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1107RJZM105)
-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希彪毛宁上官周平张多勇王东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陇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陇东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土地荒漠化过程中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定量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以农牧交错带南部的甘肃省环县为研究对象,以1949—2009年16组自然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引起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因子与人为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在环县土地荒漠化发展过程中,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贡献率为49.64%,自然因素的贡献率为21.79%,人为因素的贡献率为10.89%。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的作用导致了环县荒漠化的发展,单独的人为因子和自然因素均处于较低水平;(2)在环县荒漠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类活动,气候条件对于荒漠化的发展只起影响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其中自然因子的影响主要是气温持续升高,降雨量减少,空气相对湿度下降,蒸发量增大导致干旱和土壤干层的发育,抑制了植物的生长,降低了植被覆盖度及土壤的抗冲蚀能力,而较强的风力及暴雨量的增加加速了土壤侵蚀;人为因子的影响主要是人口急剧增长,农业人口过大,大面积垦殖导致土地利用不合理,超载放牧引起草场大面积退化直接导致了土地荒漠化扩展。
- 张希彪上官周平王金成毛宁
- 关键词:荒漠化自然因素农牧交错带黄土丘陵沟壑区
- 陇东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土地荒漠化驱动因子的定量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以农牧交错带南部的甘肃省环县为研究对象,以1949~2010年共61年的16个自然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引起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因子与人为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在环县土地荒漠化发展过程中,人为因素的贡献率为53.77%,自然因素的贡献率为21.79%,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贡献率为6.76%。在环县60年的荒漠化发展过程中,人为因子的影响处于较高水平,单独的自然因素以及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的作用强度较低;(2)在环县荒漠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类活动,气候条件对于荒漠化的发展只起影响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其中自然因子的影响主要是气温持续升高、降雨量减少、空气相对湿度下降、蒸发量增大导致干旱和土壤干层的发育,抑制了植物的生长,降低了植被覆盖度及土壤的抗冲蚀能力。而较强的风力及暴雨量的增加加速了土壤侵蚀;人为因子的影响主要是人口急剧增长、农业人口过大、大面积垦殖导致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以及超载放牧引起草场大面积退化直接导致了环县土地荒漠化扩展。
- 张希彪王东
- 关键词:土地荒漠化自然因素黄土丘陵沟壑区农牧交错带
- 1949-2013年甘肃省环县土地沙漠化驱动因素研究被引量:12
- 2016年
- 以位于农牧交错带南部的甘肃省环县为研究区域,采用因子分析法,以1949-2013年共65年的16个社会经济和自然因子的统计数据为样本,研究了环县土地沙漠化过程中驱动因素的时间变化。结果表明:1)1949~1979、1980~1999和2000~2013年3个时间段人类活动对土地沙漠化驱动作用的贡献率分别为46.21%、36.25%和44.79%;自然因素的贡献率在1949~1979年为26.45%,比1980~2000年高11.32%,比2000~2013年高4.87%;1980~1999年综合因素贡献率为30.77%,分别比1949~1979年和2000~2013年高21.41%和12.18%。2)人为因素是3个时间段引起环县土地沙漠化发生和逆转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对沙漠化的影响相对较小,其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要是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农业人口过大,过度垦殖导致土地不合理的利用,超载放牧引起草场大面积退化;自然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气温的持续升高、降雨量减少、蒸发量增加、空气相对湿度下降,导致干旱和土壤干层的发育,抑制了植物的生长,降低了植被覆盖度及土壤的抗冲蚀能力;而较强而持续的风力及暴雨量的增加加速了土壤侵蚀。3)1980年土地联产承包制和2000年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并未使人为因素的影响明显变化;3个时间段自然因素的贡献率不断下降,综合因素的贡献率增加。
- 张希彪张多勇上官周平毛宁
- 关键词:沙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