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2BBF60125)

作品数:12 被引量:101H指数:7
相关作者:温强李田徐林初徐立安叶金山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南京林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油茶
  • 8篇浙江红花油茶
  • 8篇红花油茶
  • 4篇山茶
  • 2篇浙江红山茶
  • 2篇山茶属
  • 2篇微卫星
  • 2篇红山茶
  • 1篇性状
  • 1篇芽苗
  • 1篇芽苗砧
  • 1篇芽苗砧嫁接
  • 1篇叶绿
  • 1篇叶绿体
  • 1篇叶绿体基因
  • 1篇叶绿体基因组
  • 1篇优树
  • 1篇育种
  • 1篇育种策略
  • 1篇砧木

机构

  • 12篇江西省林业科...
  • 7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作者

  • 12篇温强
  • 9篇李田
  • 7篇徐林初
  • 6篇徐立安
  • 6篇叶金山
  • 4篇周文才
  • 3篇黄文印
  • 2篇江香梅
  • 2篇肖相元
  • 2篇贺义昌
  • 2篇王仲伟
  • 1篇王小东
  • 1篇顾胤聪
  • 1篇李江
  • 1篇黄敏仁
  • 1篇王建文
  • 1篇朱恒
  • 1篇吴妹杰

传媒

  • 5篇南方林业科学
  • 3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经济林研究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RPB2基因序列甄别浙江红山茶及其近缘种被引量:7
2015年
本研究采用在山茶属物种表现为单拷贝的RPB2基因12~16及23内含子区域序列,开展浙江红山茶及其8个红山茶组近缘种的分子甄别,以期确认来自不同地理种源的浙江红山茶物种真实性,同时通过与组内几个近缘种的系统发育分析,将浙江红山茶从近缘物种中区分出来。浙江红山茶群体真实性检测结果显示,来自4个地理群体的8个供试材料遗传距离仅为0.001 9~0.006 6,个体间虽已存在一定的分化,但与已知的浙江红山茶聚成一类,而与其他红山茶树种明显区分开来,表明这些供试样品均为浙江红山茶;系统发育分析显示,除滇山茶亚组的多齿红山茶之外,其他供试红山茶组物种能按光果茶亚组与滇山茶亚组分成两个类群,各红山茶组物种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18 1,表明各物种间亲缘关系较近,其中浙江红山茶与闪光红山茶遗传距离最近仅为0.009 9,而与假多齿红山茶遗传距离最远为0.026 3,分析结果支持将闪光红山茶与浙江红山茶归并一种。本研究拓宽了浙江红山茶种质甄别技术手段,研究结果可为浙江红山茶遗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可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红山茶组的分子系统学相关研究奠定方法论基础。
温强朱恒叶金山徐立安徐林初江香梅
关键词:浙江红山茶近缘种系统发育
山茶属叶绿体全基因组微卫星特征分析及标记开发被引量:11
2018年
以山茶属9个组9个物种的叶绿体基因组(chloroplast genome DNA, cpDNA)全序列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其简单重复序列(chloroplast simple sequence repeat, cpSSR)或称微卫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山茶属各物种cpSSR数量及组成相对一致,不同微卫星重复基序中以三核苷酸基序为主,平均约占70%,随后是单核苷酸及二核苷酸基序。各物种单核苷酸和三核苷酸重复碱基类型较为一致,分别为A/T和AAG/TTC。比较叶绿体基因组的不同结构位置,各物种总的表现规律为小单拷贝区(small single copy, SSC) cpSSR分布比例最高,而反向重复区(inverted repeat, IR)最低;同时比较叶绿体基因组的不同功能区域,山茶属各物种的cpSSR主要分布于非编码区。cpSSR种间变异分析表明,cpSSR在山茶属内各组物种间差异较小,整体保持一个较高的一致性,说明山茶属是一个亲缘关系较近的属。对重复基序类型来说,单核苷酸重复基序cpSSR的变异率最高;在各结构域中,cpSSR在大单拷贝区(large single copy, LSC)的变异最大,变异比例占63.46%;而对功能区域来说,非编码区分布的cpSSR的变异率则高于编码区。研究同时建立了山茶属cpSSR分子标记体系,初步筛选出在种间具有较好多态性的cpSSR标记。本研究为今后山茶属多态性的cpSSR标记开发及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与物质基础。
殷鑫温强王建文李田叶金山徐立安
关键词:山茶属叶绿体基因组
浙江红花油茶经济性状与SSR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本研究旨在分析浙江红花油茶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挖掘与重要经济性状密切关联的SSR分子标记。以6个产地共45份经济性状变异较大的浙江红花油茶种质材料为研究对象,开展遗传多样性评估与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并基于TASSEL软件中的广义线性模型(GLM)与混合线性模型(MLM)相结合的方法,利用49个多态性较高的EST-SSR标记与17个经济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49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99个等位基因,标记的PIC多态性信息指数平均值达到0.546 7,受检测群体的基因多样度平均值为0.605 2,显示较高水平的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浙江红花油茶种质分为3个亚群,表明群体遗传背景单一。关联分析中,GLM法共检测到21个SSR标记与浙江红花油茶的果皮厚、千粒籽重、鲜出籽率、油酸、硬脂酸等9个性状极显著关联(P<0.01),表型变异解释率在13.51%~56.55%之间;而在这些标记中,MLM方法则可检测到11个SSR标记与果皮厚、鲜出籽率、亚麻酸、油酸、硬脂酸、总脂肪酸等9个性状显著关联(P<0.05),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20.39%~57.36%,其中与油品质相关的标记有6对,分别是CC_e SSR03、CC_eSSR29、CC_eSSR77、CC_eSSR78、CC_eSSR85、CC_eSSR327。研究可为浙江红花油茶重要经济性状的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技术基础。
董乐田仟仟黄彬徐立安温强
关键词:经济性状EST-SSR标记
浙江红花油茶林分群体产量结构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通过连续多年对浙江红花油茶样地进行产量统计分析,证实了人工林和天然林的产量分布结构差异不大,验证了浙江红花油茶与油茶、小果油茶及腾冲红花油茶一样,存在高产植株比例小,但其承担群体的产量比例大,低产植株比例大,其承担群体的产量比例小,且高产植株和低产植株是基本固定的事实。对人工林和天然林的生物与生态学特性的连续观测表明树高、冠幅及地径等均与产量存在相关性,但是冠幅的影响更大,主要原因是人工林分种植密度小于天然林分,而人工林分又正处壮林阶段。最重要的是通过测产,证明优良单株在产量中起了关键的作用,为今后的良种选育和低产林改造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李田黄文印黄建军王波王小东叶金山李晓辉朱恒温强
关键词:浙江红花油茶
浙江红花油茶芽苗砧选择及嫁接成效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以浙江红花油茶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掌握最佳的嫁接时间、嫁接方法及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应用浙江红花油茶优树材料进行大规模芽苗砧嫁接试验,包括开展不同优树接穗,不同砧木对嫁接苗的成活率、苗木生长量的影响等相关研究。浙江红花油茶本砧嫁接平均成活率最低,仅为47%;普通油茶和越南油茶均可作为浙江红花油茶嫁接砧木,其中越南油茶砧木嫁接成活率最高,可达75%以上,其嫁接苗表现为初期长势旺盛;然而普通油茶砧木嫁接苗总体表现成苗更为均一,分析可能原因在于普通油茶与浙江红花油茶亲缘关系更近,砧穗亲和力更强。以普通油茶为共同砧木,进行浙江红花油茶不同种源优树嫁接,总平均嫁接成活率仅为49.06%。各种源比较,优株穗条嫁接成活率高低为江西婺源(62.4%)>浙江开化(60.5%)>江西德兴(60.13%)>福建霞浦(46.5%)>福建武夷山(35.7%)>浙江遂昌(35.5%)。旨在为浙江红花油茶优良无性系选择及嫁接苗培育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李田徐小强温强周文才余良森朱恒徐林初
关键词:浙江红花油茶芽苗砧嫁接砧木选择优树
江西浙江红山茶白花变异的发现与分子考证被引量:3
2018年
在江西婺源的浙江红山茶天然林分里发现少量的白花变异植株,花色在White Group NN155B~C之间。白花变异植株树型、叶型、果型与浙江红山茶原种整体差别不大。为鉴定这类变异植株是新物种亦或是原种变种或变型,本文利用RPB2低拷贝核基因标记开展红山茶组与油茶组主要近缘种的分子甄别。研究结果显示,各山茶属物种的kimur2-parameter平均距离为0.019,与各近缘种比较,浙江红山茶与油茶组的越南油茶、普通油茶有更近的亲缘关系。浙江红山茶原种与白花变异kimur2-parameter距离仅为0.005,远小于各近缘种间距离。系统发育树显示包括白花变异的浙江红山茶不同个体能按同一物种聚成一类与其他物种分离,结果支持白花变异作为浙江红山茶变异类型进行归并。研究将浙江红山茶与其近缘种区分出来,进一步为生产应用中浙江红山茶种真实性甄别提供了可靠的研究方法,同时也为浙江红山茶白花新品种考证提供了重要的分子依据。
温强李田杨军李晓辉朱恒周文才叶金山徐林初
关键词:浙江红山茶
浙江红花油茶种质资源述评及育种策略被引量:14
2019年
浙江红花油茶是重要的观赏及食用木本油料树种,目前该树种的开发与利用仍旧相对滞后。作为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第四的油茶树种,浙江红花油茶一直为野生或实生繁殖栽培,至今没有选育出作为食用或观赏兼油用的优良品种或家系。本文综述了浙江红花油茶有关资源分类、孢粉学、主要经济性状及资源培育等相关研究,提出加快开展浙江红花油茶分子育种研究,揭示其分子遗传规律。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俨然成为浙江红花油茶种质资源开发及品质育种的当务之急。
周文才肖相元沈敬理温强李田朱恒杨军徐林初
关键词:浙江红花油茶种质资源品质育种育种策略
浙江红花油茶籽成熟进程中含油率及主要脂肪酸动态变化被引量:7
2019年
为探索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茶籽成熟期内含油率和脂肪酸的累积变化规律,以编号LK13、LK32、TB3三个样株的浙江红花油茶为试验材料,进行定期取样(14 d·次^-1),共取7个批次。经处理后测定茶籽的含水率、含油率和主要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低海拔引种浙江红花油茶能够适应低海拔立地环境,完成种实的正常发育。不同浙江红花油茶样株的含水率、含油率和主要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浙江红花油茶籽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以积累油脂为主,水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降低。浙江红花油茶籽油含量在籽油成熟进程中呈明显的"S"型增长,推测浙江红花油茶籽油增长高峰期在7月下旬-8月初。浙江红花油茶籽油主要脂肪酸组成总体表现饱和脂肪酸呈上升趋势,不饱和脂肪酸呈下降趋势。种实不同发育阶段,油脂中油酸的相对含量稳定,其相对含量高低不受果实采收时期的影响,该指标非常适合作为浙江红花油茶良种选育的重要性状指标。据研究结果,建议8月底-9月初作为浙江红花油茶较为合理的采收时期。
贺义昌肖相元温强李田王仲伟叶金山朱恒
关键词:浙江红花油茶含油率
浙江红花油茶种实性状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通过分析主分布区浙江红花油茶种实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及其与地理生态因子的相关性,为浙江红花油茶种质资源遗传评价和选择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来自江西省、浙江省和福建省主分布区6个代表性产地的浙江红花油茶种实的8个性状进行测定,采用Duncan多重比较、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表型分化系数(VST)及相关性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浙江红花油茶总体种实性状变异程度依次为单果籽数>单果质量>千粒质量>鲜出籽率>果皮厚>果高>果径>果形指数,各性状在产地间、产地内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各产地种实性状变异系数排序依次为德兴>乐平>婺源>武夷山>霞浦>开化,种实性状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885 0,德兴与乐平产地具较高的多样性。种实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35.31%,表明浙江红花油茶不同产地的个体变异是其种实性状总体变异的主要来源。各产地遗传聚类结果基本体现了产地的亲缘关系,高海拔的武夷山产地单独成组,显示了高海拔环境对种实性状的分化。种实性状中果皮厚度与海拔、千粒质量与降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反映了浙江红花油茶对环境的适应性。【结论】较全面地分析了浙江红花油茶6个产区的种实性状变异情况,8个种实性状在产地间、产地内均变异丰富,其中单果质量、果径、鲜出籽率、果皮厚度等经济性状变异较大,德兴与乐平产地在6个产地中具有更高的遗传多样性。群体内变异是种实性状总体变异的主要来源,遗传聚类与产地亲缘关系较一致,高海拔的武夷山产地单独成组,果皮厚度与海拔、千粒质量与降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显示了环境对浙江红花油茶种实性状的影响。本研究可为不同产地浙江红花油茶特定性状的良种选育提供参考。
周文才王仲伟董乐温强黄文印李田叶金山徐立安
关键词:浙江红花油茶种实性状
主产区浙江红花油茶籽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变异分析被引量:21
2020年
【目的】探讨浙江红花油茶油用性状的变异规律,为浙江红花油茶品质育种和引种栽培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了江西、浙江、福建省浙江红花油茶主产区内的6个优势林分,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干籽仁油,利用气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地浙江红花油茶油脂的脂肪酸组分和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多重比较法及巢氏方差分析法对浙江红花油茶各项油用性状指标进行分析。【结果】6个产地的浙江红花油茶其籽仁含油率的总均值为58.46%,其中,籽仁含油率大于60%的样株数占供试样株总数的52%。各个产地的平均籽仁含油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福建武夷山、福建霞浦、浙江开化、江西德兴、江西乐平和江西婺源。统计所有供试样株的数据可知,浙江红花油茶的油脂以油酸为主,且其变异系数最小(2.64),而油酸大于81%的样株数占供试样株总数的50%以上。在其脂肪酸组成中,油酸与亚油酸组分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籽仁含油率在不同产地间及相同产地内的差异均不显著,而各脂肪酸组分在不同产地间均呈极显著差异。对油脂性状指标与不同产地地理生态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籽仁含油率受不同地理生态因子的影响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年均温与年均湿度对浙江红花油茶籽仁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均较大。【结论】在种子发育进程中,相对较高的温度和相对较低的湿度可能有利于种子中油酸的积累。此外,除了总脂肪酸含量与产地海拔呈一定的负相关,不同产地的海拔差异与浙江红花油茶各项油脂性状指标间总体上均无显著相关性,表明从高海拔区域向低海拔区域引种浙江红花油茶对其油脂品质无明显影响。
贺义昌吴妹杰吴妹杰温强温强李田朱恒徐林初徐林初
关键词:浙江红花油茶脂肪酸组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