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30018)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2
相关作者:卢孟柱赵树堂蒋淑磊陈加飞江成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农业大学佳木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表达
  • 1篇蛋白质表达谱
  • 1篇盐胁迫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串...
  • 1篇质谱
  • 1篇色谱
  • 1篇拟南芥
  • 1篇尾翼
  • 1篇相色谱
  • 1篇胁迫
  • 1篇毛白杨
  • 1篇木材
  • 1篇木材形成
  • 1篇木质部
  • 1篇茎突
  • 1篇高盐

机构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佳木斯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作者

  • 3篇卢孟柱
  • 2篇赵树堂
  • 1篇唐芳
  • 1篇陈军
  • 1篇陈加飞
  • 1篇杨海峰
  • 1篇戚晓利
  • 1篇李红英
  • 1篇蒋淑磊
  • 1篇宋学勤
  • 1篇江成

传媒

  • 3篇林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拟南芥尾翼茎突变体tfos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2012年
在短日照生长条件下,拟南芥维管发育有一定量的次生生长,可模拟林木木材的形成过程。前期研究中,筛选到 1 个突变体,在短日照生长条件下,相对于野生型,该突变体植株矮化且茎中下部有脊状结构附着,并伴随有发育迟缓、营养生长时期延长和莲座叶叶片边缘呈锯齿状等性状,将其命名为尾翼茎突变体( tfos) 。切片显微观察表明,尾翼组织具有明显维管结构,推测为茎内部细胞不正常分化导致该表型; 遗传分析显示,突变性状受隐性单基因控制。进一步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该基因进行定位分析,结果将其定位到 1 号染色体上,与 SSLP 标记F11A17-48074 紧密连锁。
李红英杨海峰赵树堂唐芳戚晓利陈军卢孟柱
关键词:拟南芥木材形成分子标记
应用nanoLC-MS/MS分析毛白杨次生维管系统的蛋白质表达谱被引量:3
2013年
基于1DE的nanoLC-MS/MS方法分析毛白杨次生维管系统的蛋白质组,成功鉴定:14个蛋白质参与细胞分裂,7个转录因子,22个与细胞骨架相关蛋白质,31个与细胞信号转导相关蛋白质,14个与细胞壁相关蛋白质。显示这些蛋白质相应基因参与形成层活动的调控,为进一步了解木材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蒋淑磊陈加飞赵树堂卢孟柱
关键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蛋白质表达谱毛白杨
干旱和高盐胁迫下钙离子依赖核酸酶基因CDD对银腺杨84K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钙离子依赖型脱氧核糖核酸酶(CDD)具有消化单链和双链DNA的活性,但CDD对水分等胁迫的响应尚未明确。本研究以CDD转基因银腺杨84K为材料,分析在干旱和高盐胁迫条件下CDD在84K杨生长中的作用,探讨CDD对干旱和高盐胁迫的响应,可为揭示杨树CDD基因在抗逆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过表达PtoCDD和敲除PagCDD转基因银腺杨84K组培苗为材料,对其进行模拟干旱和高盐处理,分析其受干旱、高盐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表型变化,包括植株高、不定根数目。通过切片观察,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茎段木质部大小变化。利用qRT-PCR分析在不同处理条件下CDD转基因植株中水通道蛋白基因(PIP)的表达。【结果】与84K对照相比,在正常条件下CDD转基因植株株高没有显著差异,而干旱、高盐条件下CDD缺失突变体植株显著高于对照和CDD过表达植株,而过表达植株极显著低于对照及突变体。说明CDD过表达增强了杨树对干旱、高盐的敏感性,而敲除CDD后降低了杨树对干旱、高盐的敏感性。组织切片分析显示,在正常条件下木质部细胞层数呈现CDD过表达>对照84K>CDD缺失突变体,而在干旱、高盐条件下木质部细胞层数为CDD过表达<对照84K 对照84K>CDD过表达,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或极显著水平,而干旱条件下差异不显著。表明CDD差异表达引起的不定根数目上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杨树对干旱和高盐胁迫的敏感性。qRT-PCR分析显示,CDD过表达和CDD缺失突变体植株中均表现出多个PIP基因诱导高表达。表明CDD的表达变化可引起PIP基因不同成员的诱导表达,从而改变杨树的水分利用�
江成周厚君赵岩秋何辉楚立威宋学勤卢孟柱
关键词:CDD盐胁迫木质部不定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