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V200801)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1
相关作者:武永涛姜永梅朱美芳朱苞蕾李彪更多>>
相关机构:东华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异丙基
  • 1篇异丙基丙烯酰...
  • 1篇酰胺
  • 1篇无机
  • 1篇脑梗
  • 1篇脑梗死
  • 1篇聚(N-异丙...
  • 1篇聚丙烯
  • 1篇聚丙烯酰胺
  • 1篇互穿网络
  • 1篇梗死
  • 1篇NN
  • 1篇PNIPAA...
  • 1篇SVM
  • 1篇ANN
  • 1篇DT
  • 1篇IPN
  • 1篇丙基
  • 1篇丙烯
  • 1篇丙烯酰胺

机构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东华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篇司银楚
  • 1篇任怀银
  • 1篇牛欣
  • 1篇杨学智
  • 1篇郭宙
  • 1篇刘洋
  • 1篇沙洪
  • 1篇李彪
  • 1篇朱苞蕾
  • 1篇朱美芳
  • 1篇姜永梅
  • 1篇朱庆文
  • 1篇武永涛

传媒

  • 1篇高分子学报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常用分类算法在脑梗死预测中的比较研究
2010年
目的:比较常用分类算法对脑梗死的分类预测能力。方法:将反映动脉弹性的6个脉搏波参数加年龄、性别一共8个指标作为每个样本的特征。把样本按3∶1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两部分。分别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贝叶斯(Bayes)、决策树(Decision Tree,DT)、K邻近法(k-NN)、支持向量机(SVM)算法构造分类器,使用各分类器对训练集样本进行学习以建立分类预测模型,再用测试集测试各个模型的分类准确度。结果:SVM分类器和DT分类器效果较好,准确率超过80%。结论:以反映血管弹性的脉搏波参数结合性别、年龄作为特征并使用SVM或者DT算法来构建分类预测模型,有一定实用价值。
郭宙杨学智司银楚朱庆文牛欣沙洪
关键词:脑梗死ANNDTSVMBAYES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无机/有机互穿网络水凝胶的制备及表征被引量:11
2009年
通过紫外引发聚合方法制备了无机交联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有机交联的聚丙烯酰胺(PAAm)互穿网络(IPN)水凝胶.利用FTIR和SEM分别表征了凝胶的化学结构和内部形态;测定了凝胶在高温(50℃)时的退溶胀性能;利用DMA和DSC分别研究了凝胶的储能模量随温度的变化及热相转变行为.研究表明,该IPN凝胶具有温度敏感性;与未互穿的无机交联PNIPAAm凝胶相比,IPN凝胶具有多孔的网络结构和超快的响应速率,如10min内失去90%的水;其储能模量增加了3~4倍,相转变行为变弱,而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提高了1.4℃.
李彪姜永梅刘洋武永涛任怀银朱苞蕾朱美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