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8B2044)
-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 相关作者:薛秀军吴巧更多>>
- 相关机构:华侨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泉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当代中国民生建设主要研究路向被引量:3
- 2010年
- 梳理当代中国民生建设研究的主要路向,存在"来源论"、"需要论"、"权利论"等几个基本维度,深度透析和把握这几个维度的内在理论逻辑,对推进当代中国民生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 吴巧
- 关键词:民生建设权利
- 社会和谐: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再拓展被引量:1
- 2010年
- 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拓宽了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两代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与理解,凸显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本质构想的真正意蕴。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不仅确立了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的目标模式,而且明确了当代中国解决社会矛盾、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新致思理路,在根本上创新和丰富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 薛秀军
- 关键词:社会和谐社会主义本质
- “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的重新选择和定位被引量:3
- 2012年
- 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金融海啸余波不断的背景下,发达国家炮制并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强制推广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无疑为正在进行现代化转型的社会主义中国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与挑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需要中国与世界各国协同行动,同时也需要中国根据自己的实际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面对"低碳经济"的浪潮及由此带来的世界发展新一轮的竞争与博弈,中国需要做出自己的正确选择和定位,特别是需要向世界清晰地描述出自己的发展价值、理念和模式,以获得世界舆论的广泛支持。
- 薛秀军
- 宽容精神与中国现代社会转型兼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基础
- 2010年
- 社会主义内蕴最彻底的宽容精神——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对个人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的保障和实现。这种宽容精神在中国现代社会转型的几次发展范式转换和选择中不断得到确证和呈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对社会主义发展内蕴之宽容精神的具体凸显和实践,其具有自身的独特建构逻辑和具体价值原则,从多个维度确证和彰显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宽容精神和理念。
- 薛秀军
- 关键词:宽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论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时代化
- 2011年
- 把握时代性,从具体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出发,探究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独特之路,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基本原则、现实动力和根本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在动力和根本要求。离开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性分析,我们将无法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历史必然性及其衍生发展的具体路径,也无法真正将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现实生活以"化中国"――不断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现实的发展道路,不断地解决中国现代化的问题并指引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 薛秀军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