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XZX0005)

作品数:15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强中华邵颖涛曹嘉玲更多>>
相关机构:西华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华师范大学科研启动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 6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1篇荀子
  • 3篇天人观
  • 2篇自然之天
  • 2篇外传
  • 2篇毛传
  • 2篇毛诗
  • 2篇韩诗外传
  • 2篇《毛诗》
  • 2篇《韩诗外传》
  • 1篇弟子
  • 1篇典故
  • 1篇调适
  • 1篇新语
  • 1篇心理
  • 1篇用《诗》
  • 1篇灾异
  • 1篇正名
  • 1篇知音
  • 1篇人性论
  • 1篇儒学

机构

  • 13篇西华师范大学
  • 4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上海外国语大...

作者

  • 13篇强中华
  • 2篇邵颖涛
  • 1篇曹嘉玲

传媒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天津音乐学院...
  • 1篇孔子研究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哲学
  • 1篇管子学刊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学术论坛
  • 1篇殷都学刊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伦理学研究
  • 1篇中国诗歌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名·时间·人性论——董仲舒人性论的逻辑层次及理论困境被引量:3
2012年
董仲舒的人性论可以从六个层面理解:"性"为人天生具有的属性;"善"乃人与人的对比,而非人与禽兽的对比;"中民之性"善恶两种潜质并存;趋善潜质只有依靠外部教化才能转化为现实之善;以"中民之性"为"性";建立人性论的目的在于推行"王教"。董仲舒把圣人之善性的最终来源归之于上天的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荀子的理论缺陷,但从事实角度讲,这一说法颇有问题。为了解决荀子和董仲舒的理论困境,有必要结合人的个体成长历程及人类漫长的文明史这两个时间概念探讨人性。从人类漫长的文明史考察,人类乃是自成其善。从个体的成长历程考察,初生之人,天生具有的趋恶潜质大于趋善潜质,故必须首先接受来自社会的规训,逐渐养成自我反思、自我砥砺社会伦理之善的能力;初步具有这些基本能力后的渐长之人又必须加强自我反思,实现自我向善。
强中华
论《世说新语》中的《诗经》典故被引量:2
2016年
《世说新语》涉及与《诗经》有关的事迹共三十三则,其中多为汉末魏晋士人灵活化用《诗经》典故的逸闻趣事。士人或以《诗经》经义为准绳,砥砺品节,互相激励;或以经义为标准,品鉴他人;更多的情况则是化用《诗经》典故,增强言谈的艺术趣味。从化用典故的形式看,与先前惯例大不相同,他们一般不再提及《诗经》或《诗经》中的篇名,而是直接把《诗经》的典故活用为谈话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化用经典的方式正是魏晋名士言谈崇尚机警有锋、追求简洁含蓄的表现。
强中华
关键词:《世说新语》典故《诗经》
《韩诗外传》与《荀子》用《诗》之异同
2014年
前人多笼统言说《韩诗外传》与《荀子》之间的诗学关系,在研究方法上也存在以《韩诗外传》和《荀子》所用之"诗"较多相同为证据,推论二者在《诗》传上之关系等问题。而通过对《荀子》与《韩诗外传》在同一语境下用《诗》情况的微观考察可见,《韩诗外传》用《诗》与《荀子》大异而小同。同时,就著作目的而言,《荀子》为立说而用《诗》,《韩诗外传》为解诗而引事、引理。而就具体每一处用《诗》来说,《韩诗外传》与《荀子》类似,体现出以诗证事、以诗证理的特征。
强中华
关键词:《韩诗外传》《荀子》用《诗》
荀子天人观的四重内涵
2012年
荀子所谓"天",多属自然之天。在他看来,天生万物、天道奇妙,但天道自然,并无人格意志。而且天道与人道具有本质区别,人类应该做到"知天"与"不求知天"的辩证统一:一方面,人类缺乏足够能力,亦无必要,汲汲于解释天道运行的终极根源;另一方面,为了自身的福祉,人类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了解天道、顺应天道、利用天道。荀子有时也借天道的权威论证社会制度的合法性,为了强调礼制的作用,他甚至认为完善的人间礼制可以影响天道的运行,这显然与其天人相分的主体思想背道而驰。
强中华曹嘉玲
关键词:荀子天人相分
论韩非、李斯对荀学的继承
2011年
韩非、李斯是荀学的主要继承人,从他们的生存状态、求学方式、思想发展历程等方面来看,他们早在求学之前便已埋下不同的学术种子,并非在学成之后疏离荀学。韩非自幼习染三晋法家文化,接触慎到、申不害等人刑名法术之学,他将追随荀卿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对儒家的深刻反思,并从荀卿处汲取了大量理论智慧。李斯出于生存状态、个人兴趣而有选择地继承荀学知识,关注帝王之术并对韩非学说产生兴趣,而从仕秦国的特殊经历加速了他推动法家学术的步骤,最终成为实践法家思想的人物。
邵颖涛
儒学的艰难历程——从荀子到董仲舒被引量:1
2013年
荀子对后代儒学的最大影响有三:荀子吸纳了法家的合理成分,使儒家的政治学说更具实践品格;与孔孟相较,荀子更加重视人臣的进言技巧与为政技巧;荀子极端重视儒家及儒家经典,成为儒学圣化运动的推手。从逻辑上讲,荀学乃是秦汉儒学的理论先声。经过数代士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儒学最终在汉武帝时期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并开始以此形式渗透至社会的各个领域,从而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强中华
关键词:儒学自我调适荀子
论《毛诗》之《序》《传》《笺》与荀子之关系被引量:1
2013年
在现有文献条件下,难以断言《毛诗》是否传自荀子,但可对比二者之异同:《大序》"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诗学观与荀子相通。《小序》探索诗的创作背景及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荀子借重《诗经》、强化己说不同;不过,《小序》解诗重教化与荀子的诗学精神一脉相通。《毛传》《郑笺》解诗与荀子或通或异。
强中华
关键词:荀子《毛诗》《毛传》《郑笺》
荀子法伦理思想及现代启示
2012年
荀子的法伦理思想对当今法治建设至少具有以下启示:第一,治国安邦,法律必不可少;第二,治国安邦决不能唯法是用,而是必须优先重视道德文化建设;第三,理想的法律必须是仁爱、公平精神的象征,否则,法律自身的合法性就应受到质疑,其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也将大打折扣;第四,法律必须遵循功赏相当、罪罚相应、奖惩分明的公正原则;第五,统治者必须首先遵纪守法,才能保证法律的顺利实施;第六,荀子主张以法律手段禁绝儒家以外的其他学说,以此实现思想统一,这一文化专制的法伦理思维模式必须为当今法治建设摒弃。
强中华
关键词:荀子法伦理
楚文化对李斯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楚文化在李斯生命历程、思想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建构意义。李斯生长于楚地,习染楚国风尚,思想意识融入楚文化精神,形成较强的个体意识、激烈奋进的情感,其作品呈现出铺张扬厉、气势充沛的艺术形式。李斯刻石文采用三句一章结构,此种特殊章法在楚国典籍中极为多见,系楚国文学作品形式的影响。李斯故乡上蔡融会南北地域文化,富有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此种开阔、贯通的文化思维渗入李斯观念中,孕育出《谏逐客书》并成为李斯推行统一天下政策的文化动力。
邵颖涛
关键词:楚文化文化心理
《韩诗外传》对荀子的批评被引量:1
2012年
宋人批评荀子主要集中批判荀子的性恶论、杀《诗》《书》、法后王、非毁子思和孟子、思想近法家,以及韩非、李斯师承荀子等六个方面。除最后两个问题外,《韩诗外传》都对荀子表示不满,实已开宋人批评荀子之先河。
强中华
关键词:《韩诗外传》荀子宋人先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