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60092)

作品数:8 被引量:49H指数:5
相关作者:郝清玉王贵刘淑菊赵骥民王娜更多>>
相关机构:海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学院长春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青皮林
  • 2篇土壤
  • 2篇海岸
  • 1篇植被
  • 1篇植被土壤
  • 1篇植物促生菌
  • 1篇土壤微生物
  • 1篇土壤微生物类...
  • 1篇破碎化
  • 1篇自然保护
  • 1篇自然保护区
  • 1篇自生固氮菌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类群
  • 1篇物候
  • 1篇物候特征
  • 1篇细菌
  • 1篇景观破碎化
  • 1篇菌株
  • 1篇固氮

机构

  • 5篇海南师范大学
  • 2篇长春师范学院
  • 1篇长春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郝清玉
  • 3篇赵骥民
  • 3篇王贵
  • 2篇覃青青
  • 2篇王娜
  • 2篇黄良春
  • 1篇严廷良
  • 1篇吕冰
  • 1篇刘淑菊
  • 1篇刘青

传媒

  • 4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海南海岸青皮林土壤微生物类群的数量特征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从土壤微生物方面揭示海南石梅湾海岸青皮天然林更新的机理,对青皮林土壤微生物进行了调查分析。土壤调查采用5点取样法,分别于旱季和雨季对两个土层的根际土和根外土进行取样,并用MPN法分析了土壤中5个生理类群细菌的数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青皮林土壤中除尚未检测出亚硝化细菌外,其他4个生理类群细菌的数量彼此之间差别很大,其中氨化细菌的数量>>好气性自生固氮细菌>>反硝化细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细菌;根际土壤中的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细菌数量比非根际土壤少,但好气性自生固氮菌数量则相反;下层土中氨化细菌的数量略高于上层土,但好气性自生固氮细菌、反硝化细菌和纤维素分解细菌多集中分布在上层土内。
王贵赵骥民郝清玉严廷良覃青青黄良春蒲思杏刘青
关键词:青皮林
石梅湾青皮林自然保护区景观破碎化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根据2010年海南石梅湾青皮林自然保护区的Google Earth卫星图片,选取石梅湾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Photoshop7.0.1和Motic Images Plus 2.0ML图像处理分析软件,从景观总体特征、斑块面积、斑块周长、斑块数等方面分析该地区的景观格局,着重对保护站两侧的青皮林的破碎化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主要森林景观呈岛屿状分布,西片青皮林破碎化程度远大于东片青皮林;西片青皮林的林中空地面积比例大于东片;东片青皮林破碎化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空地,西片青皮林破碎化的主要原因是坟地。
王贵赵骥民郝清玉
关键词:青皮林自然保护区景观破碎化
不同植被土壤好气性自生固氮菌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菌株的初步筛选被引量:5
2013年
主要分析了青皮天然林与木麻黄人工林等其他植被类型在土壤好气性自生固氮菌数量分布方面的差异及较强固氮能力菌株的分离和筛选。在石梅湾的8种不同植被类型样地,于不同季节取样4次,每次均取0~10cm及10~20cnl两个土层的根际土与根外土,用改良阿须贝培养基、MPN法计数土壤好气性自生固氮菌并初步筛选具有较强固氮能力的菌株。结果表明:本区土壤好气性自生固氮菌的时间分布极不均匀,且空间分布明显受到时间的影响。从时间分布来看,在一个年周期中,4月固氮菌数量最多,而7月最少,两者差异显著,此后数量又逐渐增加;从空间分布来看,随采样时间不同,植被、取样深度、植物根系、样地地势等条件均对土壤好气性自生固氮菌数量分布也有所不同,这些条件归根到底是通过改变土壤的氮素营养供给,土壤的水、热、气条件来影响固氮菌的分布;同时各植被类型的好气性自生固氮菌数量季节变化幅度也有异,处于高级别演替阶段青皮过伐林及混交林的季节变化明显小于较低演替阶段的灌丛、次生青皮林及木麻黄林。研究还分离了15个具有潜在固氮能力的菌株,并筛选出4个固氮能力较强的菌株.为进一步在海防林的建设及青皮林的保护中研究利用植物促生菌做了初步探索和准备。
王贵赵骥民郝清玉覃青青黄良春
关键词:土壤MPN法植物促生菌
海南海岸青皮林繁殖物候特征被引量:6
2015年
石梅湾海岸青皮林是海南岛重要的天然海防林及旅游区风景林,对其繁殖物候的研究有助于揭示青皮在贫瘠海岸沙滩成功定居及繁殖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种群、个体定位和小枝标记相结合的方法,连续3a对其开花物候进行观测,结果表明:青皮个体繁殖物候期约为101d,小枝平均花蕾数为133.3个,幼果坐果率为42.4%,结实率为4.4%;青皮种群为1a连续开花型,但集中开花模式明显,有2个高峰期且花量多,非集中开花期花量很少;个体间及个体中小枝间开花存在一定的不同步性;开花及种子丰年现象明显,歉年花量及种子雨量很少;开花物候期前1个月的降雨量对开花物候期无显著影响,但3、4月份平均气温分别高于24℃和26.4℃,开花期提前明显,低于此温度开花期推迟相对缓慢,即物候期的提前与推迟对温度的上升与下降的响应是非线性的。
吕冰王娜刘淑菊郝清玉
森林天然更新影响因子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2年
天然更新是森林资源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的生态学过程,对种群的增殖、扩散和群落稳定及演替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从天然更新过程中的某一个或几个阶段入手,分析各生态因子对天然更新的影响。从树种特性、环境条件、林分条件和干扰对天然更新的影响进行了综述,简要介绍了天然更新的影响因子。
王娜郝清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