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60400088)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郑新前张扬军郭宫达张继忠诸葛伟林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柴油机高增压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3篇压气机
  • 2篇增压
  • 2篇离心压气机
  • 2篇跨声速
  • 2篇跨声速离心压...
  • 1篇动力机械
  • 1篇动力机械及工...
  • 1篇旋涡
  • 1篇压比
  • 1篇叶尖
  • 1篇叶尖间隙
  • 1篇增压器
  • 1篇射流
  • 1篇气动
  • 1篇气动设计
  • 1篇涡轮
  • 1篇涡轮增压
  • 1篇流动特征
  • 1篇跨声速流
  • 1篇跨声速流动

机构

  • 3篇清华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北方发动...

作者

  • 3篇张扬军
  • 3篇郑新前
  • 2篇郭宫达
  • 1篇徐建中
  • 1篇诸葛伟林
  • 1篇周盛
  • 1篇张继忠

传媒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航空动力学报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3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车用跨声速离心压气机设计被引量:7
2008年
随着内燃机功率密度的提高,需要更高的增压压比.采用全三维气动设计技术,设计了最大压比为4.0的车用跨声速离心压气机(可应用于微型燃气轮机),并将此应用于某型增压器的改进.针对跨声速流动特征,分析了相应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与某型发动机的配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新设计的离心压气机后,在额定功率下,油耗下降4.1 g/(kW.h),涡轮进口温度下降35 K.
郑新前张扬军郭宫达张继忠
关键词:压气机跨声速流动高压比涡轮增压气动设计
合成射流控制压气机分离流动及工程应用探索被引量:5
2008年
针对航空高负荷轴流压气机中的流动分离问题,研究了在轴流压气机叶片和机匣上开孔两种方式引入合成射流对于流动分离控制的有效性及相应的工程应用前景。在高负荷轴流压气机叶栅风洞试验台上,验证了在叶片上开倾斜小孔产生合成射流旋涡发生器控制流动分离的有效性,并随着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的日益成熟,为合成射流旋涡发生器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条件。通过在机匣上开孔产生合成射流机匣激励器,其控制流动分离的有效性在低速环形叶栅风洞上得到了验证。在分析合成射流机匣激励器与传统处理机匣之间的关系后提出一个新观点:合成射流机匣激励器本质上是一种新型的机匣处理,传统机匣处理的扩稳机理与合成射流机匣激励器的扩稳机理相同。
郑新前张扬军周盛
关键词:动力机械及工程合成射流压气机机匣处理
跨声速离心压气机叶尖区旋涡流动特征被引量:7
2008年
车用增压器高压比的发展趋势,使得跨声速离心压气机叶尖区流动对气动性能影响更为重要。采用三维CFD方法,研究了跨声速离心压气机叶尖区流动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额定、近失速和堵塞工况的激波呈现多样性;额定和近失速工况主叶片前缘发出的泄漏涡与相邻主叶片压力面相撞分裂成两支,堵塞工况主叶片的泄漏涡出现在压力面侧;3种工况分流叶片泄漏涡与主叶片的泄漏涡均在同一通道流出叶轮;1/2主叶片弦长之后,3工况的分离旋涡与通道涡的尺度和分布特征基本相同,叶片吸力面与机匣相交的角区形成高损失核心区。对激波结构和旋涡特征的分析有助于认识叶轮内损失分布规律和产生损失的机理。
郭宫达张扬军郑新前徐建中诸葛伟林
关键词:增压器跨声速离心压气机叶尖间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