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2008CZ019)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白翠红罗韬更多>>
相关机构:韶关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民族
  • 3篇民族精神
  • 2篇中华民族
  • 2篇中华民族精神
  • 1篇大学生
  • 1篇担当
  • 1篇担当精神
  • 1篇灾难
  • 1篇政治
  • 1篇政治理论
  • 1篇政治理论课
  • 1篇政治理论课教...
  • 1篇中华文化
  • 1篇中华文化认同
  • 1篇思想政治
  • 1篇思想政治理论
  • 1篇思想政治理论...
  • 1篇思想政治理论...
  • 1篇仁爱
  • 1篇仁爱精神

机构

  • 3篇韶关学院

作者

  • 2篇白翠红
  • 1篇罗韬

传媒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 1篇通化师范学院...
  • 1篇广东技术师范...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着力点:中华文化认同被引量:3
2010年
民族精神的实质是族群归属,族群归属体现为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纽带。因此,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着力点应是中华文化认同。全球化对中华文化认同形成了冲击,应通过加强母语教育和中华民族历史教育、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加强各民族文化整合来增强国民的中华文化认同意识。
白翠红
关键词: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认同
灾难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
2010年
中华民族精神不是封闭凝滞的,而是开放流动的,它处于不断丰富和发展之中。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发生后,在全民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得以发扬和升华,向全世界展示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抗震救灾精神:情理交融的爱国精神、敬畏生命的人本精神、团结互助的仁爱精神、勇于负责的担当精神。
白翠红
关键词:爱国精神人本精神仁爱精神担当精神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民族精神教育问题探析被引量:1
2009年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精神支撑,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非常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神圣使命。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和渗透各门课程中蕴涵的丰富的民族精神教育资源,坚持弘扬与培育、理论性与实践性、历史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的原则,使教育更加理论化、系统化,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罗韬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民族精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