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7022)

作品数:5 被引量:38H指数:3
相关作者:杨广斌李雪冬李亦秋屠玉麟李冰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师范大学绵阳师范学院延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贵州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贵州省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生态
  • 2篇面向对象分类
  • 1篇点污染
  • 1篇点污染源
  • 1篇多尺度分割
  • 1篇信息提取
  • 1篇遥感
  • 1篇遥感分类
  • 1篇山区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重点污染源
  • 1篇污染
  • 1篇污染源
  • 1篇隶属度函数
  • 1篇喀斯特地区
  • 1篇喀斯特山区
  • 1篇湖区
  • 1篇环境动态
  • 1篇RS和GIS
  • 1篇城市

机构

  • 4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延边大学

作者

  • 4篇杨广斌
  • 2篇李雪冬
  • 1篇李亦秋
  • 1篇张旭亚
  • 1篇李冰
  • 1篇陈涛
  • 1篇牟智慧
  • 1篇李蔓
  • 1篇刘芳
  • 1篇范文娟

传媒

  • 2篇中国岩溶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测绘科学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观山湖区城镇用地拓展及驱动力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以LandsatTM/ETM卫星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技术提取观山湖区2000年、2005年和2010年3期土地覆被数据。观山湖区城镇用地面积2000年为12.02km2,2010年为51.13km2,净增长了39.11km2,增长率为325.37%,年均增长率为32.54%,城镇用地2000年到2010年总体呈快速拓展。观山湖区城镇用地的快速拓展是受自然驱动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以及贵阳市城市规划的辐射带动综合作用的结果。
牟智慧杨广斌
面向对象的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遥感分类信息提取——以贵州毕节地区为例被引量:10
2013年
传统的面向像元分类方法虽然对光谱差异较为明显的遥感影像信息提取具有较好的效果,但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椒盐现象",同时对纹理和形状信息不能充分应用,造成了大量信息损失。为了提高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遥感信息提取的精度,本文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对贵州省毕节地区开展了土地利用遥感信息自动提取研究。首先对该地区Landsat-5TM影像进行多尺度分割,形成影像对象层,然后综合应用基于知识决策树分类和基于样本的最邻近分类等技术对喀斯特地区进行遥感解译。结果表明,面向对象分类技术能较好地对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信息进行提取,同时避免了"椒盐现象"的产生,经野外采集样点数据验证,一级类分类精度为91.7%,二级类分类精度为89.4%,表明该方法在贵州省毕节地区应用效果良好。
李雪冬杨广斌李蔓范文娟陈涛
关键词:面向对象分类多尺度分割隶属度函数
基于RS和GIS的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构成与格局及转化分析——以贵州毕节地区为例被引量:11
2014年
为了更好地了解贵州省毕节地区生态系统类型的构成、格局与转化特征,本文基于面向对象分类和空间统计与分析技术,对毕节地区2000年和2010年生态系统类型进行提取,并对生态系统构成、格局和转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生态系统构成和格局看,2010年研究区生态系统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42.65%和42.51%;2000和2010年该区均具有较高的斑块数和较小的平均斑块面积,说明该地区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2010年斑块总数较2000有所减少,表明研究区景观连通性得到改善,景观整体趋于规整化;2010年旱地斑块总面积和平均斑块面积有所减少,针叶林、草地则增加,显示该地区退耕还林还草项目的实施有所成效;旱地和针叶林的聚集度都增加,表明二者连通性增强、景观更加集中。从生态系统转化特征看,2000-2010年,研究区生态系统类型间转化总面积为1 298.25km2,面积明显减少的是旱地和水田,明显增加的主要为林地、草地,土地面积转移矩阵显示旱地主要向林地、草地转化;受旱地面积较大影响,毕节、黔西、大方的面积变化和生态系统转化剧烈程度都较大,8个县(市)的生态系统类型相互转化强度值均为正值,可见生态系统覆被类型均向着较好的方向发展。
李雪冬杨广斌张旭亚李冰王茂阳
关键词:喀斯特山区面向对象分类
毕节地区重点污染源及生态环境动态监控平台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对毕节地区重点污染源和生态环境进行动态监测技术研究,把对重点污染源的定点监测和对生态环境的区域监测进行有机结合,使区域生态环境评价具有定量化的指标依据。在此基础上把污染源动态监测系统、空间分析、评价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集成,研究建立毕节地区环境综合监控平台,系统已经过严格的测试和业务试运行,证明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监测编报、信息采集、网络传输、数据管理、信息分发和综合评价服务的自动化程度。
杨广斌李亦秋刘芳尹红
关键词:重点污染源生态环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