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D16B05)

作品数:42 被引量:469H指数:10
相关作者:马均陶诗顺姜心禄孙永健李旭毅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9篇水稻
  • 16篇杂交
  • 10篇杂交稻
  • 9篇机插
  • 9篇插秧
  • 8篇秧龄
  • 7篇机插秧
  • 6篇氮素
  • 6篇杂交水稻
  • 5篇氮素利用
  • 5篇性状
  • 5篇栽培
  • 5篇直播
  • 5篇插秧质量
  • 4篇氮肥
  • 4篇氮肥运筹
  • 4篇稻田
  • 4篇育秧
  • 4篇施氮
  • 3篇穴盘

机构

  • 2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6篇西南科技大学
  • 13篇四川省农业科...
  • 7篇中国气象局成...
  • 7篇广汉市农业局
  • 6篇四川省农业气...
  • 2篇湖南省气象科...
  • 2篇眉山市东坡区...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成都农业科技...
  • 1篇绵阳市气象局
  • 1篇四川省农业技...
  • 1篇绵竹市农业局
  • 1篇泸州市气象局

作者

  • 20篇马均
  • 14篇孙永健
  • 13篇陶诗顺
  • 12篇姜心禄
  • 11篇徐徽
  • 11篇李旭毅
  • 10篇池忠志
  • 10篇郑家国
  • 8篇孙园园
  • 8篇杨志远
  • 8篇严奉君
  • 7篇蒋明金
  • 7篇代邹
  • 6篇鲁有均
  • 6篇王学春
  • 5篇江谧
  • 5篇李玥
  • 5篇王凤丽
  • 4篇姚红琼
  • 4篇李娜

传媒

  • 6篇西南农业学报
  • 4篇江苏农业科学
  • 4篇中国稻米
  • 4篇2014年全...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种子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四川农业科技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15篇2014
  • 7篇2013
  • 10篇2012
  • 3篇2011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旱育秧床施用除草剂对不同萌发状态种子出苗和秧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旱育秧床播后施用除草剂对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3种不同粒型的杂交稻种子为材料,在吸胀谷、露白谷、短芽谷和长芽谷4种萌发状态播种后进行除草剂处理,以不施用除草剂为对照,观察其出苗速度、最终出苗数和秧苗生长情况。[结果]吸胀谷和露白谷除草剂处理的出苗速度和出苗数与对照无明显差异;短芽谷和长芽谷除草剂处理的出苗速度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短圆粒型和粗长粒型种子的最终出苗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细长粒型种子的最终出苗数极显著低于对照。除草剂处理秧苗的发根数、根干重和地上部干重等也不同程度地低于对照。[结论]水稻旱育秧床播后施用除草剂对种子出苗和秧苗生长的影响程度与种子萌发状态和粒型有明显关系,除草剂对萌发程度较高和细长粒型种子的出苗及秧苗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钟昀陶诗顺李智会
关键词:水稻旱育秧除草剂出苗秧苗生长
水稻穴盘精播钵苗机插秧技术的研究(英文)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培育适应种植制度特点又适应插秧机作业的秧苗,引进穴盘精播钵苗机插秧技术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钵苗穴盘、钵形毯状盘、塑料软平盘培育机插秧秧苗,比较了3种方式的播种量、20~50 d的苗高以及插秧后的漏插率、直立苗率、伤秧率、返青期等数据。[结果]采用钵苗穴盘育秧,具有节省种子、播种精度、出苗率、成苗率高等优点。在20~40 d,叶龄、苗高、根数均较高,40 d以后,生长延缓。20 d时秧苗质量差异小,此后,钵苗穴盘秧苗质量优势逐渐突出。30 d时,插秧质量差异不大;但40 d之后,插秧质量高于钵形毯状盘、塑料软平盘育秧,且返青期明显缩短。[结论]与钵形毯状盘、塑料软平盘培育机插秧秧苗相比,穴盘精播钵苗机插秧技术更适宜于成都平原稻麦两熟种植制度区域。
姜心禄李旭毅池忠志王少华杨福明郑家国
关键词:穴盘秧龄插秧质量返青期
水稻三角形强化栽培与正方形强化栽培、抛秧栽培、常规栽培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为了探讨三角形强化栽培在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等方面的特点,找出最具增产潜力的栽培方式和技术,为其今后在水稻生产应用中提供实践依据。试验以‘D优527’为材料,研究了在不同施氮水平和密度下,水稻三角形强化栽培与正方形强化栽培、抛秧栽培、常规栽培水稻群体和个体关系、群体库源建成特征、水稻后期衰老及产量形成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1)三角形强化栽培和抛秧栽培在个体产量性状有所下降的情况下,依靠群体有效穗的提高达到高产目的,但适宜密度的三角形强化栽培显然要优于抛秧栽培;而正方形强化栽培则以强化个体生长发育为目标,在个体产量性状得到大幅提高的基础上,群体足够就能达到很好的增产效果,但增产效果不如三角形强化栽培。(2)适宜密度的三角形强化栽培、正方形强化栽培在生育后期能保持较高的LAI,抽穗期能积累更多的干物质,且其茎鞘物质向穗部的输出量、输出率及转换率均显著高于抛秧栽培和常规栽培,具有更高的产量潜力。(3)高肥处理(纯氮225kg/hm2)比中肥处理(纯氮150kg/hm2)产量增加6.36%,表明适当提高施氮水平,更有利于提高强化栽培产量。
刘述斌李旭毅许远明马均
关键词:水稻三角形强化栽培施氮水平
灌溉方式与秸秆覆盖优化施氮模式对秸秆腐熟特征及水稻氮素利用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灌溉方式[淹水灌溉(CK)、干湿交替灌溉、旱作]下氮肥运筹与秸秆覆盖优化管理模式(麦秆覆盖优化施氮模式、油菜秆覆盖优化施氮模式以及无秸秆覆盖优化施氮模式)对水稻根系生长、各时期氮素积累以及产量的影响,探讨各灌溉方式下秸秆腐熟及氮素释放规律,明确秸秆腐熟与氮素释放规律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淹水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均较旱作有效地协调各时期水稻地上部、地下部生长,促进各时期氮素吸收利用,提高稻谷产量;而水分生产效率则以旱作为最优,干湿交替灌溉次之,但差异不显著。麦秆、油菜秆的腐熟与氮素释放效率最高峰均出现在移栽后30 d,但腐熟量与氮素释放量受灌溉方式与秸秆种类的影响;油菜秆腐熟量显著高于麦秆,旱作明显高于干湿交替与淹水灌溉;氮素释放量则以麦秆为最优。秸秆覆盖优化管理模式也对水稻各生长指标具有显著影响;淹水及干湿交替灌溉下,麦秆覆盖氮肥运筹优化管理模式有效协调水稻植株各时期的生长,促进氮素吸收利用,最终实现产量的增加;油菜秆覆盖氮肥运筹优化管理模式则在整个生育期均对水稻生长表现轻微抑制效应;而旱作模式下麦秆、油菜秆优化施氮模式覆盖均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油菜秆覆盖优势明显,可作为生产中水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参考。秸秆腐熟量及氮素释放量与水稻根干重、氮素吸收利用以及产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移栽后30 d秸秆腐熟量与稻谷产量、氮素吸收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27*~?0.29*),而齐穗期、成熟期氮素释放量与产量及氮素吸收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31*~0.59**);同时,秸秆的腐熟量与氮素释放对水稻根冠比影响较大,其中以齐穗期最为显著(r=?0.27*~0.42**)。协调水稻�
严奉君孙永健马均徐徽李玥代邹杨志远蒋明金孙园园
关键词:水稻秸秆腐熟氮素利用
半干旱栽培稻田不同秸秆覆盖材料的产量效应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田间观测的方法,分析了不同覆盖材料对半干旱栽培条件下杂交水稻田间茎蘖数、干物质积累和土壤水分的影响,探讨了不同覆盖材料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1)在川西北丘陵旱区进行秸秆覆盖有利于增加非灌溉期田间土壤贮水量,提高田间茎蘖数;秸秆腐烂所释放的养分,缓解了稻田磷钾供应相对不足的现状,有效提高了杂交稻的结实率、有效穗数和千粒重;覆盖处理稻田0~0.5 m土层贮水量较不覆盖处理增加2%~13%,田间茎蘖数增加4%~15%,有效穗数增加4%~8%,结实率增加3%~7%,千粒重增加0.6%~1.7%。(2)在灌溉水源没有保证的丘陵旱区,将半干旱栽培与秸秆覆盖相结合,可有效提高杂交水稻产量。冈优725和D优363实收产量平均值在油菜荚壳覆盖、麦草覆盖和麦糠覆盖处理下分别较对照增加10.2%、7.0%和7.7%。
陶诗顺王学春徐健蓉
关键词:秸秆覆盖杂交稻
不同肥料配置对机插稻群体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以超级稻德香4103、Q优8号和Ⅱ优602为材料,在13.0 kg/667 m2的氮肥供应水平下,研究了传统施肥、机插稻改进型施肥、机插稻优化型施肥等三种肥料配置方式对机插稻群体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稻优化型施肥方式有利于机插稻优化群体,改善穗部产量性状,从而获得更高的产量。机插稻采用优化型施肥方式后本田分蘖更快,分蘖数能提早一周左右达到18万/667 m2,有效穗数虽有所降低,但穗部产量性状明显改善,表现为一次枝梗数增多,着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提高,最终平均产量较传统施肥和机插稻改进型施肥方式高8.20%和3.78%。
姜心禄李旭毅池忠志郑家国王少华林世友叶利
关键词:水稻机插
秸秆残茬对低温潜沼性稻田土壤还原性物质含量及稻谷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1
2014年
采用盆栽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秸秆残茬对低温潜沼性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土壤Fe2+含量及其稻谷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低温潜沼性稻田中,与无秸秆残茬田(T0)相比,随着秸秆残茬量的增加(2.5~10.0 t·hm^-2),T1,T2和T3处理的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增加2.2~4.8 cmol·kg^-1;土壤Fe2+含量增加10.8~40.8 mg·kg^-1,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降低23.2~96.5 mV。其中,当秸秆残茬量超过5.0 t·hm-2时,秧苗移栽-返青期土壤Fe2+含量增加88.2 mg·kg^-1,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降低196 mv ,不利于水稻生长。(2)在低温潜沼性稻田中,与无秸秆残茬田(T0)相比,随着秸秆残茬量的增加(2.5~10.0 t·hm-2),T1,T2和T3处理的稻谷产量降低1140~1560 kg·hm^-2;当秸秆残茬量高于5.0 t·hm^-2时,稻谷千粒重降低0.2 g ,结实率等显著降低4.2%。
王红妮王学春陶诗顺李军
关键词:秸秆残茬稻田
不同基因型水稻对低温潜沼性逆境的耐受能力及其农艺表现被引量:3
2014年
低温潜沼性逆境是我国稻区常见逆境之一,研究不同基因型水稻对低温潜沼性逆境的耐受能力及农艺表现,对于提高稻田产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研究选取四川盆地常用水稻品种,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观测并分析不同水稻品种的分蘖动态、穗部性状等农艺指标.结果表明:1低温潜沼性逆境下,耐受能力较强的协优027和冈优188,在分蘖期(5月30—6月30日)具有较强的分蘖能力,其最大分蘖数分别为24.93和23.90,显著高于其它参试品种;其平均株高增长率在分蘖期分别为5.2%和5.7%,显著低于其它参试水稻品种.2协优027和冈优188在低温潜沼性逆境下的结实率较非逆境下的结实率分别降低5%和2%,穗长分别降低0.8%和0.1%,降低程度显著低于其它参试品种.3协优027和冈优188在低温潜沼性逆境下的稻谷产量分别为7.16,6.61 t/hm2,显著高于辐优151(4.81 t/hm2)和川谷优204(3.43 t/hm2).4低温潜沼性逆境下,水稻耐潜指数与水稻产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64(P<0.05),与水稻产量降低程度间的相关系数为-0.78(P<0.01).低温潜沼性逆境耐受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协优027和冈优188),在低温潜沼性逆境下的分蘖数较多,结实率和穗长降低程度较低,产量降低程度较小,更容易获得高产.水稻耐潜指数可以用来评价不同基因型水稻对低温潜沼性逆境的耐受能力,耐潜指数越高,其在低温潜沼性逆境下产量降低程度越小.
王学春王红妮杨国涛
关键词:农艺性状水稻
10个品种的生态适应性与产量稳定性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为了研究近年育成的10个水稻新品种的生态适应性、丰产性和稳定性,选择4个典型生态区作为研究基点开展筛选比较,结果表明:稻谷产量在品种与地点的互作间差异[请指明什么差异显著]极显著;产量稳定性则与品种、地点差异极显著。川优6203、泸香658具有较高的产量,且稳定性好,和其他品种差异极显著。川优6203适宜崇州、绵竹,宜香2115适宜广汉,泸香658在米易、广汉表现较好,川优8377适宜绵竹区域,花香7号适宜广汉,花香1618适应性较强。
姜心禄李旭毅池忠志叶利杨福明陈华郑家国
关键词:水稻丰产性稳定性区划
杂交稻超长龄秧移栽单株茎蘖数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被引量:3
2013年
以准两优1102、冈优188、Q优6号和Ⅱ优498等4个杂交水稻组合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杂交稻旱育超长龄秧移栽时单株茎蘖数与单株有效穗数、穗粒重及单株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秧龄达70 d的条件下,秧苗移栽时的单株茎蘖数与有效穗数和单株产量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但与穗粒数的相关性表现不一。增加秧苗移栽时单株茎蘖数是提高超长龄迟栽杂交稻产量的重要途径。
姚红琼陶诗顺鲁友军江谧王凤丽
关键词:杂交稻产量性状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