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1020)
- 作品数:13 被引量:58H指数:6
- 相关作者:戚金亮杨永华喻德跃邹爱兰陆桂华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更多>>
-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紫草素-中药植物天然产物:生物合成、遗传调控、结构修饰与医药功能被引量:9
- 2022年
- 紫草素是来源于我国传统中药植物紫草科植物的一类具有萘醌结构的天然产物,临床常用于主治疮疡和皮肤炎等病症.紫草素因具有多重生物学活性和较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一直被国内外关注,并且随着生物合成、结构鉴定与修饰、遗传调控和组学等技术的迅速发展,研究者对其生物合成功能基因挖掘、高效又低毒的分子结构修饰及其构效、作用机理等多个方面,均开展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为此,本文系统地概括了近一个世纪以来对天然紫草素的结构鉴定及其在紫草科植物中的分布、生物合成、遗传调控、结构修饰、生物学活性及其医药功能的研究进展.其中,参与香叶基氢醌和去氧紫草宁的羟化、紫草宁和阿卡宁酰基化途径的关键酶基因的鉴定,促进完善了已知的紫草素生物合成途径;特别是通过化学结构修饰所获得的大量半合成紫草素衍生物可显著提高其抗肿瘤靶向性,以及紫草素主要通过抑制NF-κB/STAT3等信号通路发挥抗肿瘤、抗炎、抗菌作用,揭示了紫草素萘醌环和支链羟基修饰的有效性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总之,上述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展无疑极大地推动了紫草素的基础及应用研究的深入开展,文末还展望了紫草素在新药创制方面的应用前景.
- 王煊杨旻恺韩洪苇文钟灵陆桂华戚金亮林红燕杨永华
- 关键词:紫草素生物合成结构修饰药理活性
- 紫草宁脂质体质量控制和抑制HUVEC细胞VEGF基因表达的研究
- 2013年
- 目的探讨紫草宁脂质体的质量控制方法及其对HUVEC细胞VEGF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豆卵磷脂、胆固醇等膜材料将药物紫草宁包囊在脂质体中,对其外观大小、Zeta电位、含量、包封率进行质量控制,将紫草宁脂质体放置不同的环境中进行稳定性考察。采用Q-PCR技术研究紫草宁及其脂质体对HUVEC细胞VEGF基因水平的影响。结果紫草宁脂质体的颗粒小于220 nm;Zeta电位大于30 mv;三批样品含量为0.22 g/L,0.21 g/L,0.21 g/L;包封率分别为51.50%,81.31%,96.72%;紫草宁脂质体在4℃环境下较为稳定。紫草宁及其脂质体对HUVEC细胞VEGF基因表达有下调作用。结论紫草宁及其脂质体通过抑制VEGF基因,从而抑制VEGF蛋白的表达,最终抑制血管新生。紫草宁脂质体的抑制作用较紫草宁弱,是脂质体中的紫草宁从中缓慢释放的结果。
- 夏红梅邹爱兰戚金亮王小明杨永华
- 关键词:紫草宁
- 乙烯对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双重调控效应被引量:10
- 2014年
-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人类重要的药物及化工原料来源,其产生与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及对环境的适应密切相关,并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乙烯作为一种植物内源激素,广泛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抗逆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的调控。该文综述了乙烯的信号转导机制及其调控作用;重点归纳了乙烯对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形成所表现出的双重调控效应,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乙烯对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起促进作用,低于或超过该浓度范围则起抑制作用;并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方荣俊赵华廖永辉汤程贻吴凤瑶朱煜庞延军陆桂华王小明杨荣武戚金亮杨永华
- 关键词:乙烯次生代谢产物信号转导途径
- 拟南芥、水稻和毛果杨中CesA基因的进化和表达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合成酶是纤维素合成过程中重要的酶类。利用拟南芥(草本植物)、水稻(禾本科作物)、毛果杨(木本植物)3种已知全基因组序列的模式植物,对纤维素合成酶基因(CesA)家族的成员进行系统分析,了解CesA基因超基因家族的进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CesA基因在物种分化之前就已经存在,并且在各个物种内部出现了基因扩张,不同物种扩张程度不同,整个基因家族呈负选择压力。为进一步探讨该家族基因的表达调控模式,以水稻为例对该基因家族的启动子元件进行了分析,发现OsCesA基因可能受到多种胁迫和激素信号的调控;而RT-PCR结果表明ABA可以显著下调该类基因的表达。
- 朱煜谭梦月邹爱兰张文举戚金亮杨永华
- 关键词:拟南芥水稻进化树基因表达
- 高粱株高性状的QTL定位初步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以高粱品种T70、P607为亲本构建的218株F6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对亲本及各单株的株高性状进行调查和微卫星序列重复(SSR)分析。运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构建遗传连锁图,得到了包含65个SSR标记的遗传图谱,进行全基因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扫描,共监测到6个与株高相关的QTL,解释性状表型变异37.2%,其中2个QTL解释超过10%的表型变异。说明这6个与株高相关的QTL可作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途径进行高粱遗传改良的依据。
- 苏舒董维游录鹏黄守程戚金亮陆桂华黄应华杨永华
- 关键词:高粱株高SSRQTL
- 富含硫氨基酸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7
- 2012年
- 选用两组转基因品质改良大豆(富含硫氨基酸),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分析了在大田种植条件下,两组转基因大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非转基因大豆相比,转基因品系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在两组转基因品系中PLFA组分均发生变化,A组中检测到15种特异性的PLFA,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分别是是革兰氏阳性菌(GP)的特征脂肪酸16∶0、10Me18∶0和好氧细菌特征脂肪酸18∶1ω7c;B组中检测到13种特异性的PLFA,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表征GP的脂肪酸15∶0、16∶0和非特征脂肪酸14Me16∶0。在A组的OE-8品系及B组的17-4和57品系中,表征细菌的PLFA含量和总PLFA含量与非转基因品系相比有显著上升。结果表明种植转基因大豆影响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 桂恒张培培华小梅彭欣孔令如陈丰戚金亮喻德跃杨永华
- 关键词:转基因大豆土壤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
- 紫草LePS-2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2012年
- 目的克隆紫草LePS-2基因的启动子,分析该启动子的调控元件,为研究LePS-2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紫草愈伤组织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Genome walking技术扩增LePS-2基因上游启动子序列,将序列提交至PLACE网站对该启动子进行调控元件预测。结果获得LePS-2基因启动子区域序列1164bp,PLACE软件分析表明,该启动子中存在根特异性元件、暗诱导性元件、激素应答与调节相关元件以及一些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等。结论启动子元件ATATT和YTCANTYY可能分别赋予LePS-2表达的根特异性和暗诱导性;另外在LePS-2基因启动区域还发现MJ应答元件TGACG,表明MJ有可能参与对LePS-2的表达调控。
- 丁燕雯朱煜邹爱兰戚金亮杨永华
- 关键词:紫草启动子染色体步移调控元件
- 紫草LeEXT-1基因的克隆、序列及表达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以硬紫草细胞为材料,采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法(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克隆了由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和cDNA芯片技术筛选获得的在黑暗条件下优先表达的LeEXT-1基因的全长cD-NA。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cDNA全长为1 077 bp,编码1个含247个氨基酸的蛋白,与编码伸展蛋白(extensin)的基因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当紫草细胞从B5培养基转到M9培养基时,LeEXT-1基因在2 h内被快速诱导表达,随后又逐渐降低到一个较低的水平。该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研究伸展蛋白在紫草宁合成调控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汤程贻殷晶晶邹爱兰戚金亮杨永华
- 关键词:紫草紫草宁基因克隆基因表达
- 根际箱种植条件下富含硫氨基酸转基因大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方法测定了根际箱种植条件下富含硫氨基酸转基因大豆品系OE-8、OE-7、RNAi-3及其受体南农88-1和17-4、21-8、57及其受体N2899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受体南农88-1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磷脂脂肪酸相比,转基因品系OE-8的12Me14∶0、15∶0、17∶0、cy17∶0、10Me17∶0、10Me18∶0、20∶1ω9、18∶2ω6,9cc含量显著提高,转基因品系OE-7的14Me15∶0、16∶0、20∶1ω9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转基因品系RNAi-3的14Me15∶0含量显著提高,3个转基因品系根际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中缺失15Me16∶1ω5,但出现20∶1ω9和18∶2ω6,9cc;与受体N2899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磷脂脂肪酸相比,转基因品系17-4的15∶0、14Me14∶0、16∶1ω7c、16∶0、cy17∶0、10Me17∶0、18∶1ω8、cy19∶0含量发生改变,转基因品系21-8的14Me16∶0、cy19∶0缺失,转基因品系57的所有磷脂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3个转基因品系根际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中出现18∶1ω2。对单个PLFA含量进行的主成分分析显示,花期转基因品系土壤总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与受体相比变化较大的转基因品系有OE-7、RNAi-3、17-4和57。
- 刘根林桂恒彭欣陈丰戚金亮喻德跃杨永华
- 关键词:转基因大豆土壤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
- 富含硫氨基酸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土壤有机元素含量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2年
- 为揭示种植富含硫氨基酸的转基因大豆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在网室栽培条件下,测定了成熟期根际土的有机元素含量,并利用Biolog ECO/GN/GP/FF系统分析了种植转基因大豆(A组:受体为南农88-1,3个转基因株系为OE-8,OE-7和RNAi-3;B组:受体为N2899,3个转基因株系为Gagal 17-4,Gagal 21-8和Gagal 57)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2组转基因大豆后土壤硫元素与各自受体相比均极显著下降(P<0.01),A组中3个转基因大豆株系的每孔颜色平均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表征的土壤微生物活性和McIntosh等多样性指数均低于对照,其中,3个转基因大豆株系根际土革兰氏阴性菌的AWCD值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革兰氏阳性菌的AWCD值和McIntosh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转基因品系OE-8根际土真菌的McIntosh指数也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B组中转基因品系Gaga1 17-4和Gaga1 21-8的革兰氏阳性菌AWCD值显著高于对照,而Gagal 57的革兰氏阳性菌AWCD值显著低于对照(P<0.05)。转基因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在Bi-olog生态板上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试验所用转基因大豆能够显著影响土壤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的活性以及革兰氏阳性菌与真菌的群落多样性,且这种影响与受体品种的基因型有关。
- 陈丰彭欣华小梅张培培桂恒戚金亮喻德跃杨永华
- 关键词:转基因大豆BIO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