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课题(CR1006)
- 作品数:6 被引量:85H指数:6
- 相关作者:鲍文张恒更多>>
- 相关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干旱气象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 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能力构建及其范式研究被引量:9
- 2013年
- 通过对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滞后原因分析,提出能力构建是追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农业气象灾害是缺乏防灾减灾能力的结果,并分析了从脆弱性到御灾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适应性能力构建范式、碳汇农业范式及相关发展建议。
- 鲍文
-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范式
- 贵州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被引量:14
- 2013年
- 通过对贵州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分析,提出了农业气象灾害适应性对策,即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适应性农业技术推广、提高林草植被覆盖和改善农田水利条件、科学安排应对冰雹和低温冷害、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并提出了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构建对策和建议,即使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民生计相结合、发展知识密集型草地畜牧业、注重贵州特色农副产品开发、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优化农村中心聚落和给予特殊的政策安排。
- 鲍文
- 关键词:气象灾害防灾减灾
- 西南地区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能力构建战略研究被引量:11
- 2012年
- 西南地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存在3个制约因素,即山区比重高,农业土地和水资源日益减少;市场可进入性差,贫困问题突出;气象灾害及价格波动影响。通过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是降低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的最佳途径。最后,指出西南地区农业发展的现实战略选择,即建立农业应对气象灾害的灵活机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支撑西南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利用传统知识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能力,建议加大有利于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能力发展的政策支持。
- 鲍文
-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
- 气象灾害对我国西南地区农业的影响及适应性对策研究被引量:26
- 2011年
- 西南地区气象灾害具有地域性、链网性、突发性和危害严重的特点。农业具有极易遭受气象灾害危害,农业资源开发粗放利用的主导地位没有改变,以及农业和农村是气象灾害防御的薄弱环节,使得西南地区农业面对气象灾害显得十分脆弱,气象灾害对西南地区农村和农业发展以及农民安居乐业造成严重威胁。最后提出强化西南地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构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工程的适应性对策。
- 鲍文
- 关键词:气象灾害农业
-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气候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及适应性对策被引量:8
- 2011年
- 岷江上游干湿季节分明,在局地焚风效应的影响下,还出现干旱河谷的隐域性分异现象,农业也呈现立体分布格局。对岷江上游干旱气候变化对农业发展的潜在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以集约农业技术推广建立干旱河谷生态农业区、优化土地利用格局,采用科学整地方式,构建生态农业推广技术保障体系和合理规划居民用地的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农业适应性对策。
- 鲍文
- 关键词: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气候变化农业发展
- 农业气象灾害保险与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构建被引量:32
- 2012年
- 本文对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及其内涵进行了界定,认为目前的农业保险是以气象灾害保险为主,且存在农业灾害风险分散机制不完善与农户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气象灾害保险法律法规滞后、农业灾害保险尚未规范化和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制度建设任重道远等问题。指出衡量农业气象灾害保险成败的四个关键因素,即农民自愿参保率的高低、政府参与气象巨灾风险分担、促进农民保收增收和适度的商业化运作。提出推进我国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即完善农业气象灾害保险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制度、大力推进天气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引入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市场竞争及灾害救济向参加灾害保险的客户倾斜的机制、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政府防灾减灾能力的建设、培养农业气象灾害专业人员和加强农业气象灾害保险组织体系建设。
- 张恒鲍文
- 关键词:农业防灾减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