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防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创新基金(B120103)

作品数:1 被引量:10H指数:1
相关作者:冈敦殿武宇陈植张庆虎易仕和更多>>
相关机构:国防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防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1篇湍流
  • 1篇层流

机构

  • 1篇国防科技大学

作者

  • 1篇易仕和
  • 1篇张庆虎
  • 1篇陈植
  • 1篇武宇
  • 1篇冈敦殿

传媒

  • 1篇物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超声速层流/湍流压缩拐角流动结构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在Ma=3.0的超声速风洞中,分别对上游边界层为超声速层流和湍流,压缩角度为25和28的压缩拐角流动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纳米粒子示踪平面激光散射(NPLS)技术获得了流场整体和局部区域的精细结构,边界层、剪切层、分离激波、回流区和再附激波等典型结构清晰可见,测量了超声速层流压缩拐角壁面的压力系数.从时间平均的流场结构中测量出分离激波、再附激波的角度和再附后重新发展的边界层的增长情况,通过分析时间相关的流场NPLS图像,可以发现流场结构随时间的演化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25的压缩角度下,超声速层流压缩拐角流动发生了典型的分离,边界层迅速增长失稳转捩,并引起一道诱导激波,流场中出现了K-H涡、剪切层和微弱压缩波结构,而超声速湍流压缩拐角流动没有出现分离,湍流边界层始终表现为附着状态;在28的压缩角度下,超声速层流压缩拐角流动进一步分离,回流区范围明显扩大,诱导激波、分离激波向上游移动,再附激波向下游移动,分离区流动结构复杂,相比之下,超声速湍流压缩拐角流动的回流区范围明显较小,边界层增长缓慢,流场中没有出现诱导激波、K-H涡和压缩波,流动分离区域的结构也相对简单,但分离激波的强度则明显更强.
武宇易仕和陈植张庆虎冈敦殿
关键词:层流湍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