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08NMUM059)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王琰玲金翔许建安张允申马勇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软骨
  • 2篇软骨细胞
  • 2篇骨细胞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多糖
  • 1篇牙合
  • 1篇异体
  • 1篇软骨缺损
  • 1篇软骨细胞修复
  • 1篇同种异体
  • 1篇缺损
  • 1篇颌位
  • 1篇髁突
  • 1篇髁突软骨
  • 1篇髁突软骨细胞
  • 1篇威灵仙
  • 1篇膝关节
  • 1篇膝关节软骨
  • 1篇膝关节软骨缺...
  • 1篇细胞

机构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3篇王琰玲
  • 1篇王子露
  • 1篇魏红
  • 1篇陈金飞
  • 1篇王建伟
  • 1篇马勇
  • 1篇张允申
  • 1篇杨迷芳
  • 1篇许建安
  • 1篇殷新民
  • 1篇程杰
  • 1篇金翔

传媒

  • 1篇口腔医学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可注射性壳聚糖/β-甘油磷酸二钠凝胶复合同种异体软骨细胞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及威灵仙的干预效应被引量:11
2010年
背景:组织工程技术已经成为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研究热点,生长因子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但是,生长因子疗效和安全性还不明确。研究发现,威灵仙能够维持和促进软骨细胞合成蛋白多糖与Ⅱ型胶原,并且能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的表达。目的:探讨可注射性壳聚糖/β-甘油磷酸二钠凝胶复合软骨细胞凝胶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及威灵仙的干预效应。方法:于新西兰白兔膝关节的股骨滑车面用牙科钻制成深度为0.4mm的软骨缺损,随机分为3组,威灵仙组、普通培养基组造模后注入壳聚糖/β-甘油磷酸二钠复合软骨细胞混悬液1mL,在凝胶注入后第2天,分别给予关节腔注射威灵仙培养基或普通培养基1mL,1次/d,连续给药7d。单纯造模组不作特殊处理。术后6,12周后分别行大体、组织学(苏木精-伊红染色、TB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进行Wakitani评分。结果与结论:威灵仙组、普通培养基组可见缺损关节面被较好地填充,并形成透明软骨样结构,威灵仙组表面平整度及与周围组织整合程度较普通培养基组好,组织学切片上可见类软骨形成并分泌软骨基质和特异性Ⅱ型胶原。单纯造模组未见修复,可见组织增生退变。威灵仙组修复组织与周围组织整合程度、组织学及Ⅱ型胶原分泌量均好于普通培养基组。威灵仙组、普通培养基组Wakitani评分显著低于单纯造模组(P<0.01),且威灵仙组分值明显低于普通培养基组(P<0.05)。结果提示可注射性壳聚糖/β-甘油磷酸二钠凝胶复合同种异体软骨细胞能够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且威灵仙能够促进其对软骨缺损的修复,威灵仙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中可能起到类生长因子作用。.
马勇陈金飞张允申王琰玲金翔许建安王建伟
关键词:关节软骨缺损威灵仙软骨细胞
rhIL-1α/rhTGF-β1诱导下大鼠髁突软骨细胞PRG4的表达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rhTGF-β1对rhIL-1α作用下大鼠髁突软骨细胞蛋白多糖4(PRG4)表达的影响。方法:酶消化法获取髁突软骨细胞,甲苯胺蓝染色鉴定。细胞上清液中加入10ng/ml的rhIL-1α,48h后加入10ng/ml的rhTGF-β1。不同时间点应用RT-PCR检测PRG4mRNA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PRG4蛋白的分泌变化。结果:加入rhIL-1α24、48、72h组的PRG4表达量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逐渐降低。48h组再加入rhTGF-β124h后PRG4表达量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48h后与各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最高。结论:rhTGF-β1可以上调髁突软骨细胞PRG4的表达,且可逆转IL-1α的下调作用。
魏红程杰王子露杨迷芳王琰玲
关键词:髁突软骨细胞白细胞介素-1Α
不同侧方型者尖对尖颌位时相对力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比较不同侧方型受检者侧方咬合运动至尖牙尖对尖颌位时的相对力。方法利用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记录85名个别正常者从牙尖交错位侧方咬合运动至尖牙尖对尖颌位时的接触及力分布信息,计算尖对尖颌位相对牙尖交错位时的力值,并就相应数据作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所有受检者从牙尖交错位至尖对尖颌位作侧方咬合运动过程中力均逐渐降低。不同侧方型受检者侧方咬合运动至尖对尖颌位时的相对力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其中以尖牙保护组与仅工作侧第一前磨牙接触组最低。结论尖牙具有"应力缓冲"的能力,提示尖牙保护是对口颌系统最为有利的侧方型。
王琰玲殷新民
关键词:[牙合]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