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006-G60)

作品数:97 被引量:4,236H指数:26
相关作者:张福锁马文奇张卫峰陈新平马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6篇农业科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经济管理
  • 5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艺术

主题

  • 15篇养分
  • 15篇土壤
  • 12篇氮素
  • 12篇小麦
  • 9篇玉米
  • 9篇施肥
  • 9篇
  • 8篇化肥
  • 7篇养分资源
  • 6篇冬小麦
  • 6篇中国化肥
  • 6篇作物
  • 6篇硝态氮
  • 6篇肥料
  • 5篇施用
  • 5篇农户
  • 5篇秸秆
  • 5篇
  • 4篇氮肥
  • 4篇养分资源综合...

机构

  • 51篇中国农业大学
  • 3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1篇扬州大学
  • 10篇华中农业大学
  • 10篇河南农业大学
  • 5篇山东农业大学
  • 5篇青岛农业大学
  • 4篇全国农业技术...
  • 4篇仲恺农业工程...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 3篇北京市农林科...
  • 2篇河北省农林科...
  • 2篇甘肃省农业科...
  • 2篇吉林大学
  • 2篇金陵科技学院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作者

  • 35篇张福锁
  • 30篇马文奇
  • 17篇张卫峰
  • 13篇马林
  • 11篇钱晓晴
  • 10篇叶优良
  • 10篇陈新平
  • 9篇王方浩
  • 8篇王利
  • 8篇马骥
  • 8篇蔡树美
  • 7篇江荣风
  • 6篇陈清
  • 6篇王雁峰
  • 5篇高祥照
  • 5篇赵路
  • 5篇柏彦超
  • 5篇崔振岭
  • 5篇魏静
  • 5篇赵荣芳

传媒

  • 9篇植物营养与肥...
  • 5篇资源科学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3篇现代化工
  • 3篇土壤通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化肥工业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生态环境
  • 2篇北方园艺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土壤学报
  • 2篇中国油料作物...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青岛农业大学...

年份

  • 7篇2011
  • 6篇2010
  • 30篇2009
  • 37篇2008
  • 13篇2007
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保护地番茄氮磷钾肥效应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本试验采用“3414”试验方案中典型的5个处理,即无肥区(CK)、无氮区(PK)、无磷区(NK)、无钾区(NP)和氮磷钾区(NPK),布置保护地番茄氮磷钾肥效试验(以氮为主,磷次之,钾最弱),通过2006年秋冬茬和2007年冬春茬两季番茄田间试验,研究保护地番茄氮磷钾肥效应。结果表明:传统的养分投入培肥了土壤,试验地土壤全氮1.42g/kg,Olsen—P582mg/kg,速效钾473mg/kg,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氮磷钾肥的单因素增产效应不明显。但是氮磷钾肥间的交互效应显著,其中氮钾肥的交互效应最大,冬春茬和秋冬茬番茄分别增产14.8%和13.9%;通过相对产量的分析发现,无氮区、无磷区和无钾区两季番茄的产量占氮磷钾区的99.7%~111%,试验地土壤氮磷钾含量极为丰富;此外,还发现在土壤有效磷含量过高的情况下,施用磷肥基本无效,且产量有降低趋势。因此,在土壤养分含量较高及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应注意降低磷肥投入及氮钾肥配施。
高兵陈永智李俊良刘庆花丁光国
关键词:氮磷钾肥料效应保护地番茄
中国作物秸秆养分资源数量估算及其利用状况被引量:342
2009年
基于统计数据、农户调研数据以及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中的数据,估算了2006年中国作物秸秆及其养分资源数量,并且对其利用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中国作物秸秆资源数量超过7.6亿t,其中,作物秸秆氮、磷(P2O5)、钾(K2O)养分资源数量分别达到776万t、249万t、1342万t。从作物秸秆去向来看,作物秸秆还田、秸秆饲用、秸秆燃烧以及其他去向所占比例分别为24.3%、29.9%、35.3%和10.5%。从不同利用方式下作物秸秆养分还田情况来看,2006年中国作物秸秆氮、磷(P2O5)、钾(K2O)养分还田量分别达到304.6万t、175.6万t、966.7万t,占秸秆养分资源量的比例分别为39.3%、70.5%和72.0%,这表明秸秆还田比例及其养分还田比例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高利伟马林张卫峰王方浩马文奇张福锁
关键词:作物秸秆养分
小麦/玉米和蚕豆/玉米间作对土壤硝态氮累积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39
2008年
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减少氮肥过量施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的关键。文章以甘肃河西灌区为试验地点,在0、300、450kg.hm^-2氮水平下,探讨了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玉米(Zea mays L.)和蚕豆(Hcia faba L.),玉米间作对土壤硝态氮累积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氮肥用量增加,0-60cm土层土壤硝态氮相对累积量增加,100~200cm土层降低。在3个氮水平下,蚕豆间作土壤硝态氮含量和累积量都低于单作。小麦间作在300kg·hm^-2氮水平下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都低于单作,但在0和450kg·hm^-2氮水平下,小麦收获后间作与单作近似,玉米收获后小麦间作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都低于单作。与小麦和蚕豆间作的玉米在300kg·hm^-2氮水平下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都低于单作玉米,在0和450kg·hm^-2氮水平下则表现不同。在300kg·hm^-2氮水平下,两种间作氮肥当季利用率都明显高于相应的单作,施氮量增加到450kg·hm^-2时,则表现不一样。
叶优良李隆索东让
关键词:土壤硝态氮氮素利用效率
黄淮海三省两市作物秸秆及其养分资源利用现状分析被引量:12
2009年
基于历年统计数据和农户调研数据,分析了黄淮海地区作物秸秆及其养分资源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2007年黄淮海地区秸秆资源数量达到2.1亿t,秸秆N、P2O5、K2O、C养分资源产生量分别在189.8、60.0、298.2、8944.8万t。从秸秆资源利用来看,2006年秸秆还田比例较2000下降6.1%,其中河北省秸秆还田比例上升16.7%,河南和山东两省秸秆还田比例分别下降13.6%、12.6%。从主要作物秸秆还田比例分析,河北省秸秆还田比例中,小麦秸秆、玉米秸秆还田比例历年平均分别达到65.1%、53.0%;河南和山东分别为56.5%、57.1%,44.8%、18.1%。作物秸秆养分还田情况表明:各种秸秆养分中,N、C养分还田比例较低,只有不到50%,大量损失到环境中去;P2O5、K2O养分还田比例较高,平均在60%以上,这与假设的秸秆作燃料和饲料养分的还田率有关,估算中假设大部分畜禽排泄物和秸秆燃料的灰分能够及时还田。因此,加强畜禽粪便和灰分的管理,增加其还田比例,是提高养分循环利用率和减少秸秆养分利用过程中损失的重要途径。
高利伟马林张卫峰王方浩马文奇张福锁
关键词:有机碳资源利用黄淮海地区
中国玉米生产-消费体系养分流动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采用物质流和养分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沿玉米生产的肥料投入到玉米消费过程,研究氮、磷养分流动;以2004年为例,分析了中国玉米生产消费过程中氮、磷养分流动特点和资源的利用效率。2004年玉米生产投入化肥氮(N)549.6×104t、磷(P2O5)211.2×104t;共收获养分氮(N)342.9×104t、磷(P2O5)139.4×104t,其中75%的氮和68%的磷被利用,最终进入家庭的氮占22.3%,磷为15.0%;秸秆中氮的还田率只有47%,磷的较高,在80%左右,可见秸秆还田是归还土壤磷的有效措施。玉米生产要消耗大量的资源,2004年生产1t玉米养分,消耗的化肥氮、磷养分相当于煤5.2t、磷矿资源12.1t。因此,优化玉米整个生产与消费体系中养分的流动,对于提高养分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资源浪费具有重要作用。
李建辉马林王激清王方浩马文奇张福锁
关键词:养分资源管理养分流玉米
全球粮食危机中化肥产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12
2008年
从国内外整体形势来看,通货膨胀带来的粮食危机正在全球蔓延,化肥供应不稳、价格不断增长已经对粮食生产以及农业甚至国家经济平稳发展形成了严重影响。能源和粮食紧张将是我国长期面临的问题,这就决定了化肥产业的发展方向。在产业内部,必须走向大型化基础产业与小型服务型产业结合的道路,各种产品应该根据商品特性和农业需求进行市场细分。建议国家加强对化肥产业的宏观调控、转变调控方式,加强市场需求的预警预测和实时调节,提高国家对肥料施用技术的支持力度。同时建议企业做好信息分析工作,及时做出有利于国家和企业长远发展的决策,不应盲目跟随涨价而丧失市场,当前应利用化肥涨价的时机开展技术服务工作,抢占化肥市场制高点。
张卫峰汤云川张四代张福锁江荣风曹一平
关键词:化肥
优惠政策调整对我国氮肥企业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针对目前提出的化肥产业政策转变"三步走"的改革方案,核算了优惠政策取消对氮肥生产成本和氮肥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年国家对氮肥产业的优惠金额达269.72亿元;取消优惠政策后,气头企业的尿素生产成本上升幅度为308~435元/t,煤头企业的成本上升幅度为70~258元/t,中、小型企业的成本上升幅度比大型企业大,大型企业的竞争优势增强,中、小型企业的竞争优势被削弱。取消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将促进我国氮肥企业向大型化发展,促进氮肥生产装置向原料产地集中。但如果在短期内取消优惠政策,有可能造成国内氮肥企业大面积亏损;如果氮肥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上涨,国外低成本地区的企业将进入中国市场,届时我国氮肥企业必然会受到冲击。
高力张卫峰王利曹仑马文奇高祥照张福锁
关键词:氮肥
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的氮素循环与平衡被引量:114
2009年
对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农田氮素输入输出的数量特征、平衡状况进行了分析,并评估其优化潜力。研究表明,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农田每年的氮素输入中,化学氮肥、农家肥、降水、灌溉、非生物固氮和种子带入农田的氮分别为545、68、21、15、15和5kghm-2a-1,氮素年输入总量为669kghm-2a-1;每年的氮素输出中,作物收获带走的氮为311kghm-2a-1,而氨挥发、反硝化和淋洗损失的氮分别为120、16和136kghm-2a-1,氮素年输出总量为583kghm-2a-1;氮素年盈余量为86kghm-2a-1。目前我国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农田氮素处于大量赢余状态,从而导致氮素大量损失。因此,加强氮肥管理,提高氮肥利用率,加大有机肥施用的力度,是华北地区农田氮素资源管理的长期任务。
赵荣芳陈新平张福锁
关键词:氮素循环氮素平衡氮素损失
中国化肥产业显示竞争力评价被引量:2
2008年
以产业竞争力理论为基础,以最新竞争力研究方法为参照,选取全球市场份额、贸易专业化指数、出口绩效相对指数3个显示性指标,对近10年来(1995-2004年)中国化肥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显示竞争力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中国显示竞争力处于稳定上升的态势,显示竞争力指数排名由第8位上升至第2位;从截面比较看,2004年中国化肥产业处于第2位,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从产业看,氮肥、磷肥显示竞争指数排名处于第3位,相对较强,但钾肥竞争力指数排名第5位,相对较弱;从竞争力对手看,目前加拿大、俄罗斯的显示竞争力要强于中国,未来将成为中国化肥产业国际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
张四代王利张卫峰张福锁马文奇
关键词:化肥产业
中国化肥的产业环境评价与国际竞争力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以波特钻石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选取社会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和产业政策三大层面的九项指标,对中国化肥的产业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相对于国际主要化肥生产和消费国而言,中国化肥产业的宏观环境有优势,但是目前的优势状态并不稳定,取消产业优惠政策是主要的诱因。从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角度出发,采取有较大弹性又能适当刺激产业发展的政策是中国化肥产业政策调整的方向。
王利高力张卫峰马骥马文奇高祥照张福锁
关键词:化肥产业环境竞争力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