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4602)

作品数:45 被引量:136H指数:8
相关作者:张弘郑华陈晓鸣杨子祥孙彦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昆明理工大学国家林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12篇生物学
  • 10篇化学工程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0篇倍蚜
  • 9篇角倍
  • 8篇胭脂虫
  • 7篇角倍蚜
  • 6篇紫胶
  • 6篇白蜡虫
  • 4篇色素
  • 4篇紫胶虫
  • 4篇胭脂虫红
  • 4篇胭脂虫红色素
  • 4篇红色素
  • 4篇虫瘿
  • 3篇肚倍
  • 3篇肚倍蚜
  • 3篇油溶性
  • 3篇蔗糖
  • 3篇生物多样性
  • 3篇种群
  • 3篇稳定性
  • 3篇仙人掌

机构

  • 38篇中国林业科学...
  • 9篇昆明理工大学
  • 5篇国家林业局
  • 4篇湖北省林业科...
  • 3篇西南林业大学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湖南省林业科...
  • 2篇学研究院
  • 1篇昆明市西山林...

作者

  • 15篇张弘
  • 14篇郑华
  • 12篇陈晓鸣
  • 10篇杨子祥
  • 9篇孙彦琳
  • 8篇李坤
  • 7篇刘兰香
  • 6篇张雯雯
  • 5篇陈奇
  • 4篇查玉平
  • 4篇陈海游
  • 4篇张忠和
  • 4篇高山
  • 4篇刘平
  • 4篇陈京元
  • 4篇冀浩博
  • 3篇李杨
  • 3篇唐翊峰
  • 3篇张威
  • 3篇王思铭

传媒

  • 6篇林业科学研究
  • 3篇生态学报
  • 3篇食品科学
  • 3篇环境昆虫学报
  • 3篇应用昆虫学报
  • 2篇湖南林业科技
  • 2篇林学研究进展...
  • 2篇生物资源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应用化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昆虫学报
  • 1篇日用化学工业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林产化学与工...
  • 1篇湖北林业科技
  • 1篇化学世界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年份

  • 3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8篇2014
  • 10篇2013
  • 10篇2012
  • 1篇2011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60)Co-γ射线辐射对胭脂虫Dactylopius coccus Costa生物学特征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利用60Co-γ射线对胭脂虫孕卵期进行辐射试验,探讨60Co对胭脂虫生物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剂量(3000rad以上)辐射胭脂虫造成其子代性比严重失调,雄虫几乎为0,无法进行有性生殖,导致无法产生后代,高剂量辐射对雄虫的损伤极大。低剂量辐射(特别是500rad)下F1较对照:各龄级虫口数提高;成虫期雌虫数明显高于对照,雄虫数略高;孵化量、孵化率提高;单株雌成虫鲜重、干重均明显增重;怀卵量大幅增多;雌成虫个体鲜干重、鲜干比、体积无差异。对于500rad辐射的胭脂虫,F2在有效生殖率、鲜干重和鲜干比方面效果较F1还好,存在优势显效滞后现象。但连续培育3代后,与对照已无差异。
陈海游张忠和秦志虹张海涛
关键词:CO-Γ射线胭脂虫子代生物学特征
虫瘿—昆虫与植物互作的奇特产物被引量:16
2012年
虫瘿是昆虫刺激产生的植物不正常组织。造瘿昆虫几乎能在高等植物的所有类群中产生形态各异的虫瘿,甚至能在同一种植物上形成多种形态不一的虫瘿。虫瘿形成的机制仍不清楚,普遍认为是昆虫控制了虫瘿的形成,但植物细胞也参与了虫瘿形成的调控。为了探索这一神秘的领域,科学家们已经对昆虫的刺激物以及植物的反应作了大量的研究,未来工作的难点将是如何把二者联系起来。
邵淑霞阮桢媛杨子祥陈晓鸣
关键词:虫瘿寄主植物
紫胶树脂稳定性的改进与应用
2013年
概述了紫胶树脂的历史应用及现代应用,阐述了其贮存不稳定性的原因,分析了改进其稳定性的原理及方法,着重总结了近年来在紫胶树脂稳定性改进方面所采用的化学及物理方法,包括形成化学键的化学反应及形成氢键或物理隔断的物理共混手段,在此基础上文末对未来紫胶树脂改性的方向和应用领域进行了展望。
冀浩博张弘郑华孙彦琳李坤陈奇
关键词:稳定性改性封端增塑
湖南蜡蚧长角象发生规律及防治
2017年
随着虫白蜡放养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害虫蜡蚧长角象已上升为白蜡虫主要害虫。通过标准地定期随机取样及室内饲养,研究了白蜡虫蜡蚧长角象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蜡蚧长角象在湖南每年发生1代,成虫6月中旬至次年3月上旬,在大叶女贞等寄主植物树皮下休眠长达9个月时间,成虫3月中旬活动产卵,4月上旬幼虫开始孵化取食白蜡虫卵为害,幼虫3龄,幼虫期平均食卵1 458粒/头。该虫在传统白蜡虫产种区比产蜡区及新产区为害严重,平均为害率30%以上,最高达76.85%,湖南芷江作为传统产蜡区,为害率为16.9%。提出了适于生产操作的"虫种粒选"、"网袋放养"、"及时收包"相结合的蜡蚧长角象综合防治方法。
梁军生钟芳竹张玉荣喻锦秀卜军陈艺杨茂栋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白蜡虫
紫胶树脂在氨水中的溶解性及其铵盐的理化性质被引量:8
2013年
使用化学法对紫胶树脂羧基进行改性,制备水溶性紫胶树脂铵盐。在40℃条件下测定紫胶树脂在氨水中溶解量与可溶性固形物(TDS)含量值和pH值的关系,并对紫胶树脂与氨水反应机理进行研究,对紫胶树脂及紫胶树脂铵盐进行理化性质表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紫胶树脂与氨水反应实质是RCOOH和NH3·H2O的反应,生成紫胶树脂羧基铵盐。氨水浓度为0.1mol/L、反应温度为40℃时,紫胶树脂的转化率为62.90%。紫胶树脂铵盐膜在pH5.0时溶胀率高达275.03%,pH7.0时溶解率可达67.04%,相对于紫胶树脂膜更易溶于酸性水环境;穿刺强度为未改性前的4.82倍,韧性提高了64.50%。紫胶树脂铵盐软化点提升了10℃以上,耐热性有显著提升。
陈奇张弘郑华孙彦琳
关键词:铵盐羧基亲水性
湘白蜡的光热模拟氧化及产物分析
2014年
研究旨在通过模拟湘白蜡在光、热等环境条件下的氧化过程,反映湘白蜡的环境稳定性和氧化特征,以期为湘白蜡的开发利用和科学贮藏提供参考依据。以300 nm紫外光辐照和50、75、100℃热催化作为模拟氧化条件,通过对新鲜及氧化湘白蜡的理化指标、TG与IR分析,揭示氧化湘白蜡与新鲜湘白蜡的性质差异;采用GC-MS对新鲜及氧化湘白蜡的组成分析,明确新鲜湘白蜡及其氧化产物的种类与组成;在此基础上,结合氧化产物特征提出了光、热对湘白蜡氧化过程催化加速的作用程度及方式。结果表明:光、热对湘白蜡的催化氧化均有一定活性,在45天氧化期内,300 nm紫外辐照与50℃热催化对白蜡的氧化较弱,100℃条件下湘白蜡的氧化较为剧烈,酸值达到69.38 mg KOH/g,皂化值达到195.07 mg KOH/g。湘白蜡氧化过程中主要有降解和氧化2种反应。降解是湘白蜡分子中的长碳链裂解缩短的过程,表现为熔融峰值的降低、低熔点组分的增多及氧化产物中高级烷酸碳原子数量的高度连续性及相对含量分布的均衡性;氧化是虫白蜡分子中降解所得的游离烷烃、高级烷醇、高级烷酸继续氧化的过程,表现为酸值、皂化值的升高及羧基红外特征吸收峰的增强与分裂。
李坤张弘郑华张雯雯
角倍蚜优良冬寄主侧枝匐灯藓的繁育研究
2018年
侧枝匐灯藓是角倍蚜的优良冬寄主,其生长状况直接关系到角倍蚜越冬蚜的成活率,进而影响五倍子的产量,但目前关于侧枝匐灯藓培植方法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直接移栽、撕碎繁殖、切碎繁殖3种繁殖方式,结合垄床、塑料毡、泡沫箱3种不同载体进行试验处理,结果表明,采用1∶1比例直接移栽垄床植藓处理,藓的总鲜重、盖度、藓块厚度等指标值均最大,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释放秋迁蚜的冬寄主藓;采用比例为1∶1撕碎繁殖方式以垄床或泡沫箱载体植藓均能获得最大的藓新枝数和藓茎高度,可以作为角倍蚜种虫生产中冬寄主藓的主要繁殖方式;采用1∶4或1∶8比例进行切碎繁殖藓萌发的新枝最多,可以作为优良冬寄主藓的种藓繁殖的主要方式。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6.573%,可以较好地反映出24个处理10个测试指标的综合信息。综合评价结果以A1B1C1、A1B1C2、A2B4C1、A2B5C1、A2B3C2、A2B5C2、A2B4C3处理的综合性状最佳。
陈菊艳邱建生张念念田茂娟
关键词:角倍蚜冬寄主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
白蜡虫若虫口器超微结构特征与生态适应性被引量:2
2012年
超微结构表明,白蜡虫雌、雄若虫口器结构相同,均由外部的口针、下唇和唇基板,以及内部的口针囊和幕骨组成,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口器具口针囊,幕骨发达;(2)上唇退化,下唇短小、不分节;(3)下颚针具T型锁紧密相扣;(4)口器刚毛稀疏,感器单一。其中,口器上、下唇退化,幕骨发达,口针束伸缩可能主要受幕骨和口针囊控制,而口器感器退化则可能与其取食行为的高度特化有关。白蜡虫雌、雄虫口针长度和直径差异不显著(P>0.05),而1龄、2龄若虫口针长度和直径差异显著(P<0.05)。1龄若虫由于口针较短,口针束较柔软,适宜穿刺较薄的叶片,故生活在叶片上,而2龄若虫由于口针较长,口针束较为坚硬,适宜穿刺比叶片厚的树皮,故返回枝条生活,且若虫从叶片转移到枝条上生活,可能是基于寻求安全栖息地和稳定食物来源。
赵杰军陈晓鸣王自力叶寿德陈勇王绍云
关键词:白蜡虫口器超微结构生态适应性
角倍蚜性母的羽化和生殖规律
2013年
为了深入研究角倍蚜性母的羽化和生殖规律,以期为角倍人工培育技术的改进和产量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直径为15 cm 的培养皿保湿培养载有角倍越冬若蚜的藓盘,并用直径5 cm 的培养皿单头培养春迁蚜,连续观察并记录了角倍蚜性母的羽化、迁飞和生殖过程。结果表明:角倍蚜性母全天均可羽化迁飞, 19 : 00的羽化量最大,为羽化总数的 42.96 % ;在18 – 22℃条件下,迁飞过程持续6天,其中前3天的迁飞量最多,为总迁飞量的73.05 % ;角倍蚜性母羽化后2 h开始产性蚜,其中24 h内产性蚜最多,为性蚜总数的84.61 % ;角倍蚜性母一生可产性蚜1 - 4次,其中56.67 % 的春迁蚜一生产性蚜2次,角倍蚜性母的产若蚜次数与产若蚜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60.00 % 的角倍蚜性母可产雌、雄两种性别的性蚜,36.67 % 的角倍蚜性母一生只产雄性蚜,仅有3.33 % 的角倍蚜性母一生只能产雌性蚜;雄性蚜的产出时间平均比雌性蚜早2 h。
邵淑霞杨子祥陈晓鸣
关键词:角倍蚜羽化生殖
角倍中一种炭疽菌病害初报
2012年
报道了从角倍中分离得到一种病原菌,描述了危害状况,并对该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该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分类上隶属于半知菌门(Deuteromycotina)、腔孢纲(Coelomycetes)、黑盘孢目(Melanconiales)、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邵淑霞杨子祥陈晓鸣
关键词:五倍子角倍炭疽菌胶孢炭疽菌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