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60073)

作品数:12 被引量:233H指数:7
相关作者:杨小波李东海龙文兴陈玉凯吕晓波更多>>
相关机构:海南大学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省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植物
  • 4篇群落
  • 4篇种群
  • 3篇种间
  • 3篇物种
  • 2篇地上生物量
  • 2篇优势种
  • 2篇优势种群
  • 2篇雨林
  • 2篇山地雨林
  • 2篇生物量
  • 2篇群落特征
  • 2篇种间联结
  • 2篇种间联结性
  • 2篇物种多样性
  • 2篇林分
  • 2篇壳斗科
  • 2篇壳斗科植物
  • 2篇
  • 1篇胸径

机构

  • 11篇海南大学
  • 3篇海南霸王岭国...
  • 2篇海南省霸王岭...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海南省农村环...

作者

  • 10篇杨小波
  • 9篇李东海
  • 5篇龙文兴
  • 4篇陈玉凯
  • 4篇龙成
  • 4篇杨民
  • 4篇吕晓波
  • 3篇陶楚
  • 2篇农寿千
  • 2篇周威
  • 2篇吕洁杰
  • 2篇杨立荣
  • 2篇万春红
  • 2篇杨琦
  • 2篇李小成
  • 1篇何显静
  • 1篇虞泓
  • 1篇卜广发
  • 1篇丁易
  • 1篇周文嵩

传媒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南霸王岭壳斗科植物优势的山地雨林群落特征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通过对霸王岭地区壳斗科植物优势的山地雨林群落的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249种,分属于84科,166属,其中蕨类植物12科18属25种,裸子植物3科4属5种,被子植物69科144属219种,表现了该群落的物种丰富程度;在种子植物的地理区系分布方面,该类型群落的种子植物的科和属的地理区系分布类型都有10种,总体而言都是以热带区域的分布类型为主,具有强烈的热带性特征;根据Raunkiaer的生活型划分原则,群落中的植物以高位芽的生活型为主,尤其是中高位芽生活型种类最多;群落中植物的叶的特征是以革质、全缘、单叶、中型叶为主,体现了该地区群落的气候和水热条件相适应的特征。
吕晓波杨立荣杨小波李东海陶楚万春红杨民
关键词:热带山地雨林生活型
海南岛霸王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生态位研究被引量:93
2014年
为进一步了解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的生存群落及不同种群利用资源和占据生态空间的能力,为制定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群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2009–2011年,对霸王岭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分布的70个样地进行群落调查,研究了霸王岭保护区内12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生态位宽度以及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1)生态位宽度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海南韶子(Nephelium topengii)、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油丹(Alseodaphne hainanensis)、海南油杉(Keteleeria hainanensis)、鸡毛松(Podocarpus imbricatus)、海南梧桐(Firmiana hainanensis)、乐东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lotungensis)、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mannii)、香子含笑(Michelia hedyosperma)、粘木(Ixonanthes reticulata)和陆均松(Dacrydium pierrei);(2)物种生态位宽度值的大小与其自身的地理分布范围密切相关,如:陆均松、乐东拟单性木兰等生态位宽度较小的原因与其分布的海拔范围狭窄有关。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种群对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强,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重叠一般较大,如:生态位宽度较大的普洱茶与海南油杉的生态位重叠值最大,为0.872,而一些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值较高,如:香子含笑的生态位宽度较小,但与海南梧桐的生态位重叠较大,为0.693。因此,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值与它们对环境资源利用的相似程度以及物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3)香子含笑、粘木等的生态位宽度较小,而且个体数量较少,适宜其生存的群落和生境极少,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优先保护;(4)未来对濒危植物的保护不仅要考虑各物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还应从植物群落的角度考虑。只有保护好这些濒危植物的生存群落,如山地雨林等,才能实现对濒危植物的有效保护。
陈玉凯杨琦莫燕妮杨小波李东海洪小江
关键词:群系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生态位
海南霸王岭海南油杉群落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研究被引量:31
2011年
基于2×2联列表,应用X2统计量、共同出现百分率、联结系数和多物种关联指数为参数,研究分析了海南油杉(Keteleeriahainanensis)所在群落19个主要种群的种间联结性特征。结果表明,19个主要种群在总体水平上表现为不显著的正联结。19个种群组成的171个种对中,有87对表现为正关联,82对为负关联,2对无关联。X2检验有6对表现显著或极显著正关联,有5对表现显著或极显著负关联。有144个种对0
陈玉凯杨小波李东海农寿千吕晓波吕洁杰杨民李小成
关键词:群落优势种群种间联结
海南霸王岭油丹所在群落的优势种群种间联结性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基于2×2联列表,以X2统计量、Ochiai联结测度指数和多物种关联指数为参数,分析了海南霸王岭油丹所在群落中油丹(Alseodaphne hainanensis)等17个主要种群(物种)的种间联结性特征。结果表明,17个主要种群(物种)总体水平上表现为不显著的正联结。17个物种组成的136个种对中:当取样面积在100 m2时,有72对表现正关联,63对为负关联,1对无关联。X2检验有2对表现显著正关联,有3对表现显著或极显著负关联。有125个种对的0
陈玉凯杨小波李东海农寿千吕晓波吕洁杰杨民李小成
关键词:油丹群落优势种群种间联结
海南铜鼓岭灌木林稀疏规律被引量:10
2013年
以海南省文昌市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60m×160m的山麓灌木林固定样地中胸径(DBH)"1.5cm的所有木本植物为对象,并根据DBH划分为7个径级,研究其稀疏规律,结果表明:1)群落中Ⅰ级(DBH<4.5cm)个体数所占百分比最大,占64%,群落结构为"倒J型",林分密度是幼树>小树>成年树,该群落正处于稳定状态,且个体间为争夺更多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发生强烈的自疏和它疏作用,存在明显的稀疏现象。2)各径级地上生物量随着密度增加呈幂函数增加,幂函数方程为:AGB=6×107N0.4626或lnAGB=0.4626lnN+17.855,在较小的密度范围内,随林分密度的增加,群落地上总生物量增加较快,但当密度趋于0.6株/m2时,地上生物量变化缓慢,趋于恒定值。3)林分密度与各径级平均胸径呈负相关关系(密度越大,平均胸径越小),其幂函数关系式为:N=70.1d-3.5506,R2=0.8808。4)选择Yoda提出的幂函数方程对天然灌木林自然稀疏规律进行模拟,林分密度与平均生物量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其关系式为:W=2219.1N-0.5374或lnW=7.7048-0.5374lnN;稀疏指数α值为0.5374,这与Yoda所提出的3/2指数相差甚远,并不满足-3/2自疏定律。5)此次调查的物种有常见种(0.2hm2样地中个体数≥5的种为常见种)41种,非常见种53种。天然灌木林在物种层面的稀疏也存在一定的规律。
周威龙成杨小波龙文兴李东海卜广发
关键词:林分密度地上生物量
铜鼓岭热带常绿季雨矮林5种蒲桃属植物的种群结构及空间格局被引量:23
2015年
【目的】分析海南岛文昌市铜鼓岭自然保护区5种蒲桃属植物的种群结构、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性,以期了解该地区蒲桃属植物种群的现状、分布状况及发展动态,为该属植物的保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热带常绿季雨矮林建立2.56 hm2固定样地,采用种群结构和空间格局常用的种群径级结构分析、种群静态生命表和绘制种群存活曲线研究方法,结合点格局分析中的Ripley’s K函数和SPSS软件,对5种蒲桃属植物种群的空间格局、种间关联性以及种群聚集规模与种群优势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种群死亡率随龄级的增加而增大,生命期望值ex与此趋势相反,但方枝蒲桃、赤楠和肖蒲桃3个种群中的ex值会出现明显的小波动,说明这3个种群内部经历了密度调节过程,使种群密度达到适合个体生长的最佳状态;方枝蒲桃种群具有最多的个体数目(1 950株),并集中于幼苗和幼树,表明该种群更新良好,存活曲线随着龄级增大逐渐趋于Deevey-Ⅱ型,说明种群将长期保持稳定的种群死亡率并更新繁衍下去;其他4个种群的总个体数相差不大(假赤楠374株、赤楠390株、子凌蒲桃393株、肖蒲桃282株),尽管它们的存活曲线最终都趋于Deevey-Ⅰ型,但存在差异,假赤楠的幼苗、幼树数量较少(共82株),虽然其更新木一般都可以生长到生理寿命(Deevey-Ⅰ型),但过少的数量也可能会影响种群的正常繁衍,其他3个种群都具有一定规模的幼苗和幼树,种群更新能力上虽不及方枝蒲桃,但在群落中也具有相当大的生存潜力;总体上,5个种群的空间分布都符合种群普遍格局分布规律,即由小尺度的聚集分布到大尺度上的随机乃至于均匀分布,但假赤楠、子凌蒲桃和肖蒲桃在某些尺度范围内出现了规则分布,说明在这些尺度上可能存在其他种群带来的竞争压力;5个种群的聚集规模和聚集范围都随着种群优势度的
龙成杨小波龙文兴李东海
关键词:蒲桃属种群结构种间关联
SAS系统在川百合形态变异式样研究中的运用被引量:7
2003年
以川百合2个居群形态性状数据为例,介绍SAS8版本在分析川百合形态变异式样中的具体运用.包括描述性分析、巢式方差分析、R-聚类分析以及Q-聚类分析.并对各个分析结果进行说明.为快速掌握及运用SAS系统分析物种形态变异式样的相关问题提供帮助.
何显静王兵益虞泓
关键词:描述统计
热带次生林演替过程中环境因子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为了解热带森林次生演替的群落环境特征变化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以两种不同演替阶段的热带滨海次生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两种非参数检验以及Kendall秩相关分析的方法,对两群落内部的环境因子及其对植物多样性、均匀度以及物种周转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环境因子在群落间和群落内均存在差异。在热带常绿季雨林(TEMF)、灌木林(SHR)内,光合有效辐射(PAR)对物种多样性和周转率有显著影响。在两个群落内,土壤相对湿度对物种分布均起到重要影响,对SHR中物种分布的影响更强。在TEMF中,土壤温度、坡度及坡位对物种多样性和周转率限制显著;在SHR中,空气相对湿度成为限制物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龙成吴庭天杨小波龙文兴李东海
关键词:次生演替环境因子物种多样性
基于物种多样性和空间格局的林分稀疏
2015年
为了解影响热带天然次生林稀疏的因素,本研究应用地上生物量模型、多样性指数和O-ring统计对固定样地中植物的地上生物量、物种多样性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定量研究,并结合Yoda自疏模型计算林分稀疏指数,分析物种多样性与空间格局对林分稀疏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分地上生物量随着林分密度的减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在径级Ⅲ或径级Ⅳ处,出现变化拐点,在天然林管理时应加以注意。多样性指数与林分稀疏指数总体上无显著的相关性,但中等多样性指数值却对应最大的稀疏指数。说明物种多样性中等情况下,林分稀疏最为强烈。植物个体聚集分布的最大强度与稀疏指数呈显著线性负相关,二者的回归方程为:α=-1.7873O11(r)max+2.3451(R2=0.798,P=0.003)。结果表明,在热带常绿季雨矮林中,过大的聚集强度不但不能促进稀疏过程的进行,反而会对其产生阻碍作用。
龙成杨小波龙文兴李东海
关键词:地上生物量物种多样性
海南岛入侵植物的分布特点及其对本地植物的影响被引量:24
2015年
以国家农业部指定的20种恶性入侵植物为目的种,在海南岛开展其分布特征与入侵强度的调查研究,重点研究了陆域环境中6种广布入侵植物——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含羞草(Mimosa pudica)、苏门白酒草(Conyza sumatrensis)、三裂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马缨丹(Lantana camara)在7种生态系统(天然次生林、农田、村落、种植园、林缘、弃耕地、草地)中的入侵频率及入侵植物对本地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海南岛有恶性入侵植物11种,占调查目的种总数的55.0%。2)海南岛的东北、西南部分布的入侵植物种数较多,东南部次之,中部地区最少。3)6种入侵植物的整体入侵强度为:假臭草>飞机草>含羞草>三裂叶蟛蜞菊>马缨丹>苏门白酒草;苏门白酒草、马缨丹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入侵频率无显著差异;而假臭草在种植园及弃耕地,含羞草在农田,三裂叶蟛蜞菊在种植园生态系统中的入侵频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生境。4)种植园、弃耕地和农田生态系统是植物入侵的主要生境类型,而林缘和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均对植物入侵表现出抵御作用。5)植物入侵对当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存在正、负及无关联效应,并主要影响群落中的草本植物功能群;样地中入侵植物盖度总值与本地植物平均种数在种植园、农田和村落生态系统中无相关性,在林缘和弃耕地生态系统中,两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在草地生态系统中,在一定盖度范围内,入侵植物盖度总值与本地植物平均种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罗文启符少怀杨小波陈玉凯周威杨琦陶楚周文嵩
关键词:入侵植物本地植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