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60113)
- 作品数:13 被引量:97H指数:6
- 相关作者:罗大庆任毅华方江平薛会英任德智更多>>
- 相关机构:西藏农牧学院西藏大学教育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线虫群落特征被引量:22
- 2012年
- 为了解西藏东南部亚高山地带典型森林群落类型——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生态系统线虫多样性现状,于2010年夏季至2011年春季,调查了0~30cm范围内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线虫群落,用线虫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和营养类群指数等特征值分析了土壤线虫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调查采用浅盘法分离得到土壤线虫7915条,隶属于2纲6目38科67属;线虫个体密度平均为620条·100g-1干土;表层(0~5cm)土壤中线虫个体数量占总数的56.9%,表聚性明显.垫咽属、螺旋属及绕线属为优势属.植食性线虫是主要营养类群,非植食线虫中食真菌性线虫所占比例最大.土壤有机质以真菌分解途径为主.土壤线虫群落H'多样性指数、J'均匀度指数、λ优势度指数及SR丰富度指数季节间差异均不显著,不同土层间的J'均匀度指数差异不显著,H'多样性指数、λ优势度指数及SR丰富度指数土层间的差异随土壤深度加深而增大.表明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生态系统成熟度较高,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较强.
- 薛会英罗大庆于宝政
- 关键词:线虫群落结构
- 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生长季倒木分解释放CO_2通量动态特征被引量:3
- 2015年
- 通过对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原始林内倒木分解释放CO2通量进行测定,分析了其生长季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腐烂等级倒木分解释放CO2通量日变化不大,但随着倒木腐烂程度的加深,倒木释放CO2通量呈增大趋势,表现为3级腐烂>2级腐烂>1级腐烂,且差异显著(P<0.05);不同腐烂等级倒木随季节变化其CO2通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均表现为8月>6月>10月>4月;不同腐烂等级倒木释放的CO2通量都有随温度升高而增强的趋势,但增强幅度不同,1级腐烂增强幅度最小,2级腐烂次之,3级腐烂最大。
- 任毅华李江荣罗大庆
- 关键词:生长季CO2通量
- 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种群不同龄级立木的空间分布格局被引量:23
- 2021年
- 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是种群个体在水平空间的分布、配置状况,是种群对环境适应的生存策略及适应机制的反映。以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原始林为研究对象,在色季拉山东坡设置100 m×100 m固定样地,采用相邻网格法将样地划分为25个20 m×20 m的调查单元,对样地内所有基径≥0.1 cm的急尖长苞冷杉进行调查,记录林木的坐标、胸径、基径、冠幅等信息。依据基径和胸径两个指标将林木划分为12个径级和6个龄级(幼苗、幼树、小树、中树、大树、老树),对种群的径级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急尖长苞冷杉种群在不同径级上的分布成倒"J"型。(2)种群整体、幼苗、幼树随空间尺度的增大依次呈现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小树、中树、大树、老树在所研究尺度内均为随机分布。(3)幼树与幼苗在小尺度上接近或达到负关联,在中、大尺度无显著关联;小树、中树、大树、老树在空间分布上与幼苗、幼树的关联性符合Janzen-Connell假说,但小树、中树、大树、老树之间无显著关联。上述结果表明: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种群为稳定增长型种群,小径木以集群方式相互庇护以提高自身适应环境的能力,大径木在小、中尺度抑制林下更新,在大尺度则促进更新。该结果有助于揭示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种群的现状与动态规律,可为深入研究该种群维持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 任毅华周尧治周尧治方江平侯磊
- 关键词:急尖长苞冷杉点格局分析色季拉山
- 色季拉山东坡急尖长苞冷杉种群结构与动态被引量:12
- 2021年
- [目的]研究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种群的结构动态及演替趋势,为该种群的保护与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色季拉山东坡海拔3800 m处设立100 m×100 m的典型样地,对固定样地内所有基径≥0.1 cm的乔木树种进行调查,记录树高、基径、胸径、生长状况等信息,对于基径<0.1 cm的幼苗采用抽样调查统计其数量.采用基径和胸径2个指标将急尖长苞冷杉种群划分为13个龄级,分析该种群的龄级结构;利用种群动态量化方法计算相邻龄级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指数(Vn)和种群结构对随机干扰的敏感性指数(Pmax)等;采用种群静态生命表、生存分析等方法,分析种群结构特征;采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种群未来数量动态变化趋势进行量化预测.[结果](1)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种群呈典型的"金字塔"型,1龄级幼苗储备丰富.(2)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指数显示该种群为增长型种群,但对外界干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3)种群林龄结构完整,1龄级阶段存在强烈的环境筛选作用,种群存活曲线趋向于直线型(Deevey-Ⅱ型)B3亚型,种群死亡率与消失率随龄级的增大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4)生存分析表明,随龄级的增大,种群生存率逐渐降低,累积死亡率与生存率为互补关系,死亡密度与危险率总体呈降低趋势,但危险率曲线波动较大.(5)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急尖长苞冷杉种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呈增长趋势,与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变化指数分析结果一致.[结论]虽然各种指标均表明急尖长苞冷杉种群目前处于稳定增长期,但结合生境及气候条件认为,该种群目前处于以地形、风、雪为主导的一种多元演替顶级的稳定期,今后一段时间其种群数量虽有波动,但不会偏离目前整体状态.考虑该种群对外界干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建议进一步加强生境的保护,防止生境破坏引起种群衰退.
- 任毅华罗大庆罗大庆卢杰
- 关键词:急尖长苞冷杉种群结构时间序列色季拉山
- 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下灌木群落空间格局及其与倒木关联性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分析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下灌木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倒木的关联性,探讨该森林生态系统内灌木的分布规律,并从空间分布格局角度量化倒木对灌木分布的影响。以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下灌木和倒木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用点格局法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以及与倒木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样地内共有灌木7种,总密度730株·hm^(-2),不同灌木种群分密度依次为杯萼忍冬(359株·hm^(-2))>长尾槭(185株·hm^(-2))>西南花楸(61株·hm^(-2))>猴斑杜鹃(55株·hm^(-2))>冰川茶藨子(53株·hm^(-2))>光秃绣线菊(株·hm^(-2))>峨眉蔷薇(株·hm^(-2));2)在0~50 m空间尺度内,冰川茶藨子、猴斑杜鹃、长尾槭、杯萼忍冬以集群分布为主要特征;西南花楸以随机分布为主要特征,只是在个别尺度呈现显著的集群分布;3)Ⅰ腐烂等级倒木与灌木在0~50 m空间尺度上呈显著的负关联,倒木整体与灌木及Ⅱ~Ⅴ腐烂等级倒木与灌木在0~50 m空间尺度上均无显著关联。不同灌木种群因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格局,灌木空间格局形成的生态过程及倒木对灌木空间分布的影响均具有复杂性。
- 任毅华罗大庆罗大庆卢杰
- 关键词:灌木急尖长苞冷杉色季拉山
- 藏东南暗针叶林粗木质残体的数量特征被引量:5
- 2014年
- 通过对藏东南暗针叶林粗木质残体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林内粗木质残体的数量特征。研究表明:倒木是粗木质残体的主要输入形式;在粗木质残体平均数量上,阴坡为258.67株/hm2,多于阳坡(237.22株/hm2),但受生境影响,阴坡的1级腐烂、2级腐烂粗木质残体数量较阳坡少,而3级腐烂较阳坡多;在与海拔的关系上,阴坡粗木质残体数量随海拔高度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在4 000m和4 200m处,其数量分别为511.11株/hm2、366.67株/hm2,阳坡粗木质残体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呈逐渐减少趋势,但规律不明显,且阳坡、阴坡粗木质残体均在海拔4 100m处存在一个相对低值,均为133.33株/hm2;在径级分布上,所有粗木质残体主要分布于小径级上,尤其是大凋落枝几乎只存在小径级粗木质残体。
- 任毅华李江荣罗大庆
- 关键词:藏东南暗针叶林粗木质残体
- 基于GIS的林隙特征测算方法——以西藏林芝地区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为例被引量:3
- 2013年
-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的缓冲区分析功能提出了一种林隙特征的定量求算方法(简称"缓冲区法"),并与相邻网格样方实测的林隙特征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缓冲区法与相邻网格样方实测的林隙大小和林隙形状等林隙特征均无显著差异,且树冠越接近圆形,林隙位置、形状和面积也越接近实际。因此,缓冲区法是一种快速、可靠的林隙大小测定方法,可作为目前地面法的重要补充。
- 任德智罗大庆
- 藏东南冷杉林采伐迹地土壤线虫群落特征被引量:4
- 2013年
- 调查藏东南亚高山地带急尖长苞冷杉林皆伐迹地及林地0~30cm土层的土壤线虫群落,分离得到线虫14496条,隶属于2纲6目65属,线虫个体密度平均为989条·(100g)-1干土,表层(0~5cm)土壤中线虫个体数量占总数的48.60%,表聚性明显。Boleodorus、Helicotylenchus为优势属。植食性线虫是主要营养类群,非植食线虫中食细菌性线虫所占比例最大。土壤有机质以细菌分解途径为主。冬季的线虫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明显高于春季;丰富度指数季节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土层间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值随土层加深而减小,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值则随土层加深而增大,0~5cm土层与25~30cm土层的4个指数值差异均显著(P<0.05)。总之,采伐迹地土壤线虫群落特征具有指示森林生态系统演替过程及所受干扰程度的潜力。
- 薛会英罗大庆
- 关键词:土壤线虫急尖长苞冷杉
- 藏东南急尖长苞冷杉林林隙土壤线虫群落特征被引量:14
- 2013年
- 为了解西藏东南部急尖长苞冷杉林林隙土壤线虫群落特征,对林隙、非林隙土壤0~30cm范围内不同深度土层的线虫群落进行调查,并用线虫个体密度、生物多样性指数和营养类群指数等特征值分析了土壤线虫群落的结构及多样性特点.结果表明:采用浅盘法分离得到土壤线虫26801条,隶属于2纲5目40科64属;线虫个体密度平均为3552条·100g-1干土,表聚性极强.垫咽属、丝垫刃属为林隙土壤线虫优势属;食细菌性线虫为主要营养类群.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兼有真菌分解和细菌分解两种途径.线虫的生物多样性及丰富度与林隙面积有关.土壤线虫群落特征表明,林隙具有异于郁闭林分和林间空地的特性,在环境指示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 薛会英罗大庆
- 关键词:土壤动物微生境
- 林隙对林下主要植物叶性状与光合特性的影响——以西藏急尖长苞冷杉林为例被引量:4
- 2013年
- 在3个典型林隙下选择林下灌木(杯萼忍冬、峨眉蔷薇、薄毛海绵杜鹃)和急尖长苞冷杉个体,研究林隙对4种植物叶性状与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林隙面积增加,杯萼忍冬叶性状无明显变化,但光合潜力和暗呼吸速率分别升高了75%和186%;峨眉蔷薇和薄毛海绵杜鹃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比叶重和光合潜力均增加,而暗呼吸速率降低了138%;急尖长苞冷杉幼苗叶绿素质量分数、比叶重和暗呼吸速率均升高,且光合潜力下降。这说明林隙大小对杯萼忍冬基本无影响;峨眉蔷薇和薄毛海绵杜鹃在大面积的林隙下生长更好,而急尖长苞冷杉幼树则仅适宜在小面积的林隙下生长。
- 郭其强罗大庆汪书丽李江荣
- 关键词:林隙急尖长苞冷杉林叶性状光合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