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2009047)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2
相关作者:阎勇秦钢张月雄黄大辉刘驰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青年科学基金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野生
  • 2篇野生稻
  • 2篇育种
  • 2篇育种利用
  • 2篇水稻
  • 2篇普通野生稻
  • 1篇颖壳
  • 1篇种皮

机构

  • 2篇广西农业科学...

作者

  • 2篇刘驰
  • 2篇黄大辉
  • 2篇张月雄
  • 2篇秦钢
  • 2篇阎勇
  • 1篇马增凤
  • 1篇马增风

传媒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普通野生稻黑颖壳遗传分析及育种利用初探被引量:2
2013年
利用4个广西普通野生稻与籼稻品种9311杂交后自交,构建F2群体,对其种皮颜色进行遗传分析。源自4个普通野生稻的黑色颖壳对来自9311的黄色颖壳现为显性遗传。通过杂交、回交和多代自交后获得多个农艺性状遗传稳定的黑颖壳水稻品系。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常规育种手段可以打破黑色颖壳与不良农艺性状的连锁,普通野生稻黑色颖壳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在育种上加以利用是可行的。
黄大辉刘驰马增风张月雄秦钢阎勇卢星高
关键词:水稻普通野生稻育种利用
普通野生稻红色种皮遗传分析及育种利用初探被引量:2
2013年
利用4份红色种皮的广西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与白色种皮籼稻品种93-11杂交,获得F1群体,再自交构建F2群体,对种皮颜色进行遗传分析,发现4份普通野生稻的红色种皮对来自93-11的白色种皮性状均表现为显性遗传。通过杂交、回交和多代自交后,将来自普通野生稻的红色种皮性状导入水稻品种93-11,获得多个农艺性状遗传稳定的红色种皮水稻品系。结果表明,通过常规育种手段可以打破红色种皮与不良农艺性状的连锁,利用野生稻红色种皮特性培育营养丰富具有保健功能的有色稻米品种是可行的。
黄大辉刘驰马增凤张月雄秦钢阎勇
关键词:水稻普通野生稻育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