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社会发展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9SK2012)
- 作品数:9 被引量:69H指数:5
- 相关作者:张宏其刘少华郭超峰唐明星邓盎更多>>
-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社会发展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后路三维矫形生物力学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模拟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后路三维矫形手术,比较不同置钉方案的矫形效果,探讨手术策略的选择。方法通过CT图像建立1例退变性脊柱侧凸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后路CD矫形模拟技术,分别设置不同的置钉方案,对比不同矫形操作中椎体成角及位移,比较术后矫形效果。结果 4种矫形方案的Cobb角以及腰椎前凸角无明显差别。融合至T10与融合至L1的矫形方案相比,顶椎区去旋转作用以及向中线纠正的能力更强。去旋转矫形过程中顶椎区的螺钉应力较高,尤其在长节段矫形方案。结论对于Cobb角较小、脊柱平衡性以及柔韧性较好的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短节段融合也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 张宏其赵迪邓盎陈凌强葛磊郭超峰刘少华刘金洋吴建煌
- 关键词:胸椎腰椎脊柱侧凸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 两种减压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减压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2003年9月-2009年8月共收治7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48例,女24例,年龄54-83岁,平均年龄66.3岁。其中40例采用有限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A组),32例采用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B组)。采用JOA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对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神经功能与自觉症状进行评估并计算改善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中72例患者得到10-62个月随访,平均37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A组56.6%±30.2%,B组60.5%±22.8%,优良率A组77%,B组81%,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均未出现椎间隙感染及腰椎失稳并发症。结论有限椎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与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比较在手术创伤、恢复时间和治疗费用方面有更大的优势。
- 李波张宏其李劲松刘少华高琪乐胡希恒林旻中吴源涛尹新华
-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减压术疗效
- 分期后路短节段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儿童下腰椎结核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钉钩棒短节段内固定、二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儿童下腰椎结核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08年2月共收治儿童下腰椎结核患者9例,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5~11岁,平均7.8岁。术前腰椎局部前凸角-18°~4°,平均-8.6°±7.4°。均无明显的腰椎后凸畸形。病变累及一个椎体1例,累及2个椎体7例,累及3个椎体1例。术前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3例,D级5例。均采用一期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二期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观察比较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患者局部前凸角,评估植骨融合情况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0~53个月,平均41.0±7.8个月。术后腰椎局部前凸角5°~11°,平均8.8°±1.7°,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腰椎局部前凸角为5°~10°,平均7.3°±1.7°,较术后无明显角度丢失(P>0.05)。1例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仍为D级,余患者神经功能均恢复至正常。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植骨获得满意融合,无结核复发。结论:对于无明显后凸畸形的儿童下腰椎结核患者,一期后路钉钩棒系统短节段内固定、二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张宏其李劲松郭超峰林旻中高琪乐郭虎兵陈筱
- 关键词:下腰椎短节段固定
-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胸椎结核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对比观察~期后路椎管减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与分期前后路联合手术针对老年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对26例老年胸椎结核并发脓肿、死骨形成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2月)。平均年龄65.6岁,其中男性17例,女性9例,病变累及单节段者4例(15.4%),2~3个节段14例(53.8%),3个节段以上8例(30.8%)。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26例患者中21例有1种以上合并症。其中10例患者接受一期后路椎管减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组),16例接受一期后路内固定和二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B组)。术后持续化疗11.5(9~12)个月,定期复查血沉及肝功能。对比两组患者愈后情况。[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25个月,两组患者术后植骨块融合满意,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未出现内固定引起的持续或继发感染。两组患者术后后凸畸形矫正率及影像学未见明显区别。[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联合术后规范化疗对于老年胸椎结核有确切疗效,与分期前后路术式相比具有创伤小等优势,可作为老年患者一种多样化治疗的选择。
- 张宏其邵宇雄邓盎葛磊唐明星刘少华王昱翔王锡阳胡建中
- 关键词:胸椎结核内固定植骨融合
- 半脊椎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三维矫形有限元模拟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背景:对于半脊椎切除后长、短节段和前、后路固定矫形的选择,主要根据医生的临床经验。国内外对于半脊椎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建模和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运用有限元法模拟半脊椎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三维矫形,分析半脊椎切除后不同固定方式的矫形效果和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通过有限元软件,利用基于CT图像建立的个体化半脊椎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三维有限元模型,仿真模拟半脊椎切除、前路或后路螺钉固定三维矫形技术,输出选择前路或后路固定矫形,以及不同节段固定的矫形结果。结果与结论:顺利完成了模拟操作,半脊椎切除后,后路固定矫形效果好于前路固定矫形,特别是对后凸角的矫正,矫正率均大于50%;后路短节段固定矫形与长节段固定矫形在对脊柱侧后凸矫形效果上相差不大,差异值小于5°。针对该患者的个体化有限元模拟试验表明,在半脊椎切除后,后路短节段固定矫形为较好的治疗方案,能减少固定节段,并可获得满意的矫正率。
- 刘少华张宏其郭超峰唐明星王昱翔邓盎
- 关键词:三维矫形先天性脊柱侧凸生物力学
- 经椎弓根双节段闭合型楔形截骨治疗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9例随访观察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椎弓根双节段闭合型楔形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所致重度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10年6月,对9例强直性脊柱炎所致重度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经椎弓根双节段(T12、L3)闭合型楔形截骨术。通过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矢状面X线片,测量腰椎前凸角、胸椎后凸角,全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C7铅垂线与S1后上角距离,术前、术后大体像颌眉角的大小,术前及末次随访患者ODI评分,评价患者畸形矫形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年7个月。术中2例出现硬脊膜破裂,术后4例出现麻痹性肠梗阻,腰椎前凸角、胸椎后凸角、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术前分别平均为(0.2±4.8)°、(78.4±3.2)°、(86.8±3.2)°。术后分别平均为(33.7±3.0)°、(42.7±3.4)°、(34.44±2.8)°。两处截骨共获得平均(67.9±5.5)°矫形;C7铅线与S1后上角距离术前平均(27.3±4.4)cm,术后平均(3.4±0.7)cm;颌眉角由术前平均(58.8±6.4)°降至术后平均(1.3±3.5)°。患者恢复矢状面平衡,能够平视行走。末次随访ODI评分较术前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随访结果显示经后路椎弓根双节段(T12、L3)闭合型楔形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致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是安全的,且可获得良好的矫形效果和生活质量。
- 张宏其黄佳吴建煌刘金洋郭超峰刘少华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
-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跳跃型胸腰椎结核被引量:18
- 2011年
- 目的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跳跃型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09年7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539例,其中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跳跃型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共13例(男9例,女4例)。术前平均后凸角21.5;°Frankel分级为B级1例,C级4例,D级6例,E级2例。入院后经个体化抗结核治疗后手术。记录术前、术后血沉、后凸角、神经功能评估和植骨融合情况。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4.3个月,全部患者术后后凸角、神经功能改善,血沉正常。术后6~12个月均获得植骨融合。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于胸腰椎跳跃型脊柱结核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张宏其沈恺颖王昱翔葛磊郭超峰唐明星刘少华邓盎吴建煌刘金洋
- 关键词:腰椎清创术脊柱融合术
- 后路经椎弓根闭合性楔形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所致脊柱后凸畸形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闭合性楔形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所致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6月~2009年6月,对27例强直性脊柱炎所致后凸畸形患者,行后路经椎弓根闭合性楔形截骨术。通过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矢状面X线片,测量腰椎前凸角、胸椎后凸角及C7铅线与S1后上角距离,术前、术后大体像颌眉角的大小,评价患者的矫形效果。[结果]2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年~6年3个月,平均3年7个月。术中3例出现硬脊膜破裂,2例椎弓根螺钉拔出,术后4例出现脑积液漏,2例切口浅表感染,2例出现神经根受损症状。腰椎前凸角术前平均-4°,术后平均29°,胸椎后凸角术前平均62°,术后平均49°,C7铅线与S1后上角距离术前平均197 mm,术后平均41 mm。颌眉角由术前平均49°至术后平均4°。患者矢状面平衡得到恢复,能够平视行走。[结论]采用后路经椎弓根闭合性楔形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所致脊柱后凸畸形较安全,可获得良好的矫形效果。
- 刘少华张宏其刘金洋吴建煌郭超峰唐明星陈静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
- 半脊椎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构建半脊椎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先天性脊柱侧凸生物力学仿真研究建立理想的数字化平台。方法选择1例13岁女性先天性脊柱侧凸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螺旋CT扫描,获得Dicom格式CT图像,将CT图像导入逆向工程软件Mimics 10.01,建立包括胸-腰-骶椎和胸廓等结构的完整脊柱侧凸三维几何模型。运用软件HyperMesh 8.0做网格质量控制和实体单元划分,并赋材料属性,生成半脊椎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成功构建了完整的半脊椎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三维有限元模型,共划分节点109 936个,四面体单元411 988个,壳单元87 847个,线缆单元690个和杆单元138个。结论该研究建立了完整、逼真的半脊椎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三维有限元模型,为进一步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了数字化模型。
- 刘少华张宏其吴建煌郭超峰唐明星王昱翔邓盎
- 关键词:先天性脊柱侧凸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