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06A302)

作品数:13 被引量:108H指数:6
相关作者:王子健许宜平秦占芬陈辉辉查金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毒性
  • 3篇急性毒性
  • 3篇黑斑蛙
  • 2篇生物富集
  • 2篇胚胎
  • 2篇蝌蚪
  • 2篇稀有
  • 2篇沉积物
  • 1篇毒性效应
  • 1篇摇蚊
  • 1篇遗传毒性
  • 1篇遗传毒性效应
  • 1篇异噻唑啉酮
  • 1篇油酸
  • 1篇油酸酯
  • 1篇有机化合物
  • 1篇有机磷
  • 1篇有机磷酸酯
  • 1篇甄别
  • 1篇中华蜜蜂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8篇王子健
  • 5篇许宜平
  • 3篇查金苗
  • 3篇秦占芬
  • 3篇陈辉辉
  • 2篇周东星
  • 2篇李圆圆
  • 2篇楼钦钦
  • 2篇赵亚娴
  • 2篇苏红巧
  • 2篇付旭锋
  • 2篇布吉红
  • 1篇罗茜
  • 1篇王剑伟
  • 1篇杨丽华
  • 1篇言野
  • 1篇王会利
  • 1篇崔清华
  • 1篇李娜
  • 1篇査金苗

传媒

  • 10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环境化学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对黑斑蛙胚胎和蝌蚪的急性毒性被引量:11
2014年
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1,2-苯并异噻唑-3-酮(BIT)和甲基异噻唑啉酮(MIT)虽已在多种行业中广泛使用,但目前有关其毒性尤其对水体中生物毒性的数据还较少。鉴于BIT和MIT在水体中普遍存在,本文研究了这两种污染物对两栖动物黑斑蛙胚胎和蝌蚪的急性毒性。黑斑蛙胚胎和蝌蚪分别暴露系列浓度的BIT和MIT,观察化学品对其生长、发育和运动的影响,计算96小时半数致死浓度(96 h-LC50)和96小时半数致畸浓度(96 h-TC50),确定最小生长抑制浓度(MCIG)。结果发现,BIT对黑斑蛙胚胎的96 h-LC50和96 h-TC50分别为2.99 mg·L-1和0.60 mg·L-1,MCIG小于0.40 mg·L-1,对蝌蚪的96 h-LC50为6.44 mg·L-1。MIT对黑斑蛙胚胎的96 h-LC50和96 h-TC50分别为5.30 mg·L-1和2.36 mg·L-1,MCIG为2.59 mg·L-1,对蝌蚪的96 h-LC50为7.58 mg·L-1。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准则报批稿》中两栖动物蝌蚪急性毒性的分级标准,判定BIT和MIT的毒性等级为中等。该毒性数据可为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的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付旭锋李圆圆苏红巧崔清华秦占芬
关键词:异噻唑啉酮杀菌剂黑斑蛙胚胎蝌蚪急性毒性
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替代品对4种本土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被引量:1
2015年
本文选择了紫背浮萍、四尾栅藻、蚤状溞和稀有鮈鲫4种本土水生生物,开展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织物三防整理剂、C4三防整理剂和C6三防整理剂4种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替代品的安全性评估,为筛选理想PFOS化学替代品提供科学依据。急性毒性结果发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4种水生生物均未显示出急性毒性;织物三防整理剂、C4三防整理剂和C6三防整理剂对蚤状溞的LC50值分别为17.97、64.61和85.58 mg·L-1,显示出低的急性毒性。另外,织物三防整理剂对四尾栅藻的半数抑制浓度(EC50)值为88.32 mg·L-1,而对稀有鮈鲫半致死浓度(LC50)值为14.79 mg·L-1,均存在急性毒性。短期生长抑制试验结果发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织物三防整理剂、C4三防整理剂和C6三防整理剂对稀有鮈鲫生长抑制最低可见效应浓度(LOEC)值分别为20、1.5、100和50 mg·L-1,表明4种PFOS替代品均显示低慢性毒性。急慢性综合分析可知C4和C6三防整理剂相对较安全,可能成为理想的PFOS替代品。
王妙陈辉辉查金苗王子健
关键词:慢性毒性
有机磷酸酯阻燃剂的环境暴露与迁移转化研究进展被引量:41
2015年
有机磷酸酯(organophosphate esters,OPEs)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阻燃剂添加成份,其具有神经、生殖、基因等生物毒性,且具有致癌性。作为新一类污染物,有机磷酸酯在环境中越来越多的释放引起了环境研究者的关注。文章综述了OPEs在水体、土壤、空气和生物体中的暴露浓度,并介绍了OPEs在环境中的各种迁移转化途径。目前针对OPEs的环境暴露研究仍十分有限,需要更全面调查其在多环境介质中的暴露状况以综合评价其生态风险。OPEs的多种迁移途径已得到证实,但相关物理化学转化和生物转化机制研究尚不完整。最后对OPEs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展望,以期促进我国OPEs的生态风险研究。
高小中许宜平王子健
关键词:有机磷酸酯阻燃剂环境暴露
应用生物模拟采样法快速评估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的生物富集性被引量:2
2015年
利用三油酸甘油酯-醋酸纤维素半透复合膜(TECAM)对12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进行微耗式快速富集试验(24 h),估算生物模拟采样方法对PAEs化合物的富集动力学参数以及富集系数,比较了膜富集系数(MCF)与生物富集系数(实验测定、模型预测)之间的相关性,及其随化合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KOW)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随着疏水性的增强,化合物在TECAM膜中具有不同的富集趋势:弱疏水性化合物能快速平衡,中疏水性化合物先经历线性富集阶段随后到达曲线富集阶段,中强疏水性化合物一直处于线性阶段;(2)膜对PAEs的富集系数随KOW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与BCF随KOW的变化趋势一致,同时两种富集系数对KOW均符合二次曲线模型,并且MCF的相关性更好;(3)对MCF整体高于BCF的结果做出了解释——生物代谢使得BCF偏低,而TECAM对PAEs的富集不涉及代谢过程。尽管MCF不能表征生物体对邻苯二甲酸酯等可生物降解目标化合物的代谢过程,但该方法不受物种个体差异影响,具有估算水生生物富集目标化合物的潜在能力,更利于化合物之间的评估比较,并可作为对比研究生物代谢对BCF的影响。
周东星许宜平王子健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酯生物富集
河流表层沉积物活体毒性甄别和毒性因子初探被引量:3
2013年
本文选择辽河流域6个支流表层沉积物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种底栖生物(摇蚊幼虫和河蚬)活体毒性测试方法评价了辽河流域表层沉积物毒性.研究结果显示,所有表层沉积物对摇蚊幼虫有毒性效应,显著降低了摇蚊幼虫的存活率(p<0.05);河蚬存活率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沉积物活体毒性甄别结果发现,长沟子以有机物污染为主,付家窝堡和柴河以重金属污染为主,一统河和潮沟河以有机物和氨氮污染为主,而柳河以重金属和氨氮污染为主.综上所述,沉积物活体毒性甄别方法能有效甄别致毒污染物类别,同时表明不同种类底栖生物对沉积物毒性存在敏感性差异.
布吉红陈辉辉许宜平查金苗王子健
关键词:沉积物摇蚊
有机化合物生物富集的度量与评价方法进展被引量:11
2014年
生物富集对评价有机化合物引起人类健康或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化学物质管理和制修订环境质量基准的重要依据.然而,化学物质与生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复杂,以及环境因素的多变性,均给生物富集的度量与评价带来很大不确定性.因此,本文从过程机制角度出发,系统总结了生物富集的度量指标、以及影响化学物质生物富集过程的主要因素,综述了测定和评价生物富集系数的各类方法进展及其适用范围,并对此方面的研究趋势与需求进行了展望.
周东星高小中许宜平王子健
关键词:生物累积生物富集生物转化
利用改进的SOS/umu方法检测水处理过程中污染物的遗传毒性效应被引量:15
2013年
SOS/umu遗传毒性测试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化合物和复杂混合物遗传毒性的评价,但是目前已报道方法的实验周期长达17 h,给实验操作带来了不便,因此亟需对常规方法进行改进。建立了测试周期可小于8 h(2 h预培养,4.5 h暴露培养)的SOS/umu快速测定方法之后,应用改进后的方法对5种典型遗传毒性物质,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丝裂霉素C(MMC)、甲磺酸甲酯(MMS)、2-氨基蒽(2-AA)和苯并芘(BaP)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改进后的SOS/umu方法对4-NQO、MMC、MMS、2-AA和BaP的检测限分别为0.013±0.0031、0.031±0.0028、229.18±60.51、2.29±1.22和1.28±0.0698μmol·L-1,优于或者相当于报道方法。采用经典方法和改进后的方法对全国两个地区6个环境水样的遗传毒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检测出的6个环境水样的遗传毒性强度无显著性差异。另外,将研究方法应用于北方某市甲乙两个水厂原水、出厂水和管网水的遗传毒性评价,结果表明,两个水厂的原水、出厂水和管网水均表现出一定的直接遗传毒性,对应的4-NQO当量浓度(TEQ4-NQO)在0.0012μg·L-1至0.0129μg·L-1之间;加入鼠肝微粒体酶系统(S9)后,仅有乙水厂的管网水检测出极其微弱的遗传毒性效应。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SOS/umu快速测定方法能够实现在短时间(8h)内完成环境化合物及环境样品的遗传毒性检测,为筛选和评价化合物和复杂环境样品的遗传毒性提供了更为快捷的手段。
言野李娜刘楠楠马梅罗茜王子健
关键词:遗传毒性SOS环境样品
不同硬度条件下Cd^(2+)和Cu^(2+)对稀有鮈鲫的急性毒性被引量:11
2016年
为研究水体硬度对稀有鮈鲫Cd^(2+)和Cu^(2+)毒性效应的影响,开展了96 h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发现,当水体硬度(以CaCO_3计,下同)为50 mg·L^(-1)、250 mg·L^(-1)、450 mg·L^(-1)时,Cd^(2+)对稀有鮈鲫的96 h半数致死浓度(96 h-LC50)分别为4.30 mg·L-1、12.06 mg·L^(-1)、19.99 mg·L^(-1),对应的安全浓度(SC)依次为0.430 mg·L^(-1)、1.206 mg·L^(-1)、1.999 mg·L^(-1);Cu^(2+)对稀有鮈鲫的96h-LC50分别为0.046 mg·L-1、0.148 mg·L^(-1)、0.228 mg·L^(-1),对应的SC依次为0.0046 mg·L^(-1)、0.0148 mg·L^(-1)、0.0228 mg·L^(-1)。计算得到Cd^(2+)对稀有鮈鲫急性毒性与水体硬度的拟合方程为ln 96 h-LC50=0.687 ln H^(-1).243(r=0.998);Cu^(2+)对稀有鮈鲫急性毒性与水体硬度的拟合方程为ln 96 h-LC50=0.727 ln H-5.923(r=0.999),Cd^(2+)和Cu^(2+)对稀有鮈鲫的硬度斜率分别为0.687和0.727。这些结果表明,水体硬度可有效降低Cd^(2+)和Cu^(2+)对稀有鮈鲫的急性毒性,且稀有鮈鲫的硬度斜率与其他物种差异较大。在评估不同硬度水体下Cd^(2+)和Cu^(2+)的生物毒性及其生态风险时,应根据测试物种特异的硬度斜率而定。
熊小琴罗思吴本丽王剑伟
关键词:CD^2+CU^2+急性毒性
5种酚类物质对中国白羽鹌鹑和中华蜜蜂的急性毒性被引量:1
2015年
酚类物质作为一类主要的污染物,已引起国内外高度重视,但目前其对陆生生物的毒性研究较少。本试验探究了4-叔丁基苯酚、间甲酚、2-氯苯酚、2-甲酚、2,4-二氯苯酚这5种酚类物质对中国本土物种中国白羽鹌鹑和中华蜜蜂的急性毒性。在中国白羽鹌鹑的急性经口试验中,2-氯苯酚、2-甲酚的7 d的半致死浓度(7 d-LC50)分别为331 mg·kg^(-1)和413 mg·kg^(-1),其他3种酚类物质的7 d-LC50均大于限度值1 000 mg·kg^(-1);在中国白羽鹌鹑的急性饲喂试验中,5种酚类物质的8 d-LC50均大于限度值2 000 mg·kg^(-1);在中华蜜蜂的急性经口试验中,2-氯苯酚、2-甲酚和2,4-二氯苯酚的48 h-LC50分别为306 mg·L^(-1)、358 mg·L^(-1)和364 mg·L^(-1);在中华蜜蜂的急性接触试验中,2,4-二氯苯酚的48 h的半致死量(48 h-LD50)为2.6μg·蜂^(-1),其他4种酚类物质的48h-LD50均大于限度值100μg·蜂^(-1)。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酚类物质由于其结构不同亦表现出不同的毒性,甲酚的邻位取代比间位取代对中国白羽鹌鹑和中华蜜蜂的毒性更高,不同物种表现出了相似的规律性。5种酚类物质对我国本土物种中国白羽鹌鹑和中华蜜蜂毒性比对其他水生生物更敏感,存在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
戴欣常静李济彤杨淞霖李建中王会利
关键词:酚类物质中华蜜蜂急性毒性
乙烯菌核利对稀有鮈鲫性腺组织及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乙烯菌核利在哺乳动物实验中被广泛证实具有抗雄激素效应,而对鱼类的研究结论目前并不统一。将性成熟稀有鮈鲫分别暴露于0、2、10、50μg·L-1乙烯菌核利21 d,研究环境浓度下乙烯菌核利对鱼类生殖系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雌鱼的性腺指数(GSI)、肝脏指数(HSI)在所有浓度组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卵巢组织中卵泡的发育受到了抑制;而雄鱼仅HSI在最高浓度组(50μg·L-1)出现显著降低(p<0.05),精巢组织切片也未观察到明显损伤,说明乙烯菌核利对雌鱼生殖系统的影响大于雄鱼。在转录水平上,雌鱼性腺中er mRNA、vtg mRNA分别在50μg·L-1和10、50μg·L-1时显著升高(p<0.05),ar mRNA在所有浓度组显著升高(p<0.05);而雄鱼性腺中ar mRNA、dmrt1 mRNA水平分别在10μg·L-1浓度组和所有浓度组显著降低(p<0.05),er mRNA在所有浓度组显著降低(p<0.05),说明雌雄鱼对乙烯菌核利暴露的分子响应机制存在差异。综上,环境浓度下乙烯菌核利短期暴露会对稀有鮈鲫生殖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雌雄鱼在敏感性和分子响应机制上都存在差异。
杨丽华査金苗王子健
关键词:转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