研究验证。
马林兵曹小曙牟少杰
公元前1831年-公元1980年中国地震灾害对交通影响的时空分布及其类型被引量:3
2011年
在综合整理公元前1831年-公元1980年中国地震灾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GIS技术,着重探讨了中国地震灾害的时空特征以及中国地震灾害对交通影响的空间分布与类型分析。中国地震灾害记载的时间分布不平衡,是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呈现上升趋势;其空间分布也不平衡,元代以前集中于山西、河南、陕西一带,明清时期西南和台湾地区有所增加,民国及1949-1980年主要集中于西南、西北及台湾地区。中国地震灾害对交通影响的空间分布也集中于西北、西南地区,特别是云南、四川和新疆,通过地震烈度的空间分布,可知高烈度的地震对新疆的交通系统影响较大,云南和四川较低烈度的地震对其交通系统的影响也比较大,这是因为3省皆分布于中国强震带内,且四川和云南地形复杂,多山地丘陵,其交通线的分布多沿山川行进,故较易受地震影响。然后,依据破坏程度、次生灾害、交通构筑物破坏可将地震灾害对交通的影响划分为不同的影响类型。
任慧子曹小曙
关键词:地震灾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