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114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1147)

作品数:12 被引量:55H指数:5
相关作者:魏世强潘声旺王强何茂萍王强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重庆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成都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土壤
  • 3篇动力学
  • 2篇丁酯
  • 2篇羊茅
  • 2篇有机氯
  • 2篇有机氯农药
  • 2篇有机质
  • 2篇植被
  • 2篇植被类型
  • 2篇生态护坡
  • 2篇水土
  • 2篇水土保持
  • 2篇土壤微生物
  • 2篇群落
  • 2篇群落结构
  • 2篇微生物
  • 2篇苇状羊茅
  • 2篇离子
  • 2篇邻苯二甲酸二...
  • 2篇胡敏酸

机构

  • 8篇西南大学
  • 5篇重庆市农业资...
  • 4篇成都大学
  • 3篇教育部
  • 2篇信阳职业技术...
  • 1篇天津市疾病预...
  • 1篇延安大学

作者

  • 5篇魏世强
  • 4篇潘声旺
  • 4篇王强
  • 3篇王强
  • 3篇何茂萍
  • 3篇王强
  • 2篇杨丽娟
  • 2篇江韬
  • 2篇雷志华
  • 2篇杨志丹
  • 2篇李雪梅
  • 2篇宋娇艳
  • 2篇张楚
  • 2篇杨益
  • 1篇王强
  • 1篇王法
  • 1篇王齐磊
  • 1篇闫金龙
  • 1篇刘保峰
  • 1篇李阳

传媒

  • 3篇西南大学学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环境卫生工程
  • 1篇成都大学学报...
  • 1篇三峡环境与生...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3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几种典型边坡植被的产流、产沙特征被引量:13
2013年
乡土植物灌木化建植是高速公路边坡防护的重要途径。为了探明西南地区5种典型边坡植被配置模式的护坡性能及年际间差异,拟以成渝高速永川段K309+145~K309+370处为试验观测区,以景观过渡带(小乔木、地被植物)+坡面防护带(灌木、草本植物)的群落结构为基础,对比研究2010-2012年间各植被配置模式在自然降雨条件下的产流、产沙特征及年际间差异。结果表明:1)建坪初期,一年生草本植物狗尾草(Setaria viridis)所在的草灌混合群落(M5)生长快、成坪早,在2010年汛期即表现出较强的护坡性能:蓄水、保土能力分别达到59.14%、96.22%,产流量、产沙量(61.2 mm,52.0 g·m-2)也明显低于其它小区(P<0.05);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黑麦草(Lolium perenne)等多年生草本所在群落(M3、M4)成坪迟、生长慢,护坡性能普遍较差。2)在2011年汛期,多年生草本植物所在群落(M1~M4)的护坡性能较2010年明显提高,以M3、M4即苜蓿(Medicago falcate)+狗牙根、小冠花(Coronilla varia)+黑麦草最为显著。3)2012年汛期,具有发达根系结构的狗牙根所在群落(M3)护坡性能最强:蓄水、保土能力分别达到80.03%、98.49%,产流量、产沙量分别为32.40 mm、17.67 g·m-2);M5的护坡性能最差,其产流量、产沙量(62.1 mm,150.33 g·m-2)也明显高于其他观测区。可以看出,在种植密度、建植措施等建群条件相同条件下,植被的护坡性能与其群落结构有关:建坪初期,护坡性能与地上生物量大小正相关(r2≥0.987),后期则与根系重量正相关(r2≥0.998)。
潘声旺雷志华杨丽娟何茂萍
关键词:边坡植被类型水土保持生态护坡
苇状羊茅根系分泌物对土壤有机氯农药降解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根系分泌物对土壤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OCPs)残留量、各残留组分的降解特征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效应,探讨根系分泌物在植物修复OCPs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借助模拟修复实验,对比研究苇状羊茅根系分泌物对土壤中OCPs残留量及其主要组分(GC-ECD、GC/MS-MS)的降解效应、所在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熏蒸提取-容量分析法)及磷脂脂肪酸组分(PLFA)的影响差异。【结果】根系分泌物能促进土壤OCPs去除:添加根系分泌物后,OCPs去除率(77.57%)显著高于对照组(33.49%);相同处理条件(污染水平、添加剂量)下,根系分泌物对HCHs、毒杀芬、HCB、艾氏剂、γ-氯丹的强化去除率总高于对OCPs总量的强化去除率(p<0.05);对DDTs、灭蚁灵、硫丹Ⅰ、狄氏剂、环氧七氯的强化去除率则普遍低于对OCPs总量的强化去除率。相同污染水平下,添加根系分泌物土壤中的微生物生物量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期间,细菌的磷脂脂肪酸含量占主导地位、真菌次之,其变化趋势与土壤中OCPs残留的降解特征相一致。【结论】OCPs降解过程中,根系分泌物的存在改变了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的种群数量及其群落结构,进而改善了对OCPs的降解效率。
潘声旺雷志华何茂萍吴云霄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苇状羊茅根系分泌物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腐殖酸对灰棕紫泥中汞赋存形态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通过室内培养探讨不同富里酸/胡敏酸(FA/HA)、腐殖酸含量、汞污染浓度对灰棕紫泥中汞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腐殖酸降低汞的活性,腐殖酸各处理均能促进土壤中水溶态、交换态和酸溶态汞向碱溶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汞转化。FA/HA≤0.7时,腐殖酸能够促进土壤中的活性态汞向惰性态汞转化,但当FA/HA≥1时,腐殖酸对土壤汞有一定的活化作用;含碳2%的腐殖酸对土壤汞的固定效果好于其他碳含量(0.5%,1%,1.5%碳)腐殖酸;当土壤中汞污染浓度达到3mg/kg时,腐殖酸对汞的固定效果要降低。
高洁李雪梅闫金龙魏世强陈雪霜王齐磊张慕雪
关键词:腐殖酸汞浓度
黄壤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吸附解吸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黄壤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吸附—解吸特征、动力学特征,以及pH值、温度、离子强度等环境条件对吸附的影响.黄壤对DBP的等温吸附可以用Langmuir方程很好地表述,达到极显著相关,最大吸附量Qmax为0.564mg/g,吸附平衡常数为k=0.177 2;解吸量随着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大,黄壤对DBP的最大保有量为0.177mg/g;假二级动力学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黄壤对DBP的吸附动力学特征,颗粒内扩散模型表明黄壤对DBP的吸附过程中土壤颗粒内扩散并不是唯一的速率控制步骤;黄壤对DBP的吸附量在pH值为7.0时最低,为0.024mg/g,而在弱酸性范围内随着pH增大,吸附量降低,在弱碱性范围内,吸附量则随着pH增大而增大;温度对DBP的吸附有较大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吸附量下降,表明升高温度对吸附不利;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黄壤对DBP的吸附量整体趋势是小幅增大.
张楚张楚李阳隋梦竹宋娇艳王法杨志丹
关键词:吸附解吸动力学影响因素
重庆市几种主要土壤有机质化学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高锰酸钾和双氧水氧化法,研究比较重庆市6种不同类型土壤有机质的抗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1)采用KMnO4氧化法评价土壤有机质化学稳定性应控制适宜的氧化剂浓度,KMnO4浓度<0.1mol/L时,主要氧化土壤中的易氧化有机组分,浓度为0.3mol/L的KMnO4可较好地反映土壤有机质的抗氧化能力差异,6种土壤有机质抗氧化能力高低顺序为缙云山黄壤腐殖层>紫色潮土>嘉陵江沿岸冲积土>灰棕潮土>矿质黄泥>灰棕紫泥紫色土。(2)土壤有机质的化学稳定性与pH、有机质含量、<0.001mm粘粒含量以及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其相关特性在KMnO4高、低浓度时表现不同。(3)双氧水氧化法可较好地反映不同土壤密度分级土壤有机质的抗氧化稳定性,灰棕潮土、紫色潮土和矿质黄泥均随酸度增大而提高;灰棕潮土和紫色潮土轻组有机质(LFOM)抗氧化能力明显高于重组有机质(HFOM);矿质黄泥和缙云山黄壤腐殖层LFOM和HFOM抗氧化能力无明显差异;研究发现农地土壤其有机质氧化率随酸度增加而连续提高,但林地土壤有机质氧化率变化幅度较小,均小于50%。
杨益江韬魏世强何仁江刘丽琼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抗氧化性
根系分泌物对有机氯农药降解的影响效应及不同组分间影响差异
2016年
借助盆栽模拟实验,对比研究了苇状羊茅根系分泌物对土壤中OCPs总量及其主要组分的降解效应、土壤微生物群落动态(生物量碳及磷脂脂肪酸)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根系分泌物促进了土壤中OCPs的去除,添加根系分泌物后,土壤中OCPs的去除率(77.57%)显著高于对照组(33.49%);相同处理条件(污染水平、添加剂量)下,对HCHs、毒杀芬、HCB、艾氏剂、γ-氯丹的强化去除率普遍高于对OCPs总量的强化去除率(p<0.05);对DDTs、灭蚁灵、硫丹Ⅰ、狄氏剂、环氧七氯的强化去除率普遍低于对OCPs总量的强化去除率.相同污染水平下,添加根系分泌物的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期间,细菌的磷脂脂肪酸占主导地位,其次为真菌,它们在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的动态变化与OCPs降解趋势相一致.可见,在OCPs降解过程中,根系分泌物的存在改变了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的种群数量及其群落结构,进而改善了对OCPs的降解效率.
潘声旺赵雪峰董仕萍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苇状羊茅根系分泌物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几种典型道路边坡植被配置模式的护坡效益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通过对自然降雨条件下几种典型边坡植被产流、产沙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不同边坡植被护坡性能的变化差异。【方法】以成渝高速永川段K306+165~K306+390处的公路边坡为试验区,对比研究2010-2012年间5种边坡植被的生长状况以及自然降雨条件下其所在小区的产流、产沙特征。【结果】一年生草本植物所在群落(M5:黄荆+狗尾草)生长快、成坪早,建坪初期(2010年)即显示出较强的护坡性能,而多年生草本植物所在群落却普遍较差;2011年汛期,除M5外,各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所在群落的护坡性能较前一汛期明显提高,以M4(小冠花+黑麦草)、M3(苜蓿+狗牙根)的增长最快;2012年汛期,具有发达根系结构的狗牙根所在群落护坡性能最强,M5的护坡性能最差。【结论】种植密度、建植措施一致时,植被的护坡性能与其群落结构有关:建坪初期,护坡性能与地上生物量大小呈正相关,后期则与根系重量正相关。
潘声旺杨秀云何茂萍杨丽娟
关键词:边坡植被类型水土保持生态护坡
活性有机质在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中的分布特征被引量:5
2011年
选取重庆市四种类型土壤(矿子黄泥、紫色潮土、灰棕潮土和缙云山黄壤腐殖层),采用低浓度高锰酸钾氧化法研究了活性有机质(LOM)在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土壤有机质全量和活性状态存在明显差异,缙云山黄壤腐殖层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总量远高于农业土壤;2)灰棕潮土和紫色潮土0.25~0.5mm粒径团聚体LOM含量最高;矿子黄泥不同粒径团聚体LOM含量相差不大;缙云山黄壤腐殖层0.5~1mm粒径团聚体LOM含量最高;3)土壤粒级团聚体的质量占土壤总质量的百分比是控制活性有机质分配量的主导因素。
杨益李雪梅江韬魏世强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质
腐殖酸吸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动力学及红外光谱特征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研究了腐殖酸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吸附动力学特征与机理.结果表明,Lagergren二级动力学方程是描述腐殖酸吸附DBP反应的最佳方程,而内扩散模型表明该反应可能是受到空隙扩散和内部扩散共同控制;腐殖酸-DBP复合物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腐殖酸对DBP的吸附机理主要是腐殖酸分子与DBP分子间发生的氢键相互作用.
宋娇艳刘大军万洋张楚杨志丹隋梦竹庞禄王强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腐殖酸红外光谱
锰离子与胡敏酸络合反应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离子交换平衡法研究了在不同酸度、离子强度、温度条件下胡敏酸(HA)与Mn2+络合反应稳定性和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在相同离子强度、反应温度条件下,随着pH的升高,HA与Mn2+络合反应稳定常数增大;络合反应配位数在pH 3.0~5.0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而增加,在5.0~7.0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而降低;离子强度增加,HA与Mn2+络合反应表观稳定常数增加,离子强度从0.00升至0.10 mol L-1,HA与Mn2+络合反应配位数增加,但离子强度从0.10 mol L-1继续上升至0.15 mol L-1,配位数呈现下降的趋势;胡敏酸络合Mn2+标准自由能变ΔGmθ、焓变ΔHθm、熵变ΔSθm在298.2K、308.2K温度下均为负值,反应是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较低的温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王强王强
关键词:胡敏酸络合反应稳定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