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D0540006)

作品数:23 被引量:295H指数:9
相关作者:陈香沈金瑞林杭傅文杰陈静更多>>
相关机构:莆田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莆田市科技局资助项目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灾害
  • 8篇台风
  • 7篇台风灾害
  • 7篇风灾
  • 4篇地震
  • 4篇边坡
  • 3篇涝灾
  • 3篇减灾对策
  • 3篇洪涝
  • 3篇洪涝灾害
  • 3篇脆弱性
  • 2篇应力
  • 2篇经济损失
  • 2篇环境剪应力
  • 2篇风险评估
  • 2篇安全系数
  • 2篇边坡稳定
  • 2篇FLAC3D
  • 1篇弹性模量
  • 1篇地壳

机构

  • 20篇莆田学院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中南大学
  • 1篇福建省地震局

作者

  • 13篇陈香
  • 11篇沈金瑞
  • 3篇林杭
  • 3篇傅文杰
  • 2篇许世远
  • 2篇陈静
  • 1篇叶雯燕
  • 1篇许万忠
  • 1篇沈健健
  • 1篇陈菁
  • 1篇周娟

传媒

  • 3篇灾害学
  • 3篇莆田学院学报
  • 2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台湾海峡
  • 1篇中国安全科学...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泉州师范学院...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北华大学学报...
  • 1篇韶关学院学报
  • 1篇怀化学院学报
  • 1篇亚热带资源与...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09
  • 5篇2008
  • 13篇200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福建暴雨洪涝灾害时空格局与减灾对策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根据福建省灾害性气象年鉴和气候影响评价资料,采用洪涝灾害致灾因子(Zy)和灾情(年均灾次)指标,应用Mapinfo7.0技术,编制福建洪涝灾害时空分布图.结果表明:福建洪涝灾害年际变化大,并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内群发性强;空间分布不均,Zy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闽南的漳州沿海,闽中的德化、永春、安溪、南安和闽西北的南平、邵武、武夷山等地,灾情高值区却集中分布在除福州、厦门以外的东部沿海,致灾与成害空间分布不太吻合,体现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能力对洪涝灾害的影响.针对洪涝灾害时空分布特征,提出福建应该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并重,加强洪泛区风险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洪水的关系.
陈香
关键词:洪涝灾害减灾对策
锚杆支护情况下弹性模量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2008年
为了研究弹性模量对边坡安全系数和滑动面的影响,建立均质土坡数值模型,在不同工况下(无锚和有锚),分别改变弹性模量,分析它与安全系数和滑动面的关系.结果表明:(1)无锚时,E_s对其安全系数的影响十分微小,并且各个滑动面的位置也基本重合.(2)有锚情况,当E_s小于锚杆弹性模量E_b时,E_s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较小.当E_s等于E_b和10 E_b时,边坡的安全系数明显减小;继续增大E_s,边坡安全系数逐渐减小,且幅度也不断减小.
沈金瑞傅文杰
关键词:边坡强度折减滑动面弹性模量
湄洲岛海岸地貌特征及成因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湄洲岛海岸地貌的发育受海洋动力和断层活动双重控制。东部以海岸侵蚀为主,形成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壕沟等地貌,在岬角间,形成海滩堆积;西部以堆积为主,形成淤泥质海滩,海蚀作用相对比东部弱。东峤断裂控制了台地和丘陵的分布,断裂东盘抬升形成丘陵,西盘下降形成台地。受北西—南东走向的仙游—郊尾断层左行运动影响,湄洲岛北部向西移动,南部向东移动,使岛的轮廓呈"S"形态。福建沿海在距今0.7—0.6万年前发生海侵时,湄洲岛处于断块抬升环境,就岛的局地范围,处于低海面;在0.4—0.3万年前福建沿海海侵达到高峰时,湄洲岛的海侵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水动型海侵,第二阶段为地动型海侵。
沈金瑞
关键词:海岸地貌
沿海地区台风灾害系统脆弱性过程诊断与评估——以福建省为例被引量:18
2007年
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分析了导致和影响台风灾害系统脆弱性过程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脆弱性的诊断思路。通过分析,建立了台风灾害发生过程和灾害发生以后的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构建了台风灾害系统脆弱性综合指数模型,并以福建县域为单元,对福建省台风灾害系统脆弱性过程进行评价。研究表明,福建省台风灾害系统脆弱性呈上升趋势,空间上高值区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有从东部沿海向西部扩展的趋势。反映台风强度和福建人口、经济地区差异显著,建议应该制定区域综合减灾模式,逐步降低脆弱性,提高防御台风灾害能力。
陈香
福建省农业水灾脆弱性评价及减灾对策被引量:11
2008年
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建立了包括农业水灾灾因、孕灾环境、农业承灾体和防灾水平等多要素的福建农业水灾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借助数字地图技术,采用福建省水灾数据库和社会经济指标数据库资料,编制了福建省农业水灾脆弱性和水灾年均灾次分布图。结果表明:福建省农业水灾脆弱性东西分异明显,最高值集中分布在除福州市、厦门市和泉州市辖区以外的东部沿海地区,与福建省西高东低的地势和农业承灾体分布一致,还与福建省近35年水灾年均灾次分布相似;依据构建的福建省农业水灾脆弱性形成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出加大区域水灾风险研究,制定生态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种植结构调整政策,加大沿海地区防洪工程投入,定时清淤河道等对策,降低农业水灾脆弱性,为福建省农业水灾的防御和制定减灾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陈香
关键词:减灾对策可持续发展
多组节理边坡稳定性FLAC3D数值分析被引量:64
2007年
边坡稳定性对工程安全构成直接的威胁,对多组节理且较发育的岩体边坡稳定性安全评价,利用赤平投影方法能比较好地反映不稳定结面与边坡的几何空间关系、不稳定结构体的可能变形位移方向,为FLAC3D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据。以某公路段岩体节理边坡稳定性安全评价为研究对象,通过赤平投影和FLAC3D数值计算模型稳定性分析表明,A1,J1节理组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极大;A3,J1,A3,J2与A1,J1组节理构成贯通结构面,边坡不稳定体为两组结构面切割形成的滑体,边坡安全系数为0.67,需要支护加固。该方法对复杂节理边坡稳定性安全评价比较好地避免了采用工程经验建立数值计算模型的盲目性。
沈金瑞林杭
关键词:稳定性分析赤平投影FLAC3D安全系数滑移面
边坡岩体弱面注浆宏观效应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为反映弱面注浆对边坡岩体的宏观效应,通过对边坡弱面注浆前、后两种状态采用FLAC3D数值计算模型,分析边坡岩体注浆前、后的应力、位移场的变化。结果表明:注浆前,竖向拉应力和水平拉应力区向边坡内侧增大,且平行节理面分布,节理面两侧应力变化梯度明显;静态位移和动态位移向边坡内侧递减,位移在节理面处明显发生突然变化。边坡内侧节理面是构成潜在滑动面的主要因素。注浆后,拉应力区明显变小,拉应力贯通区消失,应力变化梯度减小;静态位移和动态位移明显下降,节理面处位移突变减小或消失。说明注浆加固处理对节理损伤起到很好的修复作用,提高了节理的抗剪强度和抗剪刚度。从而使岩体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变得均匀和连续,节理面的拉应力区减小,较大的位移得以抑制,提高了节理边坡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沈金瑞林杭许世远许万忠
关键词:FLAC3D边坡稳定应力
灾损度指数法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中的应用——以福建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趋势分析为例被引量:26
2007年
采用灾损度DLD和环境不稳定度EI两个要素,构建了灾害经济损失指数DELI(灾损度指数)指标对灾害经济损失进行评估。并应用它对福建省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趋势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利用灾损度指数对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方法可取,它不受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限制,可比性强,资料信息源多,计算方便,适用范围广;福建省台风灾害灾损度指数呈波动上升,反映福建台风灾情加重与灾害本身损失加大和福建省环境不稳定度加大有关,与实际情况相符。
陈香沈金瑞陈静
关键词:台风灾害
福建0608^#超强台风“桑美”灾害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根据福建省气象台和宁德市气象台提供的超强台风"桑美"的风情、雨情、水情、潮情和灾情资料,基于灾害系统理论,对"桑美"的致灾机制和灾情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桑美"的致灾因子强度超强,最大风力超过"卡特里娜"飓风,主要通过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及其引发的灾害链致灾;灾情特重,主要以人员伤亡和船只沉毁、房屋损毁为主.造成巨大损失的原因与台风致灾因子强且"三碰头"有关外,还与福建东北部多山、港湾地形潮水上涨巨大、山地性河流短促、人们防灾意识薄弱、防灾工程水平低、灾害预警机制不够完善等有关.为此,提出若干减灾对策.
陈香
关键词:超强台风减灾对策
福建中、北部环境剪应力动态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根据环境剪应力理论,利用中小地震震源参数计算福建中、北部环境剪应力值。在Arc-View平台上,对该地区环境剪应力分布特征、动态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发现福建中、北部环境剪应力在时间上存在模糊的强弱周期交替,空间上南强北弱,沿海强内地弱,具有成带性,受NE向长乐—东山断裂带、滨海断裂带和NW向台中—晋江断裂带、南日岛—沙县断裂带控制;空间动态变化具有从东向西迁移和以泉州海外乌丘屿附近、厦门海外两区域为中心向周边往复迁移的特点。福建中、北部地区环境剪应力值较低,未来2年是强地震弱发区。
沈金瑞陈菁叶雯燕沈健健周娟
关键词:北部环境剪应力GIS地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