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1055812303)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2
相关作者:栾烁陈曦王伟铭高宏宇朱小霞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视听
  • 2篇视听觉
  • 2篇听觉
  • 2篇帕金森
  • 2篇帕金森病
  • 2篇帕金森病患者
  • 2篇病患
  • 2篇步态
  • 1篇代谢
  • 1篇豆状核
  • 1篇豆状核变性
  • 1篇性病
  • 1篇铜代谢
  • 1篇足底
  • 1篇足底压力
  • 1篇足底压力分布
  • 1篇细胞移植
  • 1篇细胞移植治疗
  • 1篇骨髓
  • 1篇骨髓干细胞

机构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广东省第二人...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陈曦
  • 3篇栾烁
  • 2篇高宏宇
  • 2篇朱小霞
  • 2篇王伟铭
  • 1篇梁秀龄
  • 1篇毛玉瑢
  • 1篇丰岩清
  • 1篇许轶
  • 1篇徐智勤
  • 1篇栾烁

传媒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综合视听觉训练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足底压力分布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足底压力分布特点及综合视听觉训练对足底压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25例(Hoehn and Yahr分级1.5-3级),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2±11)岁。每位受试者在综合视听觉训练前、训练1周后、训练3月后分别进行静态和动态足底压力的测定,统计分析其特点及训练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双侧静态足底压力训练前排序为:8区>7区>4区>5区>3区>6区>1区>2区,训练1周后及3月后变化为:8区>7区>4区>5区>6区>3区>1区>2区,且症状较重侧拇趾部及第5中足骨部压力显著下降,身体重心向后调整,症状较重侧足中心漂移范围显著减小(P<0.05);动态足底压力测定中,训练前症状较重侧足跟着地期占支撑期0.3%,训练1周后及3月后分别上升为2.2%和5.8%,即患者步行状态下重心后移,足跟着地期在整个步行周期中所占比例显著提高(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足底压力分布特点为重心前移且两侧漂移范围大,行走时足跟着地不明显。综合视听觉训练可改善患者静态及动态足底压力分布,使重心稳定且后移,强化了步行中足跟落地,对于患者步行能力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栾烁栾烁高宏宇王伟铭王伟铭毛玉瑢
关键词:帕金森病足底压力步态分析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早期TX小鼠脑肾铜代谢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骨髓干细胞移植对于疾病早期肝豆状核变性模型鼠—TX小鼠脑、肾组织铜代谢的影响.[方法]4~5周龄的雄性DL小鼠50只为供体;2月龄的TX小鼠50只为受体(雌∶雄=3∶2),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各25只(雌∶雄=3∶2).分离供体小鼠骨髓干细胞并标记CM-DiI荧光,经尾静脉注入移植组TX小鼠体内,每只小鼠0.2 mL(1.2×107个细胞),对照组动物注入等量平衡盐液体.移植后的1、2、4、8、12周处死动物检测脑、肾铜含量情况,并以CM-DiI荧光示踪技术考察干细胞在受体鼠脑、肾组织的分布情况.[结果]移植治疗后脑和肾脏铜含量(脑铜平均28.7 mg/kg,肾铜平均31.7mg/kg)较对照组(脑铜平均34.5 mg/kg,肾铜平均36.9 mg/kg)均有下降趋势,达到对照组铜含量的70%~98%;移植后第4周时治疗组脑铜含量(28.4±5.5) mg/kg,仅为对照组(40.1±6.9) mg/kg的70%,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示踪研究在移植后各时间点均可于脑内检测到供体细胞,肾脏未检测到供体细胞.[结论]疾病早期TX小鼠接受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对脑内铜代谢有一定改善作用,对肾脏铜代谢无明显改善作用.
陈曦丰岩清许轶汤其强朱小霞栾烁梁秀龄
关键词:骨髓干细胞移植肝豆状核变性病铜代谢
视听觉综合提示训练对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作用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视听觉综合提示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和步行等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25例(Hoehn-Yahr分期1.5—3期),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2.23±10.79)岁。接受1周的住院强化视听觉综合提示训练后,为患者制定家庭训练处方,指导患者应用该方法家庭训练3个月。训练前、训练1周后、训练3个月后分别进行站立位足底压力测定、Berg平衡量表、起立—行走测试、6min步行试验、统一的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估以及三维步态分析,比较训练前后平衡及步态时空参数的变化。结果:训练1周后及训练3个月后与训练前比较,患者平衡功能、起立—行走测试、6min步行距离、UPDRSⅡ和Ⅲ及跨步长、步速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训练1周后及训练3个月后与训练前比较,平衡能力分别提高9.21%和14.91%,跨步长分别提高13.41%和26.83%,步行速度分别提高14.86%和28.38%。此外,患者6min步行距离分别提高10.08%和25.89%,起立—行走计时时间分别减少6.63%和14.90%。训练1周后与训练3个月后比较,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基础上运用视听觉综合提示可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有助于提高患者运动功能。
徐智勤栾烁朱小霞高宏宇王伟铭陈曦
关键词:帕金森病步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