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军区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十一五”计划课题(06Z37)

作品数:17 被引量:88H指数:6
相关作者:周晓军王建东董迎春马恒辉盛蓁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十一五”计划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胃癌
  • 5篇受体
  • 5篇受体酪氨酸激...
  • 5篇组织化学
  • 5篇临床病理
  • 5篇免疫
  • 5篇免疫组织
  • 5篇免疫组织化学
  • 5篇酪氨酸
  • 5篇酪氨酸激酶
  • 5篇激酶
  • 5篇氨酸
  • 5篇病理
  • 4篇直肠
  • 4篇实时定量RT...
  • 4篇细胞
  • 4篇结直肠
  • 4篇EPHA7
  • 3篇直肠癌
  • 3篇肿瘤

机构

  • 16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周晓军
  • 12篇王建东
  • 11篇董迎春
  • 10篇马恒辉
  • 7篇李国立
  • 7篇盛蓁
  • 6篇王绪林
  • 5篇周航波
  • 4篇饶秋
  • 4篇陆珍凤
  • 3篇吴波
  • 3篇周志毅
  • 3篇潘敏鸿
  • 2篇李宁
  • 2篇黎介寿
  • 2篇卢光明
  • 2篇章如松
  • 2篇范朝纲
  • 1篇杜军
  • 1篇王海

传媒

  • 10篇医学研究生学...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东南国防医药

年份

  • 3篇2010
  • 8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phA1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EphA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检测EphA1在肠癌细胞系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甲基化状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E-phA1蛋白在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EphA1在肠癌细胞中不同程度表达,并存在甲基化。EphA1 mRNA在癌旁正常黏膜和肿瘤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6)。EphA1蛋白在肠腺瘤中弥漫强阳性,在癌组织中主要为低或缺失表达,低表达多见于低分化腺癌(P=0.027)、伴有更深的肠壁浸润深度(P=0.002)和淋巴结转移患者(P=0.019)。EphA1下调多见于中晚期病例(P=0.002),下调较上调患者预后不良。结论 EphA1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一定肿瘤抑制作用,有可能成为预测结直肠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新指标。
王建东董迎春周晓军盛蓁章如松马恒辉陆珍凤卢光明
关键词:受体酪氨酸激酶结直肠癌实时定量RT-PCR甲基化
EphB1在结直肠癌中的差异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2008年
通过检测结肠癌细胞系和结直肠癌组织中EphB1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和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情况,探讨EphB1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结直肠癌的基因治疗寻找新的靶基因.取5株结肠癌细胞系和61例配对液氮冻存及对应石蜡包埋组织,运用实时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EphB1 mRNA和蛋白质表达;同时对mRNA表达下调标本进行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检测.结果显示,5株结肠癌细胞系中EphB1 mRNA均有表达,并且表达存在差异;61例结直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黏膜相比,EphB1 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存在差异.EphB1 mRNA在31.1%(19/61)的癌组织中下调,52.5%(32/61)上调,EphB1 mRNA低表达和组织分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EphB1蛋白在正常肠黏膜和部分肿瘤细胞中呈阳性表达,下调表达62.3%(38/61),上调表达24.6%(15/61);EphB1蛋白的低表达和组织分化(P=0.033)、浸润深度(P=0.038)、性别(P=0.028)以及部位(P=0.039)间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发现EphB1mRNA下调表达不是由DNA转录起始点上游的CpG岛甲基化现象引起.上述实验结果说明,EphB1的低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化和浸润深度有关,可能在结直肠癌发生和进展过程中发挥肿瘤抑制作用.
盛蓁王建东董迎春马恒辉陆珍凤周晓军
关键词:结直肠癌实时定量RT-PCR免疫组织化学
坏死性涎腺化生的临床病理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坏死性涎腺化生(N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复习3例NS的临床资料,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和人乳头瘤病毒(HPV)原位杂交。结果:NS的组织学特点包括:唾液腺的凝固性坏死、导管上皮鳞化、邻近黏膜上皮的假上皮瘤样增生、间质黏液变性以及唾液腺慢性肉芽肿性炎。NS细胞形态温和,保留了完整的小叶结构,病程有自限性。鳞化的导管上皮表达CK-HMW、P63,不表达CK20、Calponin和S-100。3例NS行HPV原位杂交未见阳性表达。结论:正确的诊断NS这一良性的、具有自愈倾向的炎性病变,可以避免不恰当的治疗。
王海周晓军吴波马俊青金行藻周航波马恒辉王建东
关键词:炎症
胃癌细胞系和胃癌组织中EphA7基因的高甲基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7年
背景与目的:启动子区CpG岛高甲基化是导致基因转录水平下调的重要表观遗传学机制,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EphA7基因在部分胃癌中表达下调。本研究探讨EphA7基因下调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株胃癌细胞及62例胃癌标本中EphA7基因甲基化状态。采用同位素掺入方法对胃癌细胞系的EphA7基因表达进行半定量RT-PCR测定;利用亚硫酸氢钠处理DNA后,进行DNA测序和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结果:对胃癌细胞系亚硫酸氢钠修饰后DNA测序发现,在EphA7基因启动子区内CpG岛存在超甲基化现象,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胃癌标本证实,在部分胃癌组织中存在高甲基化。高甲基化与胃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P=0.03)。结论:高甲基化是导致该基因下调的机制之一。EphA7基因在胃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
王建东李国立马恒辉王绪林盛蓁饶秋潘敏鸿周志毅董迎春周晓军
关键词:EPHA7胃癌细胞系胃癌高甲基化
胃癌细胞中EphA7蛋白高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了解EphA7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等方面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方法对胃癌组织及其正常黏膜中受体酪氨酸激酶EphA7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对52例胃癌标本检测发现,EphA7蛋白表达水平在不同患者的胃癌组织和正常黏膜细胞中呈不同形式的分布。比较EphA7蛋白在胃癌细胞和正常黏膜细胞中的表达阳性率和强度,可将胃癌分为高表达和非高表达两组。统计学分析发现,EphA7蛋白高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有关(P=0.016)以及与肿瘤分期有关(P=0.033)。结论:EphA7蛋白表达水平在胃癌患者中分布不同。EphA7蛋白高表达在胃癌的发病和疾病进展中可能发挥着一定作用。
王建东李国立马恒辉周航波王绪林盛蓁饶秋潘敏鸿周志毅董迎春周晓军
关键词:EPHA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胃癌
肾损伤因子-1在肾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肾损伤因子-1(KIM-1)在原发性和转移性肾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取136例肾脏肿瘤,包括原发性肾透明细胞癌63例,乳头状肾细胞癌22例,肾嫌色细胞癌13例,肾嗜酸细胞腺瘤7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7例和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24例,用KIM-1和肾特异性钙黏蛋白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并分析其表达与透明细胞癌分级和分期关系。结果KIM-1在原发性肾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和转移性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率分别是77.8%(49/63)、90.9%(20/22)、1/13、7/7和87.5%(21/24),7例嗜酸细胞腺瘤均阴性。在原发性’肾透明细胞癌中,KIM-1弥漫阳性表达更易发生于Furhman细胞核Ⅲ/Ⅳ级的病例(P=0.010)。肾特异性钙黏蛋白主要表达于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腺瘤。结论KIM-1仅表达于损伤的近曲小管和由其起源的肿瘤,对原发性和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及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肾特异性钙黏蛋白合用可以提高原发性肾脏上皮性肿瘤组织学分类的准确性和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率。
董迎春吴波王建东饶秋马恒辉章如松周航波陆珍凤周晓军
关键词:肾肿瘤肿瘤肿瘤多原发性肿瘤转移
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被引量:5
2010年
肾源性系统性硬化症(nephrogenic systemic fibrosis,NSF)是发生在肾功能不全患者因注射MRI造影剂而引发的系统性硬化症,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但以下肢为首发。初发症状为皮肤红斑、僵硬,病情进展累及全身多个器官,最终因器官衰竭而死亡。皮肤活检示真皮层内大量胶原和纤维组织增生,确诊需结合临床病史与组织病理学综合考虑。其发生机制,目前还无较明确而有力的证实。文中就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发生机制等进行综述。
安晓静刘冲石群立
关键词: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造影剂
受体酪氨酸激酶EphA7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基因是受体酪氨酸激酶(RTK)基因家族中最大的亚族。文中通过CpG岛高甲基化是导致EphA7基因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下调的重要机制。检测EphA7基因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对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意义。方法:利用荧光标记探针进行实时定量RT-PCR,测定62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非癌组织标本中EphA7 mRNA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学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EphA7基因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中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结果:EphA7基因表达水平在不同胃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和癌旁非癌胃黏膜中呈现差异性表达。根据EphA7在癌组织和癌旁非癌胃黏膜中的表达水平,可分为3种类型:正常黏膜/癌组织mRNA表达比值(N/T)(0.5为表达上调(22/62),(2为表达下调(27/62),介于0.5和2之间为表达无差异(13/62)。EphA7 mRNA表达与患者年龄有关(P=0.030),亦与肿瘤分期有关(P=0.031)。EphA7表达上调与肿瘤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P=0.063)。结论:EphA7基因表达水平在不同的胃癌患者中有很大差异。EphA7基因表达上调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和疾病进展中起一定作用。
王建东李国立马恒辉王绪林盛蓁饶秋潘敏鸿周志毅董迎春周晓军
关键词:EPHA7受体酪氨酸激酶胃癌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实体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9年
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分子遗传学技术,荧光原位杂交(FISH)是利用荧光标记DNA探针来检测细胞内染色体异常的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可检测基因缺失、扩增、异位等异常,并结合组织形态学,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文中主要综述其在实体瘤诊断方面的一些应用。
杜军周晓军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FISH肿瘤
结直肠原发性腺鳞癌的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原发性腺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发生、生物学行为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光镜、免疫组化标记及HPV原位杂交技术对5例发生于结肠的腺鳞癌进行临床组织病理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3例,女2例,平均51岁。肿瘤位于结肠肝曲、脾曲、横结肠和乙状结肠距肛门12cm及14cm处。主要症状为便血、腹痛、腹泻和消瘦。4例患者分别死于术后12、21、22和33个月,1例术后3个月生存。镜下癌组织有腺癌和鳞癌成分共同组成,可见两种成分的移行。鳞癌细胞表达CK5/6、34βE12和p63,而腺癌细胞均阴性表达。腺癌细胞均表达CDX-2,鳞癌细胞弱阳性或阴性表达,二者均不表达TTF-1。原位杂交显示HPV6/11和HPV16/18均阴性。结论结直肠原发性腺鳞癌是肠道恶性肿瘤的罕见类型,组织起源尚无定论,临床预后较单纯腺癌差。HPV6/11和HPV16/18感染与结直肠腺鳞癌的发生关系还难以明确。
董迎春周航波周晓军王建东盛蓁陆珍凤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原发性腺鳞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原位杂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