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30005)

作品数:15 被引量:57H指数:4
相关作者:汤勇陶素连简弃非陆龙生刘彬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电子电信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2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4篇热柱
  • 4篇传热
  • 3篇电池
  • 2篇英文
  • 2篇有限元
  • 2篇燃料电池
  • 2篇微反应器
  • 2篇毛细芯
  • 2篇沟槽
  • 2篇传热性
  • 2篇传热性能
  • 1篇电化学治疗
  • 1篇动态特性
  • 1篇镀铜
  • 1篇多孔金属
  • 1篇虚拟区域法
  • 1篇循环性能
  • 1篇阳极
  • 1篇遗传算法
  • 1篇遗传算法优化

机构

  • 10篇华南理工大学
  • 4篇广东水利电力...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广东技术师范...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6篇汤勇
  • 4篇陶素连
  • 3篇简弃非
  • 2篇吴昊
  • 2篇陆龙生
  • 2篇刘彬
  • 2篇周钦河
  • 1篇何秋梅
  • 1篇汤兴贤
  • 1篇潘敏强
  • 1篇王帅
  • 1篇梅德庆
  • 1篇江帆
  • 1篇袁伟
  • 1篇唐彪
  • 1篇张春良
  • 1篇万珍平
  • 1篇吴世枫
  • 1篇屈修明
  • 1篇刘宾虹

传媒

  • 4篇Transa...
  • 3篇江西师范大学...
  • 2篇机床与液压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表面工程
  • 1篇低温工程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的PEMFC动态特性仿真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针对一辆小型燃料电池电动车的2 k W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动力系统,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建立其电压输出特性模型,将PEMFC部分实测数据作为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对其进行训练,利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对电堆电压输出特性进行预测,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网络预测的输出电压与实测输出电压之间的最大相对误差均保持在4%之内.
简弃非吴昊
关键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
加工参数对热柱蒸发端微沟槽形貌的影响
2013年
犁切挤压加工的微沟槽具有很好的强化沸腾及冷凝效果。提出了热柱蒸发端微沟槽加工的实验过程,建立了犁切挤压刀具加工微沟槽的有限元模型。利用deform软件模拟犁切挤压刀具加工热柱蒸发端的正交微沟槽,分析了微沟槽的成形机理。结果表明犁切挤压深度和进给量对微沟槽表面形貌有很大的影响。在加工环状沟槽时表面形成了U形沟槽及V形沟槽。最后加工径向沟槽时表面形成了正交的中间凹陷四周隆起的微沟槽。
陶素连周钦河
关键词:热柱有限元
高比表面积金属纤维多孔材料的低温固相烧结成形(英文)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低温固相烧结工艺LTSS制备一种高比表面积金属纤维多孔材料。首先,采用化学镀铜工艺在切削加工的不锈钢纤维表面镀覆一层具有粗糙表面形貌的铜,然后将该镀铜纤维在氢气保护氛围下于800°C保温1h完成低温固相烧结成形。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可以获得一种具有复杂表面形貌以及高比表面积(>0.2m2/g)的新型金属纤维多孔材料(SMFM)。利用SEM及BET表征手段研究LTSS工艺中烧结温度对烧结样本表面形貌以及比表面积的影响规律,发现烧结过程中对纤维表面微结构的破坏是造成SMFM比表面积损失的重要原因。实验得出理想的烧结温度为800°C。
唐彪汤勇周蕤陆龙生刘彬屈修明
关键词:化学镀铜表面形貌比表面积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Velocity Distribution among Microchannels with Bifurcation Structures as Manifolds
Manifold structure shows important effects on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among parallel microchannels.The bifur...
Xiaoling Wei 1
盲孔铜集流体制备及其对硅基阳极循环性能的改善(英文)被引量:1
2013年
为提高硅基阳极的电化学性能,采用激光加工制备表面具有盲孔的铜集流体。将具有盲孔的铜集流体及表面光滑的铜集流体制成电极片,并组装成纽扣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与表面光滑的铜集流体相比,多孔铜集流体显示出性能优势。电压—容量曲线表明,带有盲孔的集流体可以保持电极结构,进而保证较小的界面接触电阻。结果表明:多孔铜集流体可以提高硅基阳极的循环性能和库伦效率。
汤兴贤刘崴叶邦彦汤勇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集流体循环性能
多孔金属纤维烧结毡的制造、表征及其用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传质控制介质的特性(英文)被引量:3
2013年
基于多齿刀具切削连续型金属长纤维及高温固相烧结技术,对多孔金属纤维烧结毡(PMFSF)的制造工艺、表征及性能进行研究,并将其应用于被动式自呼吸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作为传质控制介质以缓解甲醇穿透而造成的负面影响。与商业化多孔金属纤维烧结毡相比,利用该工艺制得的PMFSF具有较大孔径,孔径分布呈现多峰极化特性,纤维呈随机非规则排列,表面粗糙,因而可获得较大的传质阻力及疏水性。结果表明,采用PMFSF作为电池阳极传质控制介质,能够实现反应物和产物传递过程的平衡管理,因而使电池性能得到显著提升。当PMFSF的孔隙率为70%,甲醇浓度为4mol/L时,电池的性能达到最优。
袁伟汤勇杨晓军刘彬万珍平
关键词:多孔金属金属纤维孔径分布燃料电池
微凸台阵列型重整微反应器的传热传质特性被引量:1
2011年
针对带微凸台阵列结构的重整制氢微反应器的流体传热传质问题,建立微通道传热传质理论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不同微凸台阵列结构和排布方式微通道的流体传热传质进行数值模拟,并研究在低雷诺数条件下不同微通道结构对微通道摩擦系数和努塞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气体入口速度增大,通道摩擦系数减小,努塞尔数增加;当气体入口速度相对较小时,反应器微凸台阵列高度及横向中心间距的差异对努塞尔数影响不大;当气体入口速度相对较大时,随着微凸台阵列纵向和横向中心间距的增加,摩擦系数减小,随着微凸台高度的增加(除1.3mm以外),摩擦系数和努塞尔数均先增后降.研究成果为带微凸台阵列结构重整制氢微通道反应器的设计和制造提供理论依据.
钱淼梅德庆刘宾虹陈子辰
关键词:微反应器重整制氢传热传质
热柱复合毛细芯的成形工艺及其优化被引量:4
2011年
针对当前微电子芯片的高热流密度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复合毛细芯结构的热柱.其成形工艺为利用犁切-挤压的方法加工热柱蒸发端和冷凝端表面的交错微沟槽,然后在微沟槽表面烧结一层铜纤维.文中通过综合分析热柱毛细芯的成形过程,研究犁切-挤压参数对热柱蒸发端微沟槽成形的影响,以及烧结参数对烧结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柱毛细芯微沟槽的成形过程中,犁切-挤压深度和沟槽间距共同决定了微沟槽的形貌;犁切-挤压深度越大,微沟槽表面形貌越好;沟槽间距只有在一定范围内时才能形成较好的表面形貌;当径向自动进给量为0.45mm/r、径向微沟槽夹角为3°、螺旋状与径向犁切-挤压深度均为0.3mm时,可获得最优的蒸发沸腾微沟槽结构;当螺旋状犁切-挤压深度为0.3mm、自动进给量为0.50mm/r、轴向微沟槽间距为(1/180)rad时,可获得最优的冷凝强化微沟槽结构;当烧结温度为950℃、烧结时间为60m in、升温速率为5℃/s时,烧结层的烧结性能最优,和管壁结合的能力最强.
陶素连汤勇
关键词:热柱毛细芯铜纤维
直流式低速风洞收缩段收缩曲线的仿真分析被引量:27
2012年
风洞收缩段的收缩曲线设计是直流式低速风洞设计至关重要的部分,直接影响试验段核心区域的气流品质。使用Matlab绘制了现行的维氏曲线、双三次曲线、五次方曲线及6种五次方曲线的改进形式,比较它们在轮廓上的差别,并初步预测它们对风洞气流品质的影响。利用Fluent软件对比分析不同收缩曲线的直流式低速风洞模型的收缩段和试验段风速轮廓,综合比较了不同风洞模型试验段核心区域气流的动压系数、速度不均匀度和轴向静压梯度特性。结果表明:双三次曲线风洞模型综合性能最优,五次方曲线改进形f(ε)=x/L次之。
王帅刘小康陆龙生
紧急制动工况下汽车通风盘式制动器瞬态温度场分布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以某乘用车前轮采用的通风盘式制动器为研究对象,建立其热-结构耦合的3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直接耦合法对该通风盘式制动器在紧急制动工况下的瞬态温度场进行仿真分析,获得整个通风式制动盘和摩擦片在紧急制动过程中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及变化特性.结果显示:在整个紧急制动过程中,制动盘温度场的分布不是轴对称的,其在径向、周向及轴向3个方向上均存在着一定的温度梯度;制动盘的最高温度出现在1.91 s,最高温度为227.1℃.同时对该通风盘式制动器进行了与仿真分析相同制动工况下的台架试验,所获得的实验结果与仿真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仿真分析的有效性,为通风盘式制动器的设计及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简弃非吴昊
关键词:有限元温度场台架试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