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60239)

作品数:23 被引量:80H指数:6
相关作者:赵晋明白磊温浩李涛王云海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棘球蚴
  • 5篇肝移植
  • 5篇包虫
  • 4篇泡状棘球蚴
  • 4篇包虫病
  • 4篇虫病
  • 3篇细胞
  • 3篇小鼠
  • 3篇囊型包虫病
  • 3篇棘球蚴病
  • 3篇肝囊型包虫病
  • 2篇原发性
  • 2篇三维重建
  • 2篇三维重建技术
  • 2篇排斥
  • 2篇泡球蚴
  • 2篇切除
  • 2篇肿瘤
  • 2篇免疫耐受
  • 2篇肝癌

机构

  • 19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和田市人民医...

作者

  • 17篇赵晋明
  • 10篇白磊
  • 9篇温浩
  • 8篇李涛
  • 5篇王云海
  • 3篇孙振强
  • 3篇谷昊
  • 3篇张金辉
  • 2篇肖开提阿不都...
  • 2篇张文斌
  • 2篇文西年
  • 2篇许新才
  • 2篇邵英梅
  • 2篇曹峻
  • 2篇李海涛
  • 2篇何铁汉
  • 2篇成芳
  • 1篇雷君
  • 1篇吴磊
  • 1篇张莉

传媒

  • 9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Chines...
  • 2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2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和布克赛尔县51例囊型包虫患者远期治疗效果及自然转归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通过对1995—1996年期间进行的新疆和布克赛尔县人囊型包虫病(CE)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的随访,了解人类感染CE的自然史。方法:运用超声及血清学方法对经前期筛查确诊的51例患者,包括CE手术治疗者20例、经皮穿刺引流术(PAIR)治疗者4例、确诊CE未接受治疗者6例、超声可疑阳性者5例、肝脏孤立钙化灶8例、有既往手术史而超声未见异常者4例和超声未见异常而血清学阳性者4例,随访1~8年。结果:30例确诊CE患者中,6例未治疗者,1例4年后自发性治愈,另1例1年后随访由内囊塌陷型(CE3)转变为多子囊型(CE2);20例手术治疗者,2例4年后复发,5例持续为包虫残腔;4例PAIR治疗者,2例复发。大多数CE患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呈持续阳性,但在CE术后治疗有效者中呈下降趋势,而在PAIR治疗组及术后复发者中呈上升趋势。结论:治疗后及未治疗的包虫囊肿显示了多样的病理过程。血清IgG抗体水平对临床意义不大。
张文斌肖开提阿不都卡德尔许新才何铁汉李涛文西年赵晋明王云海
关键词:棘球蚴病随访研究
(动物模型)肝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以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肝泡状棘球蚴治疗中的应用:泡状棘球蚴感染对大鼠肝移植物存活的影响及机制探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泡状棘球蚴感染对大鼠肝移植物存活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BN大鼠泡状棘球蚴感染模型,将实验大鼠分为实验组(LEW大鼠→感染泡球蚴3个月的BN大鼠)和对照组(健康LEW大鼠→健康BN大鼠),利川蚁袖套发建立肝移植模型,分别在移植术后第1、3、5、7天取肝脏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肝移植后排斥反应;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标志物CD4+、CD8、CD28+的表达,利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趋化凶子Fractalkine(FKN)的表达。结果实验组移植物存活时间[(15.5±3.93)d]明显长于对照组[(4.75±1.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示实验组排斥反应较对照组出现较晚且程度较轻;实验组CD4+、CD8+及CD28-的表达[(41.35±4.58)%、(21.94士2.61)%、(17.76土4.16)%]较对照组[(51.28±6.36)%、(33.85±3.02)%、(23.08±4.7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FKNmRNA表达较埘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泡状棘球蚴感染能够延长大鼠肝移植物的存活,泡状棘球蚴感染对宿主免疫系统尤其对效应T淋巴细胞进行抑制是可能的途径之一。
李涛卡米力·吾拉木王晓嵘李瑾白磊温浩赵晋明
关键词:泡状棘球蚴大鼠原位肝移植免疫耐受
皮下感染泡球蚴大鼠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免疫状态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感染泡球蚴动物模型的方法,找出适合肝移植的最佳感染模型。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A组(皮下注射接种感染组)、B组(开腹直视肝穿刺注射感染组)、C组(经皮肝脏穿刺接种感染组)。感染3个月后观察各组大鼠的感染率、死亡率,ELISA检测Th1类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在血浆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ELISA检测3种方法感染大鼠外周血中IFN-γ、IL-10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注射泡球蚴成功建立了E.m感染大鼠模型,其中死亡0只,死亡率0%(0/20),感染率60%(12/20)。结论皮下感染泡球蚴的动物模型更适合肝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
白磊马华成芳王晓嵘温浩赵晋明李涛
关键词:泡球蚴大鼠肝移植干扰素Γ白介素10
三维重建技术在精准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评价三维重建技术在原发性肝癌精准肝切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肝脏三维重建系统(IQQA-Liver)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CT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进行病灶的定位和分割,评估病灶与肝内管道等信息,完成虚拟手术设计,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指导临床手术。应用三维重建系统及传统二维法分别测量肝脏总体积、病灶体积、预切除肝脏体积、剩余肝脏体积等,将三维重建系统测得各组数据与传统二维测量和术中实际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检测结果,以统计学散点图表示两者相关性。结果 41例研究对象三维重建模型显示良好,所有患者中,病灶位于右半肝20例;病灶位于左半肝16例。测量肝脏平均总体积为(1 600±486)cm3,病灶平均总体积为(292±247)cm3,预切除肝脏平均体积为(577±288)cm3,剩余占全肝平均体积比为(64.80±11.24)%。术中实际切除肝脏平均体积为(580±285)cm3。采用二维方法计算的结果与采用三维方法计算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5、1.956,P>0.05)。采用三维方法计算预切除肝脏体积越大,术后实际切除肝脏质量越重(r=0.991,P<0.05)。所有患者手术切除方式与术前虚拟手术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肝脏三维重建软件在原发性肝癌术前评估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且有利于优化精准肝切除手术方案的选择。
白磊张倩吴磊何翼彪张金辉赵晋明李涛温浩
关键词:三维重建原发性肝癌精准肝切除手术规划
泡状棘球蚴感染大鼠肝移植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泡状棘球蚴感染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50只BN大鼠作供体,50只泡状棘球蚴感染的Lewis大鼠为受体,通过“二袖套法”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用改进的二袖套法对大鼠行原位肝移植,移植中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进行吻合,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胆道采用支架法进行胆道重建。结果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共50例,术中未出现死亡,存活时间最短为5h,48h存活率为96%(48/50)。结论只有熟练地掌握手术技巧,细致耐心的操作,最大程度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才能得到良好的肝移植模型。
白磊谢海荣成芳王晓嵘温浩赵晋明李涛
关键词:泡状棘球蚴肝脏
表阿霉素联合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与安全性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表阿霉素联合XELOX(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6月~2010年12月采用表阿霉素联合XELOX方案(即EOX方案)治疗的晚期胃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化疗方案(单纯XELOX方案)进行比较。EOX组54例,XELOX组66例。结果 EOX方案组总有效率为38.9%(21/54),XELOX方案组总有效率36.4%(24/66),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XELOX方案组手足综合征的发病率较EOX方案组高,但大多都为Ⅰ~Ⅱ度反应,而Ⅲ~Ⅳ度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脱发的发病率较EOX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阿霉素联合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与单纯XELOX方案治疗的疗效相近,毒副作用可耐受,对于体质较弱或对多次化疗反应后耐受性较差的患者,可能更适合单纯XELOX化疗方案。
沙惠刘麒刘新清张文筱万绍江孙振强
关键词:晚期胃癌表阿霉素奥沙利铂
多种药物对体外培养泡球蚴作用的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6种药物单独或联合用药对体外培养泡球蚴的作用。方法泡球蚴体外培养5周后,收集囊泡,随机分为17组,每组约120~140个囊泡,分别加入不同药物进行培养,①单独用药组:阿苯达唑组(1μg/ml、10μg/ml)、伊曲康唑组(0.7 mg/ml)、伊维菌素组(1.75 mg/ml)、米替福新组(0.5μg/ml、2.5μg/ml和7.5μg/ml)、硝唑尼特组(0.1μg/ml、1μg/ml和10μg/ml)、利福平组(10μg/ml);②联合用药组:硝唑尼特联合阿苯达唑10μg/ml+10μg/ml组、10μg/ml+1μg/ml组、1μg/ml+10μg/ml组和1μg/ml+1μg/ml组;③对照组:二甲基亚砜组(2μl/ml)和空白对照组。培养6周,观察囊泡塌陷情况,对囊泡进行计数,并绘制囊泡曲线。6周后停药,联合用药组连续观察3周、3个月和6个月,观察泡球蚴囊泡生长情况。将各药物组体外培养的泡球蚴接种于雌性BALB/c小鼠,饲养8周后处死并剖检观察小鼠腹腔内有无泡球蚴生长并称重,测试泡球蚴活力。结果伊维菌素、米替福新和利福平对泡球蚴无抑制或杀灭作用。阿苯达唑、伊曲康唑、硝唑尼特,及硝唑尼特与阿苯达唑联合用药在体外均能抑制泡球蚴的生长或杀灭泡球蚴(P〈0.05),高浓度的硝唑尼特(10μg/ml)更能迅速、有效地发挥作用。硝唑尼特与阿苯达唑以不同的浓度联合用药,停药后分别连续观察3周、3个月和6个月,各组均无泡球蚴囊泡生长。泡球蚴活力测试发现,单独用药组中,除硝唑尼特(10μg/ml)组所有小鼠、阿苯达唑组5只小鼠和联合用药组所有小鼠外,其余各组小鼠的腹腔中均有泡球蚴生长。结论阿苯达唑、伊曲康唑、硝唑尼特体外对泡球蚴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硝唑尼特和阿苯达唑联合用药可提高抑制效果。
买合皮热提汗.艾尔肯王云海赵晋明白磊
关键词:泡球蚴阿苯达唑伊曲康唑BALB/C小鼠
供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肝移植大鼠免疫排斥的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供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抑制肝移植大鼠免疫排斥的作用。方法实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4对雌性大鼠,建立Wistar—SD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A组:肝移植术中输注生理盐水;B组:肝移植术后隔天一次给予他克莫司(0.25mg/kg)灌胃2周;C组:肝移植术中输注与A组同剂量的雄性Wistar大鼠的MSCs。观察术后第10天肝功能的变化、病理改变、TGF-β1与IL-10的表达、Y染色体定位及受体存活时间。采用完全随机化设计多组比较方差分析AST、ALT值,LSD法分析组间差异;病理分级采用ridit法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存活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肝移植术后第10天A、B、C组AIJT分别为(756±104)、(197±49)、(203±32)U/L,AST分别为(635±234)、(3314-78)、(150±38)U/L,3组ALT和AS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8,265,P〈0.05);两两比较发现,B组及C组均优于A组,且C组优于B组。A组ridit均值为0.8333,为重度排斥,B、C两组ridit均值分别为0.4583、0.2083,排斥反应较A组显著减轻,且C组较B组级别更低。A、B、C组TGF-β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5%、69%±20%及85%±24%,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1,P〈0.01)。A、B、C组IL-1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5%、75%±14%及91%±2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2,P〈0.01);B、C两组TGF—β1和IL-10呈强阳性表达且C组比B组更明显,而A组则为弱阳性表达。原位杂交检测发现,C组含有带Y染色体的雄性MSCs,主要在汇管区聚集。A、B、C组大鼠50d存活率分别为0、10%、90%,3组大鼠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P〈0.01),C组中位存活时间为63d,较A组11d延长,且C组长于B组。结论肝移植同时向供体输注MSCs能够抑制受体对移植肝的免疫排斥。
孙振强纪卫政李涛赵晋明包永星张金辉杨文圣温浩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移植免疫排斥
肝囊型包虫病术后残腔并发症的治疗体会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肝囊型包虫病内囊摘除术后残腔并发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08年收治的肝囊型包虫病内囊摘除术后残腔出现各种并发症的患者共48例,其中1例行介入治疗,21例行外囊剥离术,11例行肝叶、段的切除,10例行外囊大部分切除,其中合并胆瘘的8例加行胆囊管减压引流,5例行残腔至皮肤窦道的切除加残腔的开放引流。结果:48例患者除1例合并布-加氏综合征介入治疗无效死亡外,根治性切除者32例痊愈,15例非根治性手术治疗者临床治愈,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肝囊型包虫病内囊摘除术后不同的残腔并发症针对性的手术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赵晋明李海涛白磊吐尔干艾力邵英梅温浩
关键词:肝脏囊型包虫病残腔并发症
52例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的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外囊完整剥除术治疗肝包虫病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8年1月-2013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腔镜外科施行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69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56mL,术后5例术区局限性积液,右侧胸腔积液3例,2例出现轻微胆瘘,术后2w内愈合,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是一种安全、合理、有效的根治性手术,并可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阿勒哈周翠霞曹峻白磊赵晋明
关键词:肝囊型包虫病内囊摘除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