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333)
- 作品数:50 被引量:3,025H指数:25
- 相关作者:封志明杨艳昭谢高地肖玉鲁春霞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稻田气体调节功能形成机制及其累积过程被引量:12
- 2005年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形成机制以及人类活动的干扰如何影响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实现是今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的一个重点。选取上海市奉贤县五四农场的一块农田生态系统,研究其气体调节功能形成和累积过程,同时研究人类干扰(施氮肥)对农田气体调节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施肥量对稻田气体调节功能形成和累积过程以及价值累积过程产生较大影响。在所有施肥处理中,施肥量最高的N 4处理提供最高的气体调节功能价值,为1.98×104yuan.hm-2。因此通过微观实验可以研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形成机制和累积过程,并可研究人类干扰造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物质量和价值量的变化。
- 肖玉谢高地鲁春霞吕耀
- 关键词:稻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温室气体
- 长江流域陡坡耕地持续利用研究被引量:4
- 2004年
- 基于县域坡耕地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分析了长江流域15°以上陡坡耕地资源数量与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当前不合理开发利用所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从不宜耕种部分生态退耕和不退耕部分治理改造两个方面对长江流域陡坡耕地资源持续利用进行探讨,确定了近期合理的生态退耕规模与科学退耕方式,并分析比较了未退陡坡耕地治理改造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与耕作措施的适用性与效果。
- 刘新卫张定祥
- 关键词:陡坡耕地生态退耕长江流域
- 资源科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与建设途径被引量:26
- 2003年
- 资源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资源的形成、演化、质量特征与时空分布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之相互关系的科学。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与分支学科主要包括理论资源学、综合(基础)资源学、部门(应用)资源学与区域资源学,其中,综合资源学可以续分为7个资源学科,部门资源学可以续分为9个资源学科;理论资源学作为资源科学通论,区域资源学作为资源科学在具体区域的实际应用,都可做出进一步续分;由此提出了资源科学学科体系发展的三维结构网络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高等院校资源科学的专业设置、学位体系与课程设计,提出整合现有分列的资源科学研究内容,在国家“学科分类与代码”和“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增列资源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门类;高等院校的资源与环境学院,在资源科学之下可以设立资源科学、资源技术与资源管理3个本科专业,并招收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以此推动资源科学学科体系的发展与高级资源科学人才的培养工作。
- 封志明
- 关键词:资源科学教育体系自然资源
- 从国外食物消费的发展进程看中国小康社会的食物消费被引量:23
- 2004年
- 文章以恩格尔系数、人均国民收入、食物消费结构与膳食营养水平为主要指标,分析了部分国家食物消费的发展历程及其处于小康阶段的食物消费水平,讨论了中国食物消费的发展阶段及未来小康社会的食物消费与粮食需求。中外对比研究表明:中国刚刚跨入小康生活的门槛,与中下等发达国家相比,恩格尔系数和人均国民收入差距较大,由小康社会走向富裕生活,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的食物消费数量已基本能够满足需要,但就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而言,动物性食物比重过低、优质蛋白质不足;无论是能量、蛋白质,还是脂肪,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研究认为,中国人多地少、粮食紧张,农业自然资源利用面临人口增加与消费扩张的双重压力,日本的动植物并重型食物发展模式更具借鉴意义;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改善膳食结构、提高营养水平完全有赖于中国土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的建设与提高。
- 史登峰封志明
- 关键词:食物消费小康生活资源基础
- 中国地形起伏度及其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被引量:440
- 2007年
- 基于人居环境自然评价的需要,运用GIS技术,采用窗口分析等方法,提取了基于栅格尺度(10km×10km)的中国地形起伏度,并从比例结构、空间分布和高度特征3个方面系统分析了中国地形起伏度的分布规律及其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中国的地形起伏度以低值为主,63%的区域低于1(相对高差≤500m);空间分布呈现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格局;随着经度和纬度增高,地形起伏度呈逐渐下降趋势,28oN、35oN、42oN纬线和85oE、102oE、115oE经线上的地形起伏度符合中国三大阶梯的地貌特征;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地形起伏度呈现逐渐升高趋势。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的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密度有较好的对数拟合关系,拟合度高达0.91;全国85%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地形起伏度小于1的地区,在地形起伏度大于3的地区居住的人口总数只占全国0.57%。中国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区域差异显著,东北、华北、华中和华南等地相关性显著,内蒙古与青藏地区几乎不存在相关性。
- 封志明唐焰杨艳昭张丹
- 关键词:地形起伏度人口分布GIS
- 现阶段中国不同尺度的粮食减产类型分析被引量:7
- 2006年
- 中国粮食产量自1998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后连续下降,2003年粮食产量降至1998年后最低点。本文选取1998和2003年为典型年份,从国家、省级、县域3种尺度对中国粮食减产进行研究。通过建立粮食生产变化模型,分别计算了播种面积和单产变化导致的粮食产量变化量,分析了二者对粮食产量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中国不同尺度粮食减产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①在国家尺度,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都在降低,粮食减产量的79.3%是粮食播面减少导致的,播面减少是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②在省级尺度,我国有28个省级单位粮食产量在减少,总体上减产省级单位粮食播面和单产都在减少,减产量的80.7%是播种面积减少导致的,播面减少是省级单位减产的主要原因;③我国粮食主产区的13个省级单位都在减产,减产量占减产省级单位总减产量的68.89%,总体上粮食主产区粮食播面和单产都在减少,减产量的68.8%是播种面积减少导致的,播面减少是粮食主产区减产的主要原因;④我国县域单元中粮食减产县(市)数量占县(市)单元总量的79.44%,总体上减产县(市)播种面积和单产都在降低,减产量的75.9%是播种面积减少导致的,播面减少是县(市)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
- 张晶封志明杨艳昭
- 西北地区县域农业水资源平衡问题研究被引量:8
- 2005年
- 水土资源不匹配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自然本底,加之人口大量增加和经济高速发展的驱动,使得西北地区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论文系统分析了县域单元农业水资源平衡的两个层次及其计算方法,并对西北地区314个县域单元进行了实证研究。天然状态下农田水量平衡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各个县域单元降水均不能满足各种作物的水分需求,亏水为水量平衡的首要特征。就各省而言,新疆为亏水量最高的省份,其多年平均作物亏水量达628.02mm,陕西最小,其值为87.51mm。人工状态下水土资源平衡模型结果表明:受灌溉水平的影响,西北地区各个县域单元水量平衡差异明显。各省份中,新疆水土资源利用处于水少地多的超量承载状态,其它各省灌水量略有盈余,灌溉面积的扩大尚有一定潜力。
- 杨艳昭封志明刘宝勤
- 关键词:水资源平衡需水量
- 区域农业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空间尺度效应分析——以京津冀地区为例被引量:9
- 2006年
- 根据农业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任务、利用方式及区域资源特征,构建了区域农业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的空间层次结构。在此基础上,以京津冀地区为例,通过建立不同利用方式、不同层次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层次系统进行了评价。利用评价结果,系统分析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空间尺度效应,相应提出了不同层次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和途径。
- 周小萍陈百明王秀芬
- 关键词:农业土地可持续利用
- 粉煤灰在结缕草草坪建植期杂草防除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
- 2005年
- 通过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研究了结缕草种子在粉煤灰以及大田土壤中的发芽率,分析了结缕草草坪建植期使用粉煤灰控制杂草的效果.结果表明:粉煤灰盆栽结缕草的发芽率为83%,大田土壤盆栽的发芽率为84.33%;在结缕草建植期使用粉煤灰覆盖控制杂草效果明显,且厚度以2cm左右为宜,杂草控制率可达96%以上.本试验的研究结果对综合利用粉煤灰,解决粉煤灰环境污染和占地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 方玉东封志明胡业翠
- 关键词:粉煤灰盆栽试验草种草坪建植
- 中国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趋势分析与数据重建:1949~2003被引量:220
- 2005年
- 由于统计方面的原因,1949年以来中国耕地资源数量变化至今尚没有一个客观的描述。针对该问题,论文对1949~2003年不同时期不同来源的耕地数据系列进行分析,认为统计数据存在问题较多的时期为1960~1985年,并采用粮食产量对耕地面积进行了分时期的反演,对于1986~1996年间的耕地数量则按照全国土地利用详查统一到1996年的结果再进行反推,由此重新刻画建国以来中国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趋势和特征,并结合不同时段耕地相关政策对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49年以来中国耕地资源数量呈现波动性变化,但在1979年之前总体上是增加的,自20世纪80年代起呈现缓慢下滑,1999年后由于生态退耕等原因引起耕地数量迅速减少,由此导致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与耕地安全问题值得关注。在经过一段快速的大规模生态退耕时期后,中国生态退耕速度将逐步趋缓,耕地安全与粮食安全将会成为影响中国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问题,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势必将贯彻下去,预计2010年后中国的耕地资源数量将趋于稳定。
- 封志明刘宝勤杨艳昭
- 关键词:土地利用中国耕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