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70031) 作品数:11 被引量:73 H指数:4 相关作者: 廖锐全 鲁艳峰 许冬进 张顶学 罗威 更多>> 相关机构: 长江大学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化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理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化学工程 更多>>
喷射气举适应井优选及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4 2014年 针对气举井最下面安装一个G/L型射流泵与上面多级气举阀组合成的喷射气举,因射流泵工艺设计受油井多因素约束控制,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可行的喷射气举井优选和工艺设计方法,展开了研究。首先根据G/L型射流泵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和气体状态方程导出了射流泵排出口压力的计算公式,再将连续气举工艺设计与射流泵工艺设计结合起来,巧妙选取最深注气点为动态求解点,运用节点分析方法,导出了两种工艺组合的喷射气举井优选和喷射气举设计方法,最后通过实例给出了喷射气举生产动态曲线和给定注气量条件下的喷射气举设计,并与常规气举进行对比,解决了油井优选和工艺组合设计的难题。 罗威 廖锐全 张顶学 李勇 文静致密油水平井体积压裂工厂化作业模式研究 被引量:40 2014年 随着全球油气公司逐步加大对致密油气藏、页岩气藏等非常规油气藏实施勘探开发力度,水平井压裂技术目前己成为提高非常规油气田开发综合效益的主体技术。而致密油气的高效开发离不开水平井压裂增产技术。目前,水平井压裂增产技术也逐步向多级分段压裂、大规模分段多簇的"体积压裂"的趋势发展,工厂化作业已经成为致密油气高效率低成本开发的模式。通过研究致密油水平井体积压裂改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国内外体积压裂工艺的完井方式、储层改造方式和工厂化的作业模式,围绕致密油开发技术、生产作业模式和组织管理模式等多个方面形成可复制的标准开发模式和规范,为国内各油田水平井体积压裂"工厂化"技术模式的设计和选择提供依据和参考。 许冬进 廖锐全 石善志 承宁 李建民关键词:水平井 体积压裂 Stability and Neimark-Sacker bifurcation analysis of a food-limited population model with a time delay 被引量:2 2013年 In this paper,a kind of discrete delay food-limited model obtained by the Euler method is investigated,where the discrete delay τ is regarded as a parameter.By analyzing the associated characteristic equation,the linear stability of this model is studied.It is shown that Neimark-Sacker bifurcation occurs when τ crosses certain critical values.The explicit formulae which determine the stability,direction,and other properties of bifurcating periodic solution are derived by means of the theory of center manifold and normal form.Finally,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to verify the analytical results. 姜晓伟 关治洪 张先鹤 张顶学 刘峰水力驱动桥塞的计算流体力学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桥塞在水平井段受液流冲击驱动,流体对桥塞的作用力大小除了与流量、流体黏度有关外,还受桥塞长度、桥塞-套管间隙等结构尺寸的影响。运用CFD方法数值模拟套管-桥塞结构的流场,确定了不同工况下的液流作用力和驱动压差,得出以下结论:桥塞端面压力远大于壁面切向力,是桥塞运动的主要动力,随着井口注液速度的增加或套管-桥塞间隙的减小,液流作用力显著增大,对电缆的抗拉强度有较高要求,应严格控制流速和环空间隙,当间隙为1.0~1.5 mm时,注入流速应小于1.0 m/s;在驱动桥塞的过程中,注入液的部分压能转化为高速间隙液的动能,由于存在环空间隙的变截面和桥塞相对液流的速度差,流场出现明显涡漩,增大了桥塞两端压差;桥塞下入速度的提高和偏心使得液流作用力下降,根据同心桥塞在低运动速度下的模拟结果选择电缆,可提高其安全性。分析结果为桥塞在水平井段中的封堵设计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鲁艳峰 张慢来 廖锐全 周志宏关键词:桥塞 电缆 内流场 偏心 超稠油井隔热套管完井工艺技术及现场试验 被引量:5 2014年 提高注入蒸汽热焓是超稠油热采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保证蒸汽注入过程中的热焓,最大限度地降低热损失,防止高温蒸汽热胀冷缩损坏套管和水泥环,必须采用井筒隔热技术。常规的普通套管完井工艺配套热采隔热工艺技术,一般采用隔热油管注汽,普通油管转抽,导致频繁作业,下入井下工具多,事故风险大。隔热套管完井技术,采用隔热套管完井,配套注汽和生产一体化普通油管生产管柱,可有效解决井筒隔热问题,提高套管、水泥环的安全性和蒸汽热能的利用率,且可在放喷后马上转抽,使注采工艺得以简化,降低了人工成本和作业费用。在河南油田的超稠油区块现场应用中,该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施的2口直井产量是该区块同类型井的2倍左右,经济效益明显,也为在同类油藏水平井实施先导试验作了有益尝试。 许冬进 张凡 徐海民 孙星云 丁崇飞关键词:超稠油 热采 完井 一体化管柱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控制算法及在制药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2年 制药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药品生产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药品生产车间洁净区的环境条件是影响药品生产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药品生产车间温度控制系统大滞后、大惯性、非线性,以及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等特点。在传统PID控制的基础上,基于神经网络具有任意非线形表达能力,以及可以通过对系统性能的学习来实现P I D参数的在线调整,确定最佳组合的P I D参数来实现车间温度的有效控制,本文通过仿真分析表明控制效果良好,具有调节时间短、无超调、稳态误差小等优点。 王旭 姜晓伟关键词:药品生产 温度控制系统 BP神经网络 PID控制 游梁式抽油机自动调平衡装置的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9 2014年 针对抽油机平衡条件变差,要进行平衡的二次调节的问题,研制了一种游梁式抽油机自动调平衡装置,设计思路是将一平衡重放在游梁上,通过检测抽油机的功率变化来自动调节平衡重的位置而达到平衡。通过理论计算选取平衡重为0.5t,并用有限元方法对支架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其由电气智能控制系统和机械系统两部分构成。将该装置应用到某油田的8口井,通过测试平均平衡度调节到了91.37%,平均综合节电率为9.37%,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邓思哲 张顶学关键词:游梁式抽油机 节能 特低渗透油井层间干扰分析 被引量:3 2014年 在特低渗透油藏压裂井产能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两层油藏油井合采和单采的向井流动态预测模型,考察层间距、地层压力和含水率等3个参数变化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层间距、含水率以及地层压力3个因素对产量增加量都存在影响,其中影响程度最大的是地层压力,在所研究的地层渗透率和地层压力范围内,层间距在400m以内的储层都不需要采用分层开采的方式。 鲁艳峰 李军亮关键词:层间干扰 层间距 地层压力 合采 分采 西峰油田长8油藏产能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014年 西峰油田长8油藏为特低渗岩性油藏。为了合理确定油井工作制度,通过实验分析研究了长8储层渗透率应力敏感、流体黏度、裂缝导流能力等因素随压力的变化特性,使用针对低渗透压裂井导出的产能预测模型,计算分析各参数对油井产能的影响规律,综合分析确定出该油藏最佳生产压差为5 MPa。 鲁艳峰 赵子丹 李释然 王欣力关键词:特低渗油藏 压裂井 采油指数 油气两相管流持液率变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015年 油气两相混合流动是石油行业内普遍存在的现象,持液率的研究可以对多相流动提供研究基础。通过室内油气混合流动试验研究,在不同倾角的有机玻璃管内进行不同液量、不同气液比、不同管径的对比试验,得到了不同情况下持液率随外界条件改变而变化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管线倾角影响管流的持液率,水平管流的持液率不同于非水平段,当角度从0°增加后,持液率有明显的变化,随角度增加有规律地缓慢变化,最后当倾斜管变为垂直管时,持液率又有所回落。气体流量的增加使持液率表现出近似自然对数的递减规律。液体流量的变化对持液率的影响较小,只有在水平管流中,液体流量才会对持液率有明显的影响。管径对流型有一定影响,由于液体增多可能使环流或过渡流变为段塞流。该试验研究,对油田采油方式的选择、制定合理工作制度、高效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王乐关键词:持液率 气液比 管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