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413)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相关作者:赵翔张页张丽君李常虹陈希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绒毛
  • 2篇微绒毛
  • 2篇癌细胞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磷酸化
  • 1篇咽肿瘤
  • 1篇隐睾
  • 1篇人胎
  • 1篇人胎肝
  • 1篇融合蛋白
  • 1篇扫描电镜
  • 1篇胎肝
  • 1篇胎肝细胞
  • 1篇肿瘤
  • 1篇肿瘤药
  • 1篇周期
  • 1篇外膜
  • 1篇细胞周期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辽宁医学院附...

作者

  • 5篇张页
  • 5篇赵翔
  • 3篇张丽君
  • 2篇李常虹
  • 1篇王明群
  • 1篇唐上明
  • 1篇赵国杰
  • 1篇刘羿男
  • 1篇胡白和
  • 1篇陈希
  • 1篇赵新荣
  • 1篇冯芝恩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以蛋白质磷酸酶CDC25A/B为靶标的抗癌药筛选体系的构建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通过克隆和表达人蛋白质磷酸酶CDC25A/B融合蛋白,探讨构建高通量靶向抗癌药筛选体系的途径。方法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人CDC25A/B催化区结构域cDNA序列,构建pGEX-4T-1-CDC25A/B原核表达质粒,表达和纯化携带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标签的融合蛋白。以对硝基苯基磷酸盐(pNPP)为底物,在96孔板上建立分别以GST-CDC25A/B为靶标的筛选体系,应用维生素K3(VK3)进行验证性抑制剂筛选。结果成功表达和纯化了GST-CDC25A/B融合蛋白,建立了相应的高通量磷酸酶抑制剂筛选体系。在相同反应条件下,GST-CDC25B对pNPP的水解活性是GST-CDC25A的6倍。VK3对CDC25A/B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8和1.8μg/ml。结论通过表达和纯化CDC25A/B催化区结构域与GST的融合蛋白,可以高效率的建立靶酶抑制剂高通量筛选体系,为进一步研发VK3衍生物类新型靶向抗癌药奠定了基础。
李常虹张丽君赵翔张页
关键词:靶向抗癌药GST融合蛋白高通量筛选
扫描电镜显示人胎肝和肝癌细胞表面微绒毛样突起与胞外膜粒及隧道纳米管的关系被引量:3
2010年
背景:肝脏来源的胞外膜粒可介导细胞间通讯、调控肝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在肝病诊断、肝癌防治、肝脏再生和细胞移植等技术的研究应用中均有重要价值。但由于对膜粒的发生和类型归属缺乏认识,制约了该领域的进展。隧道纳米管是介导细胞间通讯的另一新发现的结构,是否存在于肝细胞间尚无报道。目的:通过对比人正常胎肝细胞和肝癌细胞表面超微结构的特点,寻找两种细胞的差异,揭示胞外膜粒的生物发生过程,判断其类型归属,明确隧道纳米管是否存在。方法:用扫描电镜观察处于增殖周期中的贴壁培养胎肝 L02 和肝癌 BEL-7402 细胞样品,分析其细胞表面超微结构的共性和差异。结果与结论:首次显示人胎肝 L02 和肝癌 BEL-7402 细胞表面均具有大量微绒毛样突起,其特征与静止期细胞的典型微绒毛有显著差异。L02 细胞上微绒毛样突起的平均长度和密度均超过 BEL-7402 细胞,可作为区分两种细胞的指标。两种细胞上的微绒毛样突起均既可产生纳米膜粒,又可转化为隧道纳米管。纳米膜粒的产生方式有出芽和串珠样缢缩两种类型。总之,高分辨率扫描电镜图像可作为鉴定肝脏来源细胞表面超微结构特征和胞外膜粒来源的金标准。
赵翔胡白和赵新荣张页
关键词:扫描电镜微绒毛胎肝细胞
一种新型吲哚满酮类化合物对鼻咽癌细胞的作用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研发针对中国南方和东南亚高发恶性肿瘤鼻咽癌的新型靶向抗癌药。方法:用本课题组合成的一种新型吲哚满酮类化合物IF239处理培养的鼻咽癌细胞系(CNE),酸性磷酸酶法测定化合物IF239对CNE细胞百分活率的影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和黏附状态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时相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关键调控分子的变化。结果:IF239对CNE细胞具有强大的杀伤作用,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黏附和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有关;而G2/M期阻滞与IF239上调cyclin B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1(CDK1)磷酸化水平有关。结论:IF239对CNE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显著,其作用机制独特,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王明群刘羿男赵翔张页
关键词:抗肿瘤药鼻咽肿瘤细胞周期细胞黏附
多肽∶N-寡糖酶在小鼠人工隐睾中表达下调
2007年
真核多肽∶N-寡糖酶(peptide∶N-glycanase或PNGase)可切除错误折叠糖蛋白上的N-寡糖链,并可与内质网关联降解(endoplasmic reticulum-associated degradation,ERAD)途径中的多种关键成分相结合.然而,对于PNGase的生理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尚无明确报道.本研究利用重组技术表达和纯化了包含人PNGase N末端片段的融合蛋白,并经融合蛋白免疫与亲和层析纯化家兔抗血清,制备了PNGase的特异性抗体.利用该抗体和Western印迹技术研究了PNGase在小鼠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PNGase在7种小鼠组织(脑、心、肺、肝、脾、肾、睾丸)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表达量最高者为睾丸;PNGase表达水平在不同品系小鼠(C57BL/6N、BALB/cAnN和昆明小鼠)间有显著差异.在小鼠单侧隐睾模型中首次观察到,与对照侧阴囊内的正常睾丸相比,隐睾内PNGase含量明显下降,提示PNGase在睾丸生精过程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赵国杰冯芝恩唐上明赵翔张页张丽君
关键词:多肽隐睾小鼠品系
白杨素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表面超微结构和蛋白质磷酸化及相关通路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背景:白杨素是保健食品和中草药中常见的具有防癌抗癌活性的食源黄酮类天然产物。白杨素是否有助于防治肝癌?其作用机制为何?是否促进肝癌干细胞的分化?对此尚缺乏系统研究。目的:以人肝癌细胞为对象,揭示白杨素的亚细胞和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酸性磷酸酶实验、扫描电镜、免疫印迹技术探讨白杨素对BEL-7402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与结论:白杨素显著抑制BEL-7402细胞的体外增殖,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4.9mol/L或6.3mg/L。白杨素与PI3K-AKT途径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联用具有显著的协同抗癌效应。但白杨素本身并不改变AKT、磷酸化pAKT、AKT下游分子GSK-3和磷酸化pGSK-3的表达水平,虽然高剂量下β-catenin略有下调。白杨素导致细胞表面微绒毛样突起密度明显增加并形成纳米膜粒;细胞回缩,间隙加宽;出现形态上不同于凋亡的死亡细胞。白杨素显著改变多种蛋白质的丝/苏氨酸磷酸化水平;对酪氨酸磷酸化亦有广谱下调作用,接近于表柔比星对照。白杨素对CDK1、磷酸化pCDK1和pCDK2、CDC25A、CDC25B和CD133均无明显影响,但可剂量依赖性诱导PARP-1降解。总之,白杨素对BEL-7402细胞的抑制作用并非起因于PI3K-AKT和Wnt/β-catenin通路阻断或细胞周期核心调控因子阻断,而更可能起因于生物膜功能障碍所致细胞表面超微结构和蛋白质磷酸化的大范围改变,并以非经典方式诱导肝癌细胞死亡。
赵翔陈希李常虹张丽君张页
关键词:白杨素微绒毛磷酸化肝癌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