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77018)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柳丽芬杨凤林袁华李芸于婷婷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电池
  • 2篇生物燃料电池
  • 2篇燃料电池
  • 2篇微生物燃料
  • 2篇微生物燃料电...
  • 2篇污染
  • 2篇催化
  • 1篇电场
  • 1篇电催化
  • 1篇污染物
  • 1篇污染物降解
  • 1篇污染性
  • 1篇罗丹明
  • 1篇罗丹明B
  • 1篇抗污染
  • 1篇抗污染性能
  • 1篇可见光
  • 1篇可见光光催化
  • 1篇降解
  • 1篇降解污染物

机构

  • 5篇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柳丽芬
  • 2篇杨凤林
  • 1篇袁华
  • 1篇于婷婷
  • 1篇李芸

传媒

  • 2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膜科学与技术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Ag3PO4光催化耦合微生物燃料电池去除罗丹明B被引量:12
2016年
以硝酸银、磷酸钠为原料,一步沉淀法制备了Ag_3PO_4可见光光催化剂,用硅溶胶将其负载于不锈钢丝网上,经干燥得到光催化电极。以此光催化电极和碳棒分别作为阴极、阳极,在阳极室加入负载生物产电菌的活性炭颗粒,建立光催化耦合微生物燃料电池反应器。以罗丹明B(RhB)为模型污染物,考察了光照、底物浓度、pH值等对污染物去除效率与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00 W卤素灯光照下、外接500Ω电阻、pH=10、微生物量1.5倍,反应4 h可去除92%的(50 mg·L-1、200 m L)RhB;此时电池输出电压和功率密度分别为124 m V、34.9 mW·m-2。5次重复实验表明该负载型光催化电极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袁华柳丽芬
关键词:罗丹明B微生物燃料电池可见光光催化
PVA/PVAm改性涤纶滤布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抗污染性能被引量:4
2013年
利用聚乙烯醇(PVA)和聚乙烯胺(PVAm)的混合溶液,经刮膜、干燥和交联固定化处理,改性廉价涤纶滤布制备复合膜.亲水性PVA的羟基和PVAm的氨基被用来提高复合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染能力.考察了改性涤纶制备复合膜过程中PVA/PVAm共混比例、交联时间、交联剂用量、涂膜厚度以及涂膜次数对复合膜抗污染性能和渗透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PVA)∶m(PVAm)=1∶1、交联时间为45min、交联剂质量分数为0.2%、涂膜厚度为100μm且涂膜交联2次制备的复合膜的抗污染性能最好.
孙立坤柳丽芬杨凤林
关键词:PVA抗污染复合膜
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BiVO_4光电催化作用降解污染物被引量:5
2016年
利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单斜晶型光催化剂Bi VO_4,首次将Bi VO_4引入MFC中,构建全新的PEC-MFC,EC-MFC耦合体系,并研究其对氨氮与染料废水的降解效果及能量消耗。PEC-MFC与EC-MFC耦合体系2 h内均能对Rh B达到95%以上的降解率;在中性偏酸条件下,可提高耦合体系对NH_4^+-N的降解效果,且O_2是耦合体系的主要决定因素;PEC-MFC和EC-MFC的单位电能消耗量为0.895和0 k Wh·m^(-3),在最优条件下,PEC-MFC最大输出电压为0.476 V,最大输出功率为755.25 m W·m^(-2)。研究了叔丁醇、KI对耦合体系的影响以探究耦合体系的主要氧化物种,阐述了光催化-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耦合机理。
李芸柳丽芬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光电催化污染物降解
净化去除重金属离子污染物的新材料、电场辅助作用与过程
<正>重金属离子污染是一种典型的量大面广水污染,其中汞、铅、铬、镉、砷是主要污染物。电镀、冶金、采矿等行业排放的污染物是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自然界中的重金属可通过食物,水和空气等途径进入人体中。重金属的对人体的危害极大...
李仁杰柳丽芬
文献传递
Heterojunction between anodic TiO_2/g-C_3N_4 and cathodic WO_3/W nano-catalysts for coupled pollutant removal in a self-biased system被引量:3
2017年
An anodic TiO2/g-C3N4 hetero-junction and cathodic WO3/W were used to build a self-sustained catalytic fuel cell system for oxidizing rhodamine B or triclosan and reducing NO3^--N to N2 simultaneously.The WO3 nano-catalyst was formed in situ by heating and oxidizing a tungsten wire in air.Cyclic voltammetry and current-time curve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electrodes and system.Aeration and activation of molecular oxygen by self-biased TiO2/g-C3N4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reactive oxidizing species in the fuel cell.The mechanism of simultaneous anodic oxidation of pollutants and cathodic reduction of nitrate was proposed.The spontaneously formed circuit and tiny current were used simultaneously in treating two kinds of wastewater in the reactor chambers,even without light illumination or an external applied voltage.This new catalytic pollution control route can lower energy consumption and degrade many other kinds of pollutants.
于婷婷柳丽芬杨凤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