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7B029)

作品数:8 被引量:105H指数:5
相关作者:李洪波李燕燕陈金华徐柳园孟繁斌更多>>
相关机构:华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侨办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旅游
  • 3篇生态旅游
  • 2篇生态
  • 2篇生态足迹
  • 2篇条件价值法
  • 2篇自然保护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武夷山自然保...
  • 2篇感知
  • 2篇保护区
  • 1篇休闲
  • 1篇休闲理念
  • 1篇意象
  • 1篇生态旅游目的...
  • 1篇生态旅游系统
  • 1篇生态旅游资源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能值
  • 1篇能值分析

机构

  • 8篇华侨大学

作者

  • 6篇李洪波
  • 4篇李燕燕
  • 2篇陈金华
  • 1篇池进
  • 1篇孟繁斌
  • 1篇周灵飞
  • 1篇徐柳园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经济地理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 1篇华侨大学学报...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甘南藏族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是评价公众参与旅游的前提,也是政府制定旅游发展战略的依据之一。通过野外调查、问卷、访谈等方法对甘肃省南部迭部县进行旅游影响的研究,发现当地的藏族居民对于旅游影响总体上呈现较强的正面感知,对旅游能带来的生活、生产的改变存在较大的迫切性,对政府的作用也有较大的依赖心理,反映了旅游发展初期居民的一般心态。调查还发现,藏族特有的民族性格使其较快融入到旅游活动中。
周灵飞陈金华
关键词:感知旅游影响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非使用性价值评估被引量:26
2010年
采用条件价值法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进行评估,针对该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问卷中设计4部分内容:描述被评估物品以及背景资料;被调查者的社会经济特征;被调查者的环境态度与保护意识;被调查者对所评估物品的支付意愿。分析了被调查者的支付方式和不支付的理由。结果表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为6.52×108元·年-1,其中存在价值3.38×108元·年-1、遗产价值1.42×108元·年-1、选择价值1.72×108元·年-1。通过与以往研究的比较,验证了评估结果的可靠性。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研究的意义在于促进人们对生态旅游资源认识的转变,使其得到更科学的维护和可持续的发展。
李洪波李燕燕
关键词:条件价值法非使用价值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系统能值分析被引量:43
2009年
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研究的各个层面。将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视为生态旅游系统,运用能值理论及其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讨论和研究。由于传统的能值方法未能完全反映生态旅游系统的一切价值,研究中将条件价值法(CVM)与能值分析相结合,试图能够完整的体现出生态旅游系统的全部价值。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能值交换率等概念。并且将对该系统的研究结果与类似系统进行了横向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系统能值密度为7.31×1011sej/m2,低于福建省的16.02×1011sej/m2;而人均能值量为2.80×1016sej/m2,高于福建省人均能值5.75×1015sej/m2;净能值产出率为3.60,略高于广西恭城月柿生态农业旅游经济系统的2.79;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系统理想能值交换率为0.70。(2)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条件良好,发展潜力较大;社区经济欠发达,居民生活水平较低;系统生产效率低,与外界贸易失衡,生态旅游处于探索阶段。
李洪波李燕燕
关键词:能值分析生态旅游系统条件价值法
居民对海岛环境与发展感知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居民的环境与发展感知是评估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文章对福建省东山岛居民进行环境与发展的感知调查显示:当地居民意识到教育、医疗卫生、就业、自然环境保护等是海岛环境与发展的主要问题,但对其认识存在不确定性,而持续的能力培训、环保教育和必要的经济措施是改善居民环保意识、参与海岛发展的主要手段;政府应当实行与大陆不同的海岛发展政策,制定相应法规,如海岸带综合管理、景区环境容量控制,重视教育、医疗和公共环境卫生,并监督其执行。
陈金华
关键词:感知
生态旅游目的地等级评价——以武夷山为例被引量:1
2009年
生态旅游认证是规范生态旅游经营的重要手段,在我国还处于研究和讨论阶段。本文在前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武夷山生态旅游程度进行了等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武夷山生态旅游程度(Ecotdegree)为二级,或者说是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武夷山作为生态旅游的是处于一个"灰色"状态下,也可以说是在"可能不可持续"状态上,说明在生态旅游经营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结论同时也表明人是生态旅游经营中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李洪波李燕燕
关键词:生态旅游
试析休闲理念下的乡村旅游被引量:14
2008年
休闲是乡村旅游的主要功能,乡村旅游不能与现行的大众旅游以同样的方式来进行开发和运作。本文对我国目前的乡村旅游提出了批评意见,在此基础上,从乡村旅游资源、利益主体及规模、乡村旅游市场营销和当地政府政策等方面分析了休闲理念下的乡村旅游。
李洪波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聚落乡村意象休闲理念
武夷山旅游生态足迹的动态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对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及其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提出了生态足迹研究的三个趋势。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以旅游餐饮、交通、住宿、购物、娱乐以及观光游览为基本要素构建了旅游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选取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及国家旅游度假区为研究区域,对武夷山2000-2004年的旅游生态足迹进行了动态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从数据上看,在研究区域尺度上,武夷山的旅游业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状况,总的生态赤字为46636.0906hm2;(2)影响旅游生态足迹大小的关键因子是旅游交通,尤其是航空旅行方式以及餐饮;其次是游客人次,旅游逗留天数及消费模式等。(3)2000-2004年间旅游生态赤字不断增大,5年间年均旅游生态足迹是旅游生态承载力的1.7倍,武夷山如果维持现有游客需求的满足,将有约43%的资源供给来自区域以外,而目的地仅能提供57%左右的资源供给(忽略全球尺度的分割比例)。(4)武夷山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年接待游客上限约为158万人次。
李洪波池进孟繁斌李燕燕
关键词:旅游生态足迹旅游可持续发展
生态足迹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0年
在回顾生态足迹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2方面把握生态足迹发展的总体脉络。结合当前生态足迹研究的现状和趋势,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后续应在研究尺度更微观、改进计算方法和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等方面开展工作。
徐柳园李洪波
关键词:生态足迹模型修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