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73008)

作品数:33 被引量:152H指数:9
相关作者:范勇陈昊赵斯梅李娟杨瑞宵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理工大学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一般工业技术
  • 19篇电气工程
  • 15篇化学工程
  • 6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31篇酰亚胺
  • 29篇聚酰亚胺
  • 26篇亚胺
  • 21篇纳米
  • 13篇电性能
  • 12篇纳米杂化
  • 10篇聚酰亚胺薄膜
  • 8篇耐电晕
  • 7篇电性能研究
  • 7篇溶胶
  • 4篇氧化铝
  • 4篇溶胶-凝胶
  • 4篇纳米氧化铝
  • 4篇介电
  • 3篇导电
  • 3篇电导电流
  • 3篇性能研究
  • 3篇氧化硅
  • 3篇纳米硅
  • 3篇二氧化硅

机构

  • 29篇哈尔滨理工大...
  • 3篇盐城工业职业...
  • 2篇盐城纺织职业...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26篇范勇
  • 15篇陈昊
  • 9篇李娟
  • 8篇赵斯梅
  • 4篇刘晓玉
  • 4篇陈慧丹
  • 4篇刘伟
  • 4篇杨瑞宵
  • 3篇张明艳
  • 3篇陈宇飞
  • 3篇周宏
  • 3篇刘俊
  • 3篇何明鹏
  • 2篇牛颖
  • 2篇张晶波
  • 2篇李翠翠
  • 2篇马艳
  • 2篇张辰威
  • 2篇李术林
  • 2篇安军伟

传媒

  • 11篇绝缘材料
  • 9篇哈尔滨理工大...
  • 2篇电机与控制学...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涂料工业
  • 1篇印染助剂
  • 1篇中国胶粘剂
  • 1篇电工技术学报
  • 1篇玻璃钢/复合...
  • 1篇复合材料学报
  • 1篇化学推进剂与...
  • 1篇Journa...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硅/铝氧化物杂化聚酰亚胺薄膜电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为了提高聚酰亚胺薄膜的电学性能,将纳米硅/铝氧化物掺杂到聚酰亚胺(PI)基体中,通过固定掺杂总量,调整纳米硅/铝氧化物的相对质量百分含量,制备出一系列的无机纳米杂化聚酰亚胺薄膜。采用SEM(扫描电镜)表征了薄膜的表面形貌,对薄膜电气强度和耐电晕寿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无机纳米杂化聚酰亚胺薄膜与纯的聚酰亚胺薄膜相比其电性能大幅度提高。
陈慧丹刘晓玉陈昊李娟范勇
关键词:聚酰亚胺纳米杂化电学性能
纳米硅/铝氧化物杂化聚酰亚胺薄膜电性能研究
为了提高聚酰亚胺薄膜的电学性能,将纳米硅/铝氧化物掺杂到聚酰亚胺(PI)基体中,通过固定掺杂总量,调整纳米硅/铝氧化物的相对质量百分含量制备出一系列的无机纳米杂化聚酰亚胺薄膜。采用SEM(扫描电镜)表征了薄膜的表面形貌,...
陈慧丹刘晓玉陈昊李娟范勇
关键词:聚酰亚胺纳米杂化电学性能
文献传递
无机纳米杂化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以聚酰胺酸作为基体,通过正硅酸乙酯(TEOS)和异丙醇铝发生水解缩合反应,然后与聚酰胺酸发生溶胶凝胶过程,从而制备出无机纳米掺杂聚酰亚胺薄膜。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热失质量、介电谱及击穿试验对其热性能和电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考察了相应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赵斯梅
关键词:聚酰亚胺
三层复合PI薄膜厚度比对其电导特性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以微乳化-热液法制备硅/铝氧化物纳米分散液,并制备了一系列掺杂层与中间层厚度比不同的纳米掺杂三层复合聚酰亚胺(PI)薄膜.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进行了薄膜的透射电镜(TEM)测试和电导电流测试.TEM测试结果可以直接观察到纳米粒子在有机基体中分散均匀,且可得到三层复合薄膜的复合结构,掺杂层和中间层的尺寸比例符合实验要求.复合薄膜的电导电流在同一电场强度下随着掺杂层厚度比例的增加逐渐增大,而电老化阈值随着掺杂层厚度比例增大向低场强方向移动.
范勇张洪亮杨瑞宵陈昊
关键词:聚酰亚胺薄膜纳米杂化透射电镜电导电流
耐电晕PI/无机纳米氧化物复合薄膜设计及性能被引量:14
2012年
采用热液法制备了纳米无机氧化物分散液,其中水解所需的水由醇缩水成醚反应提供。所得的MTES改性的纳米氧化铝与聚酰亚胺复合制成杂化聚酰亚胺复合薄膜(PI/Al2O3-SiO2),另外还制备了未改性的纳米氧化铝杂化聚酰亚胺复合薄膜(PI/Al2O3),在试样厚度均为25μm的情况下,采用双极性脉冲方波电压、峰-峰值2500 V、频率20 kHz、占空比50%、测试温度155℃的条件下,分别测试上述两种薄膜以及Kapton 100 CR薄膜的耐电晕时间,结果表明,PI/Al2O3-SiO2薄膜的耐电晕寿命最长,是Kapton 100 CR薄膜的6倍以上,是PI/Al2O3薄膜的12倍以上。由SEM的测试结果分析表明,PI/Al2O3-SiO2薄膜中的无机纳米复合结构可以更有效地保护PI基体,从而提高材料的耐电晕性。
陈昊范勇周宏杨瑞宵王春平韩笑笑
关键词:热液法聚酰亚胺薄膜耐电晕
纳米氧化铝改性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12
2009年
采用微乳化技术制备了铝的纳米氧化物分散液,并将其掺杂到聚酰亚胺基体中,分别制备出质量分数为4%、8%、12%、16%、20%、24%的聚酰亚胺杂化薄膜.利用耐电晕测试装置、耐击穿测试装置、热失重分析仪(TG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薄膜进行了性能测试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经铝的纳米氧化物杂化的聚酰亚胺薄膜的耐电晕性能随铝的纳米氧化物掺杂量的增加而提高,当纳米组分的质量分数达到24%时,在60kV/mm的工频电压下,薄膜的耐电晕寿命可达50.7h(IEC343);杂化薄膜的击穿场强随掺杂量的增加而下降;铝的纳米氧化物掺杂量增加可以提高聚酰亚胺薄膜的热分解温度;所掺杂的纳米粒子可以较均匀地分散在聚酰亚胺基体中.
陈昊刘俊何明鹏李娟范勇
关键词:聚酰亚胺耐电晕
PI/AlO(OH)-SiO_2纳米杂化薄膜的制备及热性能、电性能分析
2015年
以聚酰亚胺作为高聚物反应基体,通过正硅酸乙酯(TEOS)和异丙醇铝的水解缩合反应,使之和聚酰胺酸发生溶胶-凝胶反应,从而制备出不同比例Al O(OH)-Si O2的聚酰亚胺杂化薄膜.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热失重分析、介电谱和击穿试验对其表观形貌和热性能、电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考察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赵斯梅
关键词:热性能电性能
纳米有机硅杂化聚酰亚胺薄膜的结构及电性能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调整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和正硅酸乙酯的摩尔比,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有机硅杂化聚酰亚胺(PI)薄膜。用FT-IR,SEM表征了薄膜的化学结构和表面形貌,对电气强度,耐电晕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纳米有机硅网络结构的变化,掺杂薄膜的电气强度先保持平稳后下降,大约在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和正硅酸乙酯的摩尔比为1:3时出现极大值,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和正硅酸乙酯的摩尔比为1:1时杂化薄膜的平均耐电晕寿命为纯聚酰亚胺薄膜平均耐电晕时间的8.57倍。
刘晓玉陈慧丹陈昊李娟范勇
关键词:聚酰亚胺电性能
纳米有机硅掺杂聚酰亚胺薄膜的结构与电性能研究
调整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和正硅酸乙酯的摩尔比,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有机硅溶胶用于杂化聚酰亚胺(PI)薄膜.对薄膜的结构与电气强度,相对介电常数 e 和介质损耗因数 tan δ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并采用 FT-IR,S...
李翠翠李娟陈昊张辰威范勇
关键词:聚酰亚胺电性能
文献传递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our kinds of thermosetting polyimide
2007年
CHEN Yu-fei FAN Yong
关键词:聚酰亚胺材料热固性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分解温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