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科技局科研基金(201212)
- 作品数:1 被引量:7H指数:1
- 相关作者:冯莉马宁赵令姜振宇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长春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前后外周血NK细胞和受体表达变化及其治疗作用机制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经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干扰素γ(IFN-γ)治疗前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自然杀伤细胞(CD3-CD56+NK细胞)及其激活性、抑制性受体表达的变化,阐明其治疗SLE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6例SLE患者和16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受试者治疗前、治疗4和12周后外周血CD3-CD56+NK细胞比率及其激活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表达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前SLE患者CD3-CD56+NK细胞比率明显降低(P<0.05),其激活性受体NKG2C+、NKP30+和NKP46+的表达率均明显增高(P<0.05),抑制性受体KIR2DL3+、KIR3DL1+和NKG2A+的表达率均明显降低(P<0.05),IFN-γ+CD3-CD56+NK细胞比率明显增高(P<0.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和12周后SLE患者CD3-CD56+NK细胞比率均明显增高(P<0.05);治疗4周后SLE患者CD3-CD56+NK细胞激活性受体NKG2C+、NKP30+和NKP46+的表达率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12周后上述受体表达率均进一步降低(P<0.05)。治疗4周后SLE患者CD3-CD56+NK细胞抑制性受体KIR2DL3+、KIR3DL1+和NKG2A+的表达率较治疗前均明显增高(P<0.05),治疗12周后CD3-CD56+NK细胞KIR3DL1+、CD158a+、CD158b+和NKG2A+的表达率较治疗前均明显增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和12周后SLE患者IFN-γ+CD3-CD56+NK细胞比率均明显降低(P<0.001)。结论:NK细胞及其受体的变化可能与SLE的发病有关,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可能通过调节NK细胞及其受体的变化发挥治疗作用。
- 冯莉赵令马宁姜振宇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自然杀伤细胞干扰素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