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2-1019)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熊颖刘宁朴张风周海英徐军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黄斑
  • 4篇黄斑变性
  • 3篇新生血管
  • 3篇新生血管化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化
  • 3篇疗法
  • 3篇脉络膜
  • 3篇脉络膜新生血...
  • 3篇脉络膜新生血...
  • 3篇化学疗法
  • 3篇光化学疗法
  • 2篇视网膜
  • 2篇年龄
  • 2篇年龄相关
  • 2篇年龄相关性
  • 2篇年龄相关性黄...
  • 2篇网膜
  • 2篇相关性黄斑变...
  • 2篇光动力

机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刘宁朴
  • 4篇熊颖
  • 3篇周海英
  • 3篇张风
  • 3篇杨秀芬
  • 3篇徐军
  • 2篇马凯
  • 2篇高丽琴
  • 1篇张宁
  • 1篇樊文英
  • 1篇陈轶
  • 1篇刘守彬
  • 1篇韩毳
  • 1篇杨庆松

传媒

  • 3篇中华眼底病杂...
  • 2篇国际眼科纵览
  • 1篇眼科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年份

  • 1篇2008
  • 6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玻璃体手术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玻璃体积血被引量:3
2008年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在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高达15.5%,其中0.6%~6.O%的患者并发玻璃体积血。为了观察玻璃体手术治疗AMD并发玻璃体积血的疗效,我们对2002年至2007年在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因AMD并发玻璃体积血接受玻璃体手术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总结,现报告如下。
徐军樊文英马凯杨秀芬刘宁朴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
牛眼样黄斑病变被引量:1
2007年
牛眼样黄斑病变最初是用来描述氯喹中毒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征,即黄斑区周围出现环形色素脱失。后来用于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疾病的描述,目前其作为一种特征性的眼底改变用于多类疾病的描述。本文介绍引起牛眼样黄斑病变的一些眼底疾病如药物中毒性视网膜病变、黄斑营养不良、视网膜色素变性、陈旧性黄斑裂孔等的研究进展。
杨秀芬刘宁朴
关键词:黄斑营养不良视网膜色素变性
光动力疗法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至2006年2月经PDT治疗后随访≥6个月的93例(98只眼)湿性AMD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其治疗前后的视力、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吲哚氰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图像特征。结果PDT治疗后6个月,患者视力稳定不变的有59只眼(60.2%),视力提高的有21只眼(21.4%),视力下降的有18只眼(18.3%)。经FFA检查发现CNV复发且重复治疗者有54只眼(55.1%);重复治疗时间:1个月者1只眼,3个月者24只眼,6个月者15只眼,9个月者6只眼,〉12个月者8只眼。54只眼重复治疗次数:2次40只眼,3次12只眼,4次2只眼,平均治疗次数为1.7次。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病例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PDT是治疗CNV的安全、有效方法,但需反复治疗。
张风周海英熊颖高丽琴陈轶
关键词: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化光化学疗法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遗传学研究
2007年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一类多因子遗传性疾病,其发生可能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类复杂遗传模式疾病存在着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非共线性,使得对这类疾病的病因分析比较困难。本文从双生子研究、家系研究、人种研究、致病基因研究等角度介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杨秀芬刘宁朴徐军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中心晕轮状黄斑营养障碍家系的临床研究和致病基因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报道一个少见的中国人中心晕轮状黄斑营养障碍家系,通过候选基因突变分析探讨该家系发病的分子遗传学基础。设计病例系列和突变分析。研究对象中心晕轮状黄斑营养障碍一家系。方法43位家庭成员接受家系调查和临床检查。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序列测定技术对候选基因GUCAlA、RDS和ELOVLA全部外显子和邻近内含子进行检测。主要指标临床特征和基因序列测定。结果家庭成员连续三代发病,共发现患者7人,男女共患,患者双眼发病,病变局限于后极部,呈进行性发展。早期患者视力正常.黄斑区轻度色素变动,随病情进展出现黄斑萎缩。视网膜电图显示视锥细胞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GUCAIA、RDS和ELOVIA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和邻近内含子未检出致病性突变。3名患者和3名正常人在RDS基因第一外显子出现杂合或纯合558C>T(Val106Val)多态性改变。结论该家系患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表现符合中心晕轮状黄斑营养障碍的基本特征,临床表型与GUCAIA、RDS和ELOVLA基因编码序列无关。
张宁韩毳马凯徐军刘守彬杨庆松熊颖刘宁朴
关键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突变分析
病理性近视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光动力疗法治疗后光相干断层扫描观察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评价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在病理性近视(PM)所致的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光动力治疗(PD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比分析25例PM患者28只患眼PDT治疗前后OCT图像中黄斑区视网膜高度及CNV复合体厚度,观察CNV与黄斑中心凹的关系。结果治疗前22只眼表现为CNV伴视网膜神经上皮水肿;2只眼为CNV合并神经上皮浆液性浅脱离;6只眼为CNV合并有视网膜层间出血。17只眼CNV位于中心凹处,11只眼位于中心凹旁。治疗后CNV强反光团逐渐缩小,神经上皮水肿或出血吸收,黄斑视网膜高度和CNV复合体厚度均显著降低(P值分别为0.02、0.03)。CNV复发表现为OCT图像中强反光团扩大,神经上皮水肿增厚,伴或不伴视网膜层间出血。结论OCT检查对于判定PM所致CNV的活动性以及决定是否进行PDT治疗和重复治疗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周海英张风熊颖
关键词:光化学疗法光相干断层扫描
光动力疗法治疗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初步报告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治疗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RAP)的短期效果。方法回顾分析PDT治疗RAP患者7例9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Ⅰ期3只眼,Ⅱ期4只眼,Ⅲ期2只眼。PDT治疗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后随访观察3~20个月。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行视力、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以及光相干断层扫描(0CT)检查。结果视力提高≥2行者4只眼,视力稳定及变化在1行之内者3只眼,视力下降≥2行2只眼。FFA和(或)ICGA检查显示,3只眼新生血管渗漏停止,4只眼仍有渗漏,2只眼渗漏扩大。结论PDT可以在短期内减轻RAP患眼新生血管渗漏,促进视网膜水肿消退,延缓视力下降。
高丽琴张风熊颖周海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