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KS028)

作品数:21 被引量:27H指数:3
相关作者:刘凤娟刘睿刘作白海霞任怡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篇尊严
  • 3篇实证
  • 3篇实证研究
  • 2篇道德
  • 2篇德论
  • 2篇德性
  • 2篇休谟
  • 2篇因果
  • 2篇因果关系
  • 2篇原罪
  • 2篇少年
  • 2篇少年学生
  • 2篇青少年
  • 2篇青少年学生
  • 2篇尊严感
  • 2篇必然性
  • 1篇道德形而上
  • 1篇道德形而上学
  • 1篇德福
  • 1篇德育

机构

  • 9篇湖北大学
  • 7篇江苏师范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2篇东南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 1篇沈阳工业大学

作者

  • 7篇刘睿
  • 7篇刘凤娟
  • 3篇刘作
  • 1篇杜宝玲
  • 1篇杨希
  • 1篇白海霞
  • 1篇任怡
  • 1篇王硕
  • 1篇曹爽

传媒

  • 6篇武汉科技大学...
  • 3篇南昌大学学报...
  • 2篇道德与文明
  • 1篇改革与开放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兰州学刊
  • 1篇新疆社科论坛
  • 1篇学习月刊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福建教育学院...
  • 1篇系统科学学报
  • 1篇内蒙古教育(...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康德的目的王国理念——对Katrin Flikschuh的莱布尼茨式解读的批判被引量:5
2013年
康德的目的王国是一个伦理的共同体而非政治的共同体,Katrin Flikschuh认为Christine M.Korsgaard等学者从共同立法和交互强制的角度将目的王国理念解读成了一种规范性的政治共同体。KatrinFlikschuh的核心观点在于目的王国是个体的有限理性存在者造就的,不是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为每个有限的理性存在者只受到自身道德法则的强制而不受他人道德法则的强制。这样的目的王国作为一个系统整体就像莱布尼茨的前定和谐的共同体一样,其中个体性成员之间任何实质的交互作用都被排除了。但目的王国的系统性恰恰在于其成员之间的"交互目的和手段"关系,Katrin Flikschuh的解读严重偏离了这一点。
刘凤娟
康德对休谟问题的解决及其启示
2012年
休谟从经验主义的怀疑立场,把因果性、一般性、必然性理论放在特殊的因果性的必然性问题中考察,认为因果关系的必然性只是心灵的习惯性联想。康德从理性的角度考察因果必然性问题,把这个问题转换为因果必然性是否可以被理性先天思维的问题。通过考察当代康德研究者对这个问题的解读,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康德虽然没有解决"休谟问题",但是他出于批判哲学的立场转换了这个问题的视角,给予了它更深入的解释。
刘作
关键词:休谟问题因果关系必然性
何谓尊严教育被引量:1
2017年
尊严需要教育的启蒙,进行任何形式的尊严教育工作的前提是必须对何谓尊严教育从理论上作出清晰的界定。尊严教育以引导个体自觉、理性捍卫人的尊严为基本目标,即通过各种方式有意识地引导个体平等尊重人的人格和合法权利,以保障人的尊严;通过各种方式有意识地引导个体不断进行道德完善和自我创造,以提升人的尊严。尊严教育以培养人的尊严意识为中心任务,即培养人在观念和行动中理性的尊严意识。尊严教育以构筑一切教育的灵魂为价值定位,即渗透到所有教育活动之中,并将"捍卫人的尊严"落实为一切教育活动的最高原则和限制性原则,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尊严教育的主要渠道。
刘睿
关键词:尊严尊严意识
康德论德性与幸福的因果关系
2013年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对待幸福采取了一种"先抑后扬"的思路。在道德法则和德性的概念中,单纯基于自爱的幸福绝不构成意志的规定根据,但它毕竟可以作为德性的结果而被统摄在纯粹实践理性的至善对象中。这种作为德性结果的幸福就是配享的幸福,这种幸福不是从每个人自我的角度去促成的,而是从人们的交互关系中实现的。道德法则要求每个人将他人的幸福作为自己的德性目的来追求,促成他人的幸福就是合乎理性的和具有德性的,仅仅基于自爱去促成自己的幸福就是不合理的。
刘凤娟
关键词:德性因果至善
论法治的终极价值目标
2014年
自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以来,历届政府都就如何推进和发展这一基本方略做过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就任以来更是多次从不同角度论及这一问题,2014年10月份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将“依法治国”作为会议主题,这足以表明当今政府对法治问题的高度重视。
刘睿杨希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问题十五大总书记政府
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是一个一致的概念
2011年
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是一个一致的概念,它分为先验的部分和学说的部分;其中,前者确立自由及其原则,后者是以之为基础对作为人的义务的考察。在作为人的义务的学说中,涉及到一般的人性问题,但这种人性是先天的;同时,由于道德形而上学是在实践的领域,涉及到在实践上的运用,所以里面有着经验性的内容,不过这并不损害其概念的一致性。
刘作
关键词:道德形而上学先验哲学
学生、教师和工人的尊严现状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了解社会各阶层的尊严现状是捍卫社会大众尊严的前提。文章以实证调研为基本方法,着重分析了学生、教师和工人(包含农民工)三个群体的尊严观和尊严感。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学生、教师和工人的尊严观相对合理,但也表现出一些非理性的特征,他们在尊严观上虽形成某些共识,但彼此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学生、教师和工人的尊严感都有待提升,均面临一定程度的尊严危机。
刘睿任怡许泉亮
关键词:尊严感实证研究
论家庭教育中的过度说教及其防范被引量:3
2017年
过度说教是我国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个隐性问题,它妨碍亲子之间的平等沟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和自主性,给孩子心灵造成巨大痛苦。家长缺乏必要的人性科学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缺乏基本的民主、平等、尊重意识,缺乏足够的理性是导致过度说教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防范家庭教育中的过度说教需要确立重孩子个性和内在需求轻普遍标准的方向原则;重亲密感情联系轻意志顺从的亲子关系原则;重实践培育轻道理灌输的路径原则;重习惯和原则制约轻话语权威的约束性原则;重具体操作方法指导轻抽象指示的解惑原则;重身教轻言教的感染原则。
刘睿
关键词:家庭教育说教家长未成年人孩子
被误读的休谟被引量:1
2013年
离开了理性主义的先天性立场,因果知识还能否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休谟的回答是肯定的,他的认识论的根本意图就是要在经验主义的立场上建立知识的必然性和普遍性。一切将休谟的因果关系观念看作是偶然性的学者(包括著名的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都没有真正跳出传统理性主义的藩篱,而休谟作为一个彻底的经验主义者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勇于站在西方哲学根深蒂固的理性传统之外对其加以彻底的批判。因此,以LewisWhite Beck为主的研究者将休谟的因果性思路趋同于康德的做法是不合理的。
刘凤娟
关键词:休谟因果必然性经验主义
目的论视野下的自然与人被引量:2
2015年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从反思性判断力的调节性原则的角度,把有机物看作自然目的,把自然界看作一个合目的性的系统整体。但他的哲学传达的是自然作为人的手段的思想,这种等级性目的论思想来自于理性主体对于无理性之物的优越性,它已经不符合当今和谐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那么,这种评判标准是绝对的还是历史性的呢?当今哲学考察还能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平等寻求另外的思想依据吗?
刘凤娟
关键词:有机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