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00548)
- 作品数:25 被引量:92H指数:5
- 相关作者:彭广能钟志军王玉飞于爽陈泽良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布鲁菌进化和分类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1
- 2011年
- 布鲁菌属革兰氏阴性兼性胞内寄生菌,能感染多种宿主动物和人。该属可分为6个典型种,包括羊种、牛种、猪种、沙林鼠种、绵羊附睾种以及犬种布鲁菌等。此分类是基于其致病性以及宿主偏好性的差异划分。尽管6个种通过传统表型试验能区分,但布鲁菌种内采用DNA-DNA杂交证明DNA同源性高度一致(相似性大于90%)。因此有人提议布鲁菌由单一种组成,即布鲁菌属中只有羊种布鲁菌,其他种都是羊种菌的生物亚型之一。然而基于其他分子技术的基因分型表明其DNA多态性表现明显,说明目前对这个种的分型还是比较准确。而最近分离的海洋种布鲁氏菌分离株(鳍型和鲸型)采用传统分型标准和一些特异的分子标记也证明这种分型比较正确。本文对目前布鲁菌种属进化和分类学进行综述,希望对研究其进化和分类有所帮助。
- 钟志军于爽徐杰王玉飞白耀霞陈燕芬付思美王同坤汪舟佳杜昕颖彭广能黄克和陈泽良
- 关键词:布鲁氏菌进化分类学
- 先天免疫受体在流产布鲁菌感染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 2015年
- 1绪论传统意义上的免疫系统在体内的有效免疫分先天和后天免疫应答。后天免疫同先天免疫应答相比,对病原菌作出的反应速度较慢,且只对特殊抗原作出反应并具有免疫记忆性。相反,先天免疫反应则迅速,且肩负着抵抗病原菌第一道防线的功能。先天免疫包括机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可溶性因子如补体蛋白,还包括多种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 徐晓阳陈琛于爽曹雪峰杨洋郑芸芸马晓平耿毅刘其积任志华彭广能钟志军
- 关键词:布鲁菌免疫逃避
- 犬瘟热病毒原液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2017年
- 为建立一种不提取病毒RNA,直接采用Taq 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样本上清液中犬瘟热病毒的方法。通过扩增CDV的NP基因部分片段构建重组质粒,建立Taq 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检测;比较了提取核酸后进行荧光定量RT-PCR与不提取核酸对原液进行荧光定量RT-PCR检测的结果,最后对疑似CDV病料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CDV质粒Taq Man荧光定量PCR检测灵敏度比普通PCR灵敏度高1 000倍。将核酸提取液和病毒原液稀释后用该研究建立的方法进行检测,最小检测稀释倍数分别为10~7和10~5,表明提取核酸后样本中的有效c DNA浓度比直接使用病毒原液检测高100倍。特异性和重复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良好且重复性较高。对97份临床病料进行检测,建立的方法共检出60份阳性,阳性检出率高于普通RT-PCR和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板,提取核酸法与原液法的一致率为100%。标准曲线分析表明,当病毒含量高于10~2拷贝·μL^(-1)时,与普通RT-PCR以及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板相比,CDV原液Taq 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技术阳性检出率更高、准确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魏斌田一男李平石梅曹雪峰肖启程涂蕊但佳明杨亭玉彭广能钟志军
- 关键词:犬瘟热病毒TAQ
- 布鲁氏菌非编码小RNA BSR1526突变株与过表达株的构建及毒力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为探讨非编码小RNA BSR1526在布鲁氏菌胞内生存中的作用,构建BSR1526突变株与过表达株并分析它们在模拟胞内环境和小鼠体内的存活能力。方法首先采用Northern blot和RT-PCR验证布鲁氏菌16M在体外刺激条件中BSR1526的转录;然后采用融合PCR构建BSR1526缺失株;将BSR1526插入到质粒pBBR1-MCS4中,电转入16M中构建过表达株16M-BSR1526;最后分析BSR1526缺失株和过表达株在模拟胞内环境以及小鼠体内的存活力。结果 BSR1526在布鲁氏菌16M中存在转录,且在不同刺激条件下转录水平不同。BSR1526缺失或过表达影响了布鲁氏菌16M在体外的生长能力,缺失后在热应激、氧化压力及酸性环境下的生存能力下降,在小鼠脾脏内的细菌数量显著下降,表明BSR1526影响了布鲁氏菌的毒力。结论非编码小RNA BSR1526影响着布鲁氏菌16M在胞内生存能力,缺失BSR1526后布鲁氏菌16M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下降,同时在小鼠体内的毒力下降。
- 徐晓阳欧红萍彭广能雷霜霜田一男曹雪峰王玉飞严光文钟志军
- 关键词:布鲁氏菌
- 不同种型布鲁菌标准株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探究不同种型布鲁菌标准株的基因组构成差异。通过布鲁菌全基因组DNA芯片技术对19株不同种型布鲁菌标准株进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结果显示:19株不同种型布鲁菌标准株之间存在大量缺失基因,同时发现一些基因以多拷贝形式存在。缺失基因的功能大致分为4类:信息储存和传递;胞内活动处理;营养代谢、功能未知或仅了解部分功能,共鉴定到这类基因211个。深入认识了19株不同种型布鲁菌标准株基因组组成上的差异,为我们进一步认识不同种以及亚型在毒力以及宿主特殊性提供了依据。大量缺失基因在19株布鲁菌标准株出现,构成了布鲁菌标准株不同种以及亚型之间的遗传学基础。
- 钟志军徐杰于爽王玉飞周冬生黄祥明乔凤曲勍杨洋罗永久刘学涵原慧陈燕芬黄克和陈泽良彭广能
- 关键词:比较基因组学
- 布鲁氏菌IV型分泌蛋白及其参与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7年
- 布鲁氏菌是一种胞内致病菌,主要寄生于宿主的滋养层细胞和巨噬细胞,能感染人、家畜和野生动物。动物感染后引起母畜的流产和公畜的睾丸炎等症状,而人感染后则引起关节疼痛、乏力、发热及肝脾肿大等症状。布鲁氏菌在与宿主的对抗中依赖免疫逃避机制,帮助布鲁氏菌"伪装"起来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识别,进而在细胞内大量繁殖,引起机体的持续感染。由于该机制的存在,使得目前对布鲁氏菌病的治疗存在诸多困难。IV型分泌系统(T4SS)是布鲁氏菌的一种关键毒力因子,其所分泌的效应蛋白帮助调节布鲁氏菌在胞内的生存以及感染时的免疫应答。本文中,我们对布鲁氏菌IV型分泌系统相关蛋白及其参与免疫应答的研究进行综述,尤其对VirB操纵子所介导的IV型分泌系统产生的分泌效应蛋白与宿主免疫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阐述。
- 肖启程田一男彭广能李平魏斌涂蕊但佳明任志华钟志军
- 关键词:布鲁氏菌分泌蛋白免疫应答
- 犬布鲁氏菌病的组织病理学观察及病原分布检测被引量:3
- 2018年
- 布鲁氏菌病主要引起公犬的睾丸炎、附睾炎并造成不育.该文对一例患布病公犬各器官的组织进行了病理学以及抗原分布分析.结果表明,肝脏、脾脏、睾丸、淋巴结呈现广泛的炎性细胞浸润与实质细胞变性坏死,脾脏中观察到大量感染性肉芽肿.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布鲁氏菌抗原主要分布于肝、脾、睾丸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胞浆中,与巨噬细胞的亲和力最强.
- 李平涂蕊朱子琦刘新肖启程彭广能钟志军
- 关键词: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
- 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在布鲁菌分型和溯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5年
- 布鲁菌病是一种由布鲁菌属感染引起的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病。经典的布鲁菌分型方法将其分为6个生物种22个生物型,DNA-DNA杂交研究显示6个经典物种同源性>90%。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依据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特征进行菌株基因分型,在血清分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型,阐明了环境菌株和临床菌株的关系,并在布鲁菌病暴发流行调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文综述了MLVA技术基本原理、发展概况、优越性及其在布鲁菌分型和溯源中的应用。
- 雷霜霜徐晓阳庄妤冰于玖轩柯跃华钟志军陈泽良彭广能
- 关键词:布鲁菌分子分型
- 荧光报告质粒构建及其在布鲁菌细胞侵袭试验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4年
- 采取质粒shuffling方法,将含GFPmut1的pPS858和能在布鲁菌中复制的质粒pBBR1MCS-2经KpnⅠ酶切后连接,转化DH5α,利用双抗性筛选重组质粒pBBR1-GFP。将荧光质粒转入布鲁菌,获得荧光标记布鲁菌,并用构建好的荧光标记布鲁菌侵染巨噬细胞J774A.1,探讨其用于细胞侵袭试验的可行性。结果显示,成功构建布鲁菌荧光报告质粒pBBR1-GFP,用构建好的荧光标记布鲁菌侵染巨噬细胞后,在细胞内观察到带荧光的布鲁菌,且荧光强度与胞内细菌数成正比。细胞侵袭动态试验结果表明,细菌与细胞共孵育45min后,胞内细菌达到饱和。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布鲁菌的荧光质粒报告系统,可用于布鲁菌细胞侵袭试验。
- 钟志军乔凤于爽任志华徐杰王玉飞黄祥明陈泽良兰景超吴孔菊彭广能
- 关键词:布鲁菌
- 基于VNTR技术对布鲁菌的基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应用15个VNTR位点对我国保存的19株布鲁菌标准株和4株减毒活疫苗以及松源地区10株临床分离株进行基因多态性研究。采用15个VNTR位点对33株布鲁菌进行PCR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电泳,根据产物大小计算序列重复数,据此分析菌株的遗传多态性。建立了15个VNTR位点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拷贝数计算分析方法,应用该技术分析了33株布鲁菌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这15个位点能较好地区分不同种型或亚型以及减毒活疫苗株,同时也为临床株的分型提供了依据。
- 钟志军于爽彭广能徐杰王玉飞曲勍马晓平黄克和甄清陈泽良
- 关键词:布鲁菌遗传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