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06J0322) 作品数:3 被引量:28 H指数:3 相关作者: 陈庆河 李本金 吕新 兰成忠 赵健 更多>> 相关机构: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福建省致病疫霉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及生理小种组成分析 被引量:15 2008年 为明确福建省致病疫霉的群体结构及其变化特点,对2001—2007年分离自11个市(县)的番茄和马铃薯产区的致病疫霉菌株进行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及生理小种测定。交配型测定的187个菌株中,181株为A1交配型,1株为A2交配型,1株为A1,A2交配型,1株为自育交配型,其余3株交配型未知。对187个菌株的甲霜灵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高抗、中抗和敏感菌株分别占97.3%、2.1%、0.5%。生理小种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11个抗性基因均可被克服,其毒性频率在3.3%~100%之间,51个菌株存在30个生理小种,其中小种3.7出现频率最高,为13.7%,是福建省优势生理小种类型;其次为小种3.4.7,发生频率为9.8%。 李本金 吕新 兰成忠 赵健 陈庆河 翁启勇关键词:致病疫霉 交配型 甲霜灵敏感性 生理小种 中国六省市致病疫霉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引起的晚疫病是严重为害马铃薯和番茄生产的真菌性病害之一。据报道晚疫病近几年再度流行与病菌群体结构的组成与变异有密切关系。为明确我国致病疫霉的... 李本金 吕新 兰成忠 赵建 邱荣洲 陈庆河 翁启勇关键词:致病疫霉 表现型 基因型 文献传递 福建省不同地区致病疫霉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正>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引起的晚疫病是严重为害马铃薯和番茄生产的真菌病害之一,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了解病原菌的群体遗传结构及其变异特点是控制该病害的基础,但目... 吕新 兰成忠 李本金 赵建 邱荣洲 陈庆河 翁启勇文献传递 福建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2008年 从150条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引物12条,对分离自福建省10个不同市(县)的番茄或马铃薯晚疫病标样中的63个致病疫霉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产生92条RAPD条带,其中85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检测率为92.4%。利用NTSYSpc Version 2.1软件对供试菌株间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系统树状图,供试63个菌株被划分为6个遗传聚类组,RAPD分组与菌株的地理来源、寄主均无明显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不同地区的致病疫霉菌株整体亲缘关系相近,但各菌株间存在遗传差异,病原菌随病果运输迁移及A2交配型的存在可能是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 吕新 兰成忠 李本金 陈庆河关键词:致病疫霉 晚疫病 RA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