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2231)
- 作品数:6 被引量:69H指数:5
- 相关作者:蒋小珍雷明堂管振德戴建玲高明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岩溶塌陷光纤传感试验装置的标定试验被引量:10
- 2012年
- 根据岩溶土洞(塌陷)变形演化特点,分析土体与传感光纤之间的力学关系,简化塌陷力学模型,加工塌陷模拟试验装置并进行试验。首先通过对光纤加载和卸载来模拟土洞形成过程顶板荷载的变化及分析传感光纤相应的变形和轴向应变特点,然后研究了土洞规模变化对光纤传感监测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土洞形成过程中,因土洞规模和上覆土层荷载不一而导致的应力场的分布变化,以及不同光缆对应力场变化响应灵敏性的差异,是影响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岩溶土洞中应用的关键因子。文中所标定的光纤传感试验装置能较好地显示岩溶土洞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应变变化特征,说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可应用于岩溶土洞的监测预警。
- 管振德蒋小珍高明
- 关键词:岩溶塌陷分布式光纤传感
- 岩溶塌陷灾害的水动力条件危险性评价指标——以广西贵港青云村为例被引量:16
- 2012年
- 针对广西贵港覃塘镇青云村岩溶塌陷问题,开展该区岩溶塌陷水动力条件的危险性评价指标研究工作。通过实时、高分辨率的自动化监测设备对该区的岩溶地下水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岩溶地下水的变化是该地区岩溶塌陷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通过对比抽水活动强烈,无岩溶塌陷事件发生地区的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综合分析提炼出岩溶塌陷水动力条件危险性评价指标,即:岩溶水日波动最大幅度及水位恢复时间、岩溶水位瞬时最大下降速度。该指标可应用于评价工程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实时获取工程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程度,判断岩溶塌陷的可能性,反过来也可指导工程活动,减少灾害的发生及损失。
- 蒋小珍雷明堂管振德
- 关键词:岩溶塌陷地下水监测
- 岩溶(土洞)塌陷TDR监测试验研究被引量:9
- 2011年
- 结合土洞的分布和形成演化的特点,采用具有分布式特点的同轴电缆时域反射(TDR)技术开展岩溶土洞监测研究。通过室内同轴电缆的抗拉、胶结同轴电缆的抗折等试验,以及在建高速公路上铺设方法的对比,得到以下结论:TDR用于野外岩溶土洞发育区的监测是可行的,但要求同轴电缆的拉断荷载低于200N,水泥砂浆的配比在1∶3~1∶4之间,且梁式胶结同轴电缆铺设方法较好。
- 蒋小珍雷明堂戴建玲管振德高明王永辉
- 关键词:岩溶土洞岩溶塌陷TDR
- 基于CSAMT法穿越向斜台地构造深埋岩溶隧道地质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某穿越上覆大型水库向斜台地构造的特长深埋岩溶隧道,施工期间极易发生突水、突泥等工程地质灾害甚至灾难,破坏区域内的地质环境,工程的安全风险(施工安全风险、隧道结构安全风险以及破坏地质环境的风险)极高。为查清隧址区地下地质构造,探明区内广泛分布的岩溶裂隙、溶洞、地下暗河,解决水文、工程地质问题,基于空气、泥或水等介质电性特征与围岩存在明显差异的特点,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通过观测、研究人工激发电磁场的空间或时间分布,换算成了具有深度信息的视电阻率值,然后根据电性分布特征来推断地下地质结构和构造。依据反演结果解译了地层分界线、岩溶发育深度以及强岩溶发育带等成果。研究表明,CSAMT法在岩溶区的探测成果与钻探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对于查明线路方案通过地区的岩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隧址区内岩溶水系统的水动力条件、岩溶(水)对隧道工程的影响,乃至公路选线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陈远志万剑平龚道平蒋小珍
- 关键词:岩溶隧道CSAMT法公路选线
- 线性工程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研究被引量:20
- 2012年
-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等级公路、铁路、石油管线等线性工程穿越岩溶发育区,岩溶塌陷已成为这些线性工程建设面临的主要隐患之一。目前,线性工程项目前期都会进行全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工作,但大部分是定性的,也没有专门针对岩溶塌陷的评价,因此本文从岩溶塌陷的影响因素出发,结合线性工程的各个阶段,从点、线、面三个层次提出线性工程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的方法和指标,并列举了实例,为今后穿越岩溶区的线性工程提供借鉴。面上和线上评价充分利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进行。前者适合于地质资料不详细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评价区为线路两侧1km的区域,评价因子有岩溶发育程度、地质构造发育程度、地貌类型、岩溶塌陷、地下河、垂直型岩溶形态、岩溶泉和开采井分布。后者适合于地质资料较详细的初步设计阶段,评价区为线路两侧15m的范围,以基岩岩性、线岩溶率、土层厚度、土层性质、地下水位和地下水位与基岩面的关系作为评价因子。点上评价适合于重点地段,采用岩溶塌陷动力条件与土层抗塌性能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以反映地下水动力特征的临界坡降、临界速度和临界水位这3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
- 戴建玲雷明堂蒋小珍
- 关键词:岩溶塌陷水动力条件GIS技术
- 单层土体结构岩溶土洞的形成机理被引量:24
- 2012年
- 岩溶土洞是岩溶区工程路基施工中的主要地质灾害。本文首先对广西桂林阳朔高速公路雁山段、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广西贵港段两个典型工程路基单层土体结构的岩溶土洞进行详细剖析,然后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崩解试验的验证,研究岩溶土洞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单层土体结构的岩溶土洞发育是先从基岩面逐渐往地面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对于较厚的土层,岩溶土洞的发育与扩展分为3个阶段:(1)基岩面附近的土洞形成与地下水位的承压状态和地下水位初始下降速度密切相关,土洞的形态主要以缝(洞)的形式出现,规模较小,多形成于土体中的裂隙面或非均质部位;(2)在地下水包气带(季节变动带)土洞的扩展以崩解为主,规模较大;(3)近地表(垂直渗入带)土洞扩展机制以上部降雨入渗、洞顶剥落为主,崩塌块体较大。
- 蒋小珍雷明堂管振德
- 关键词:岩溶土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