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Y20060305)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张海燕王明山卢中秋张虎祥李玲文更多>>
相关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肌梗死患者
  • 2篇血浆
  • 2篇血浆凝血因子
  • 2篇凝血
  • 2篇凝血因子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梗死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介入
  • 1篇介入
  • 1篇介入术
  • 1篇经皮冠状动脉...
  • 1篇经皮冠状动脉...
  • 1篇冠状

机构

  • 2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2篇张虎祥
  • 2篇卢中秋
  • 2篇王明山
  • 2篇张海燕
  • 1篇李玲文

传媒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年份

  • 2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不同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Ⅶ的影响
2010年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凝血因子Ⅶ抗原水平(FⅦag)、活化的凝血因子Ⅶ(FⅦa)、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将80例AMI患者依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介入治疗组(40例)和药物(低分子肝素)治疗组(40例),在2组患者入院时、治疗后6,24h及1周采集外周静脉血,以ELISA法测定FⅦag水平,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测定FⅦa水平,凝血一期法测定FⅦ:C,分析其动态变化,并以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AMI患者血浆FⅦag、FⅦa水平及FⅦ:C治疗前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2组患者血浆FⅦag水平在治疗后各时间点较治疗前均未见明显波动。介入治疗组血浆FⅦa水平、FⅦ:C在术后6h略有升高,之后又逐渐下降。药物组FⅦa水平、FⅦ:C在治疗后逐渐下降,且其变化幅度大于介入组。进行组内比较时,FⅦa的变化幅度较FⅦ:C更明显。结论:AMI时,患者血浆因子Ⅶ的3种存在形式均明显增加,其中以FⅦa的敏感性最高。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较单纯急诊介入治疗更能明显抑制FⅦ活化,降低患者血浆高凝状态。
张海燕张虎祥李玲文王明山卢中秋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Ⅶ和抗凝血酶Ⅲ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Ⅶ、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对40例AMI患者血浆FVIIag含量、FVIIa水平、FVII;C及AT-Ⅲ水平进行检测,并与20名健康人进行比较,分析其变化,并探讨其在急性心血管事件中的意义.结果 AMI患者血浆FVIIag含量、FVIIa水平及FVII:C高于(P〈0.05或P〈0.01),且FVIIa水平升高更显著,而血浆AT-Ⅲ活性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血浆凝血因子Ⅶ和AT-Ⅲ参与AMI时的凝血过程,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增高及AT-Ⅲ活性降低可能是急性心血管事件敏感预测指标.
张海燕张虎祥王明山卢中秋
关键词:心肌梗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