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06012)

作品数:10 被引量:381H指数:9
相关作者:孙珍周蒂姜建群夏斌谢文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6篇盆地
  • 3篇东南
  • 3篇琼东南盆地
  • 2篇新生代
  • 2篇岩石
  • 2篇岩石圈
  • 2篇岩石圈伸展
  • 2篇莺歌海
  • 2篇莺歌海盆地
  • 2篇物理模拟
  • 2篇海盆
  • 2篇海盆地
  • 2篇凹陷
  • 2篇白云凹陷
  • 2篇THE_SO...
  • 1篇地壳
  • 1篇地块
  • 1篇动力机制
  • 1篇动力学机制
  • 1篇动力学意义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作者

  • 8篇孙珍
  • 4篇周蒂
  • 3篇姜建群
  • 2篇张一伟
  • 2篇夏斌
  • 2篇谢文彦
  • 1篇丘学林
  • 1篇曾佐勋
  • 1篇王良书
  • 1篇郭兴伟
  • 1篇张云帆
  • 1篇许鹤华
  • 1篇庞雄
  • 1篇黄春菊
  • 1篇吴湘杰
  • 1篇施小斌
  • 1篇张敏强

传媒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地学前缘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Acta G...
  • 1篇Scienc...

年份

  • 2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的发育机制研究:相似模拟证据被引量:51
2006年
实验研究表明,整体北东走向的初始断裂的位置大致在珠一和珠二凹陷之间的隆起带下通过,由北北东-近东西-北东东三段组成;南海在早期的张开可能伴随约15°的顺时针旋转,后期存在一期南东向的扩张伸展,从而使西南次海盆张开;廷贾断裂可能是南沙盘的西侧边界,而卢帕尔断裂则可能是印支盘的东侧边界,之间为印支地块与南沙地块发生块体分离产生的NW走向的裂陷带,模拟实验中沿着这一北西向沉降带内的北西走向断裂上见到张剪花状构造,部分东倾的断裂上见反转逆冲,在地理位置和构造特点上与曾母盆地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南海地区刚性构造块体的存在改变了部分断裂和裂陷带的走向,使变形不均匀分配,改变了局部构造样式,南海及陆缘的裂解可能受到了古南海俯冲拖曳和/或印藏碰撞引起的地幔流动的控制和影响.
孙珍钟志洪周蒂夏斌丘学林曾佐勋姜建群
南海北部陆缘新生代地壳减薄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被引量:36
2007年
为了研究新生代以来南海北部地壳拉张减薄情况以及上下地壳在拉张过程中的贡献,利用南海北部陆缘现今地壳厚度、新生代基底埋深和地表断层参数等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计算了地壳在新生代的拉张因子,并绘制了拉张因子区域分布图;沿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1530剖面,计算了上地壳和下地壳的拉张因子分布曲线.结果表明南海北部由陆向洋,有地壳厚度逐渐减薄和拉张因子逐渐增大的趋势,且地壳减薄与莫霍面上涌呈镜像关系.拉张因子值介于1.5~6之间,其中有2个强烈减薄中心,分别为莺歌海盆地和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通过对白云凹陷1530剖面的研究发现下地壳拉张的贡献大于上地壳.上地壳和下地壳的拉张因子的计算揭示了位于陆坡区的白云凹陷在变形前应该具有一个热减薄的初始地壳,推测与白云凹陷变形前的演化历史和新生代的构造位置有关.
张云帆孙珍周蒂郭兴伟施小斌吴湘杰庞雄
关键词:南海北部陆缘上地壳下地壳白云凹陷
琼东南盆地断裂构造与成因机制被引量:66
2007年
琼东南盆地断裂较为发育,主要发育NE、近EW和NW向的三组断裂,其中NE向和近EW向断裂是主要的控盆断裂。盆地早期发育主要受基底先存断裂的控制,形成了众多裂陷构造;晚期主要受热沉降作用控制,断裂不太发育,对沉积的控制作用较弱,从而使盆地具有典型的裂陷盆地和双层结构特征。琼东南盆地受到太平洋俯冲后撤、印藏碰撞和南海张开等多期构造的作用,盆地的裂陷期可以分为两阶段:始新世—早渐新世的整体强张裂期,晚渐新世—早中新世的弱张裂期。
谢文彦张一伟孙珍姜建群
关键词:动力机制琼东南盆地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动力学被引量:124
2005年
白云凹陷构造演化史的研究对在白云凹陷开展油气勘探和深水沉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断裂与沉积结构平面和剖面特点的分析,结合岩浆活动特点,文中提出白云凹陷是一个复式地堑,推测这种结构特点与凹陷下地壳的强烈韧性减薄和颈缩变形有关,表现为热岩石圈的伸展。其发育机制推测与白云凹陷位于构造转换带上有关,特殊的构造位置使白云凹陷成为强烈构造变形区,岩石圈地壳强烈减薄,伴随伸展过程和地幔上涌,脆性地壳或上地幔中部分熔融物质的出现导致岩石圈强度的急剧降低,在区域伸展应力场下以韧性流变方式减薄。岩浆在构造转换带下聚集并发育主岩浆房,由于白云凹陷南北边缘没有发育正断裂系统,岩浆主要沿垂直伸展的方向运移,因此在珠琼运动一幕和二幕南南东向伸展应力作用下,岩浆向白云凹陷的东部和西部运移至北西向基底深大断裂处,那里由于北西向断裂表现为左行张剪性质而成为压力较低的地区,从而成为岩浆上涌和侵位的地方。在岩浆聚集的地区,活动岩浆体附近的脆性变形被分散的韧性变形所取代,因此在凹陷的东北和西南两个角上,发育了张性和张剪性小断裂群,由于热岩石圈弹性较差,白云凹陷长期持续沉降。白云凹陷的断裂活动和沉积演化史还受到南海海盆扩张活动的影响。
孙珍庞雄钟志洪周蒂陈长民郝沪军何敏黄春菊许鹤华
关键词:白云凹陷构造转换带
莺歌海盆地构造演化与强烈沉降机制的分析和模拟被引量:47
2007年
莺歌海盆地新生代发生了快速沉降,盆内充填了最厚达17km的沉积,根据模拟实验,印支地块或之上刚性地块的存在对莺歌海盆地的强烈沉降具有重要的贡献,可能是造成莺歌海盆地裂陷期强烈沉降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地质分析和物理模拟实验,莺歌海盆地的演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4个主要阶段:早期(42Ma以前)主要受到南海北部陆缘(主要是北部湾盆地)裂解造成的右旋转换伸展作用的影响,但影响范围较小,主要为莺歌海盆地西北部和东部边界.42~21Ma期间,主要受控于印支地块左行走滑和顺时针旋转作用的影响,莺歌海盆地在此期间发育了主体裂陷体系,东侧受到右旋转换伸展应力场的叠加影响而导致沉降加强;21~10.4Ma期间,受印支地块逐渐减弱直至停止的左行走滑作用的影响,盆地西北部在21~15.5Ma期间发生局部反转褶皱,但盆地整体进入以热沉降为主的时期;10.4Ma以后,盆地受华南地块沿红河断裂右旋走滑作用和5Ma以后新一期热事件的影响.
孙珍钟志洪周蒂
关键词:莺歌海盆地物理模拟
Research on the dynamic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opening:Evidence from analogue modeling被引量:45
2006年
Independent of Indochina extrusion, the South China Sea experienced a process from passive continental rifting to marginal sea drifting. According to the fault patterns in the Beibu Gulf basin and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the continental rifting and early spreading stage from 32 to 26 Ma were controlled by extensional stress field, which shifted clockwise from southeastward to south southeastward. From 24 Ma on, the sea spread in NW-SE direction and ceased spreading at around 15.5 Ma. Integrated geological information with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South China Sea developed along a pre-Cenozoic weakness zone, we did analogue experiments on the South China Sea evolu- tion. Experiments revealed that the pre-existing weakness zone goes roughly along the uplift zone between the present Zhu-1 and Zhu-2 depression. The pre-existing weakness zone is composed of three segments trending NNE, roughly EW and NEE, respectively. The early opening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s accompanied with roughly 15° clockwise rotation, while the SE sub-sea basin opened with SE extension. Tinjar fault was the western boundary of the Nansha block (Dangerous Ground), while Lupar fault was the eastern boundary of the Indochina, NW-trending rift belt known as Zengmu basin developed between above two faults due to block divergent of Indochina from Nansha. In the experiment, transtensional flower structures along NW-trending faults are seen, and slight inversion occurs along some NE-dipping faults. The existence of rigid massifs changed the orientations of some faults and rift belt, and also led to deformation concentrate around the massifs. The rifting and drifting of the South China Sea might be caused by slab pull from the proto South China Sea subducting toward Borneo and/or mantle flow caused by India-Asia collision.
SUN Zhen1,2, ZHOU Di1, ZHONG Zhihong3, XIA Bin2, QIU Xuelin1, ZENG Zuoxun4 & JIANG Jianqun5 1. CAS Key Laboratory of Marginal Sea Geology,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301, China
关键词:RIFTINGANALOGUE
琼东南盆地古近纪裂陷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被引量:60
2006年
琼东南盆地是发育在南海北部大陆边缘西北部的新生代沉积盆地,经历了始新世—早渐新世和晚渐新世两期的伸展作用,形成了半地堑和地堑两种裂陷构造样式以及“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的裂陷结构特征。从力学和岩石圈伸展角度分析了琼东南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提出始新世—早渐新世盆地的裂陷作用是在印支地块旋转挤出相关的左行旋转力和东侧古南海俯冲产生的近南南东向拉伸力联合作用下发生的,而晚渐新世盆地伸展作用的主要构造动力是南海海底扩张;认为岩石圈热状态直接制约了上地壳伸展方式,北部坳陷带在相对冷岩石圈环境下发生伸展裂解,形成以半地堑构造为主的单断式裂陷带,而中央坳陷带在相对热岩石圈环境下发生伸展裂解,形成由半地堑和地堑组成的复式裂陷带。
李绪宣钟志洪董伟良孙珍王良书夏斌张敏强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岩石圈伸展
Dynamics Analysis of the Baiyun Sag in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North of the South China Sea被引量:13
2008年
摘要:Baiyun 下垂是在珍珠河嘴盆的斜坡上发展的深的。它水平地作为合成 graben 发生,并且由二亚 sags 对亚 sags 构成低高举。垂直地,沉积建筑学能被划分成三层,即底部,在中间的差错可锻的拉长层和顶上的 draping 层上的指责的层。sag 的主要 rifting 阶段应当被可锻的扩展描绘并且外壳变瘦。特殊变丑模式可能被归因于事实 Baiyun 下垂位于弱地区,使 sag 成为了一个强烈使变形的区域,由极大地变瘦的岩石圈和活跃 magmatism 描绘了的先存在的转移地区。在 Baiyun 下面的高度升起的披风下垂应该是为可锻的变丑负责的重要机制,它引起了上面的披风的部分融化。Upwelling 到上面的外壳和沉积的层,部分融化材料提供了 extensional 紧张并且引起了非指责的垂直沉淀。岩浆在 rifting 的第一个阶段以后在转移地区下面被收集,并且沿着趋势 NW 基础差错在对对 sag 和 upwelled 的 ENE 和 WSW 部分的扩展垂直的一个方向旁边地转了,在的地方趋势 WNW 砍差错在群发展了。指责的活动和 Baiyun 的沉积历史下垂可能被海洋山脉影响了在 24 妈和海地板在 16 妈附近传播的停止附近跳。
SUN ZhenZHONG ZhihongZHOU DiPANG XiongHUANG ChunjuCHEN ChangminHE MinXU Hehua
莺歌海盆地的构造反转作用及其油气勘探意义被引量:7
2007年
莺歌海盆地是北西走向红河断裂带末端在第三纪走滑运动形成的扭张性断陷盆地,控制盆地形成演化的构造动力在早—晚渐新世和中—晚中新世发生了改变,导致盆地内部发生了两期性质不同的构造反转作用。晚渐新世—中中新世期间的构造反转表现为轴向近南北的褶皱变形和沉降中心向东南方向的迁移,晚中新世至今的构造反转使盆地西北边缘的北东走向断裂发生反转逆冲。晚渐新世—中中新世构造反转作用导致盆地西北部和中南部的油气聚集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钟志洪李绪宣孙珍张敏强
关键词:莺歌海盆地油气聚集
琼东南盆地新生代发育机制的模拟研究被引量:36
2008年
琼东南盆地是南海西北陆缘上一个北东走向的伸展裂陷带,向西与北西走向的莺歌海盆地相接,因此其构造演化包含了较多红河断裂走滑活动的信息。综合地质分析与物理模拟实验,我们发现琼东南盆地的发育既受控于南海北部陆缘的南东向—南南东向伸展作用,而且受到红河断裂左行走滑作用的控制和影响。其中,中央坳陷带主要受控于南东至南南东向的伸展作用;南部坳陷带的发育主要受控于琼东南盆地的伸展及其沿北北西向边界断裂右行走滑作用的构造叠加;而北部坳陷带的发育主要受控于北西向断裂左行走滑作用。红河断裂左行走滑作用可能开始于晚始新世,晚于琼东南盆地的伸展裂陷作用,且早期走滑速率应小于琼东南盆地的伸展速率,早渐新世(T70)以后红河断裂左行走滑速率大于琼东南盆地伸展速率,导致琼盆西段的褶皱反转,以及一组北西—北北西走向张剪断裂的发育。
谢文彦张一伟孙珍姜建群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物理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