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JQ5001)

作品数:11 被引量:137H指数:7
相关作者:花莉洛晶晶彭香玉唐志刚范洋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科技大学国家林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主题

  • 5篇生物质炭
  • 3篇土壤
  • 3篇CO
  • 2篇淹水
  • 2篇有机碳
  • 2篇石油降解
  • 2篇水稻
  • 2篇水稻土
  • 2篇谱学
  • 2篇混合菌
  • 2篇活性剂
  • 2篇降解
  • 2篇沸石
  • 2篇CO2
  • 2篇FTIR
  • 2篇表面活性
  • 2篇表面活性剂
  • 1篇性质分析
  • 1篇淹水土壤
  • 1篇盐度

机构

  • 11篇陕西科技大学
  • 2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11篇花莉
  • 5篇彭香玉
  • 5篇洛晶晶
  • 4篇唐志刚
  • 3篇解井坤
  • 3篇范洋
  • 2篇范春辉
  • 2篇贾卫华
  • 2篇马宏瑞
  • 2篇胡阳阳
  • 2篇金素素
  • 1篇王家宏
  • 1篇王海军

传媒

  • 3篇陕西科技大学...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年份

  • 4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产表面活性剂石油降解菌株的筛选及鉴定被引量:4
2014年
从长期受油污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了7株降解石油类菌株,其编号分别为菌2-1、菌7-1、菌1-2、菌5-2、菌7-2、菌油3及菌油5.经形态观察、Biolog鉴定和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可鉴定菌2-1和菌7-1为粘质沙雷氏菌,菌1-2为居植物柔武氏菌,菌5-2、菌油3和菌油5都为克雷伯氏菌属,菌7-2为蜡状芽孢杆菌.其中,菌1-2、菌5-2和菌7-2能使发酵液的表面张力从36.10mN/m降低至20.20mN/m、20.74mN/m、21.78mN/m,表明这些菌所产生的表面活性剂能具有较强的乳化原油的能力,展现了较大的应用前景.
花莉洛晶晶胡阳阳彭香玉贾卫华
关键词:石油污染
生物质炭对关中水稻土有机碳矿化及CO_2释放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模拟淹水土壤环境,向水稻土中施加质量分数为0、2%、5%、8%的生物质炭,分析生物质炭的输入及其不同施炭量对淹水土壤有机碳矿化和CO2释放的影响,以期为全面评价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和促进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生物质炭的输入提高土壤的稳定性碳库,并显著降低土壤有机碳的矿化速率,施炭量为5%、8%的土壤有机碳矿化量相比对照分别降低10%和6%,不同施炭量对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的抑制效果各异;淹水土壤CO2的释放明显受到生物质炭的抑制,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土壤CO2的释放量呈缓慢增长趋势,然而由于受土壤温度、有机质变化的影响,2%、5%、8%不同施炭量处理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
花莉唐志刚洛晶晶胡阳阳彭香玉
关键词:生物质炭淹水有机碳矿化
石油降解单菌株及混合菌降解产物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从中国石油长庆石化公司附近的油泥中分离筛选出4株石油降解菌,用于组建降解原油的混合菌体系.在等接种量培养条件下,单菌株对石油烃的降解率达到41.83%~54.87%,而混合菌降解效率高于单菌株,达到64.27%.不同微生物在降解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居植物柔武士菌(Raoultella planticola)具有脱烷基功能,对一些支链烃有降解效果;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既可以氧化末端烯烃,又可以降解环烷烃;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variicola)是优势菌种,不仅具有以上3种降解功能,还可以降解炔烃;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均能氧化不饱和醛基.4种单菌株可能存在相互抑制作用,不宜混合培养降解环烷烃.本研究为石油烃的降解机制和筛选功能微生物等方面奠定了理论基础.
花莉彭香玉范洋解井坤
关键词:微生物降解GC-MS炔烃环烷烃
产表面活性剂降解石油菌株产物性质及降解性能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微生物是组成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在污染物去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生物修复中的主力,然而在石油污染修复过程中,石油烃的疏水性会限制微生物对石油的降解,但一些微生物的细胞代谢物即生物表面活性剂,它是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代谢分泌产生的具有一定表面活性,集亲水基和疏水基结构于一分子的两亲性化合物,可以促进油的乳化,提高油的分散程度,增大菌株和油珠的接触机会,促进对石油烃的吸收和降解。在实验室分离得到了7株产表面活性剂石油降解菌株,经分子鉴定可知菌1和菌2都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菌3为居植物柔武氏菌Raoultella planticola,菌4,菌6和菌7都为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variicola,菌5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主要研究了它们的生长与表面活性剂物质分泌状况的关系,发现随着时间增加,OD值随之增大,表面张力呈现下降趋势;并对菌株产物进行提取和薄层层析,离子型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初步判断其产物均为阴离子糖脂类;通过pH,初始油质量浓度,接种量和盐度4个单因素的变化研究菌1粘质沙雷氏菌,菌3居植物柔武士菌,菌5蜡状芽孢杆菌和菌6克雷伯氏菌对石油类物质降解能力,发现菌3居植物柔武氏菌和菌5蜡状芽孢杆菌降解性能较好;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蜡状芽孢杆菌的降解条件,得出其最佳降解条件为pH为5.02,油质量浓度为3 g·L-1,接种量为1199.98μL,盐度为0.5 g·L-1时,在此条件下,菌株对石油的降解率为66.94%。
花莉洛晶晶彭香玉解井坤范洋
关键词:生物表面活性剂降解菌株
生物质炭施用量及水热条件对淹水土壤CO_2释放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模拟土柱实验,向水稻土中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C0)、2%(C2)、5%(C5)、8%(C8)的生物质炭,并在不同淹水深度和温度下培养,旨在了解生物质炭的施用量及其水热条件对土壤CO2释放的影响,以期通过控制生物质炭的施炭量和改进农田管理措施,从而为农业温室气体碳减排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发现:施加生物质炭对土壤CO2释放的抑制作用明显,与对照相比,2%、5%、8%施炭量处理的土壤CO2累计释放量分别降低了5.1%、2.4%和26.5%.低施炭量对土壤CO2的释放降幅较少,而较高施炭量可能对抑制土壤CO2释放的效果更好;温度越高,土壤的呼吸作用越强,CO2释放速率也越快;在昼夜变化上,土壤夜间CO2的释放速率要高于白天;就淹水深度而言,土壤灌水深度愈深,CO2的释放速率愈低.此外,还从施炭量和水热条件对土壤CO2和CH4释放的综合排放效应进行了展望.
花莉唐志刚洛晶晶贾卫华
关键词:生物质炭水稻土
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CO_2释放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通过对比输入生物质炭的土壤和普通土壤中土壤含碳量和CO2释放量变化,分析两者的关系,研究土壤碳固定潜力。[方法]通过在自然土壤中输入不同含量的椰壳炭,研究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碳截留作用的影响,探讨土壤碳截留能力与CO2释放的关系。[结果]当施炭量为1%~8%时,平均每增加1%椰壳炭量,土壤有机碳量约增加5.9 mg/g,活性有机碳量约增加0.3 mg/g。施炭量1%~5%为土壤CO2释放量增加的阶段,施炭量3%~5%时土壤CO2释放量达到最大,为549 mg/m2,之后开始降低。[结论]生物质炭施用对土壤有机碳截获及CO2释放方面有重要影响,但所受影响的趋势与施炭量和试验时间有密切关系。
花莉金素素唐志刚
关键词:生物质炭CO2有机碳
FTIR和XPS对沸石合成特性及Cr(Ⅲ)去除机制的谱学表征被引量:19
2012年
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优化的水热晶化法合成沸石,使用XRD,SEM和ζ电位分析沸石产品的组成特性,借助FTIR和XPS等揭示废水中Cr(Ⅲ)的去除机制。合成产品主要为NaP1型沸石,在pH值8~12区间内,ζ电位由-8.72mV降到-24.46mV。准二级方程和Langmuir等温线对试验的拟合效果更好,理论饱和吸附量为33.557 0mg.g-1。FTIR图谱表明—OH和Si—O类官能团在反应过程中有重要贡献。XPS全谱发现:结合能576.45eV为Cr(2p3/2)的特征峰,揭示了吸附过程的有效性。吸附Cr(Ⅲ)后,沸石中Si—Si和Si—O对应的结合能增加了0.25和0.60eV,含Si官能团可能与Cr(Ⅲ)发生了配位反应。O(1s)的结合能在反应后变得更低。这些证据表明:沸石对Cr(Ⅲ)的去除过程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
范春辉马宏瑞花莉王家宏王海军
关键词:合成沸石FTIRXPS
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微域特征及土壤腐殖质的作用效应研究被引量:42
2012年
农田土壤有机碳矿化释放CO2是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生物质炭因其特殊的性质对增强土壤碳截获能力及减少土壤CO2气体排放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在2种不同肥力的自然土壤中加入不同含量的生物质炭,通过对比输入生物质炭的土壤和对照土壤腐殖质含量和土壤微粒在扫面电镜及红外光谱观测下微域特征的变化,探讨生物质炭对土壤碳固定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炭的输入可以促进土壤腐殖质的形成,与对照相比,腐植酸、富里酸和胡敏酸含量均有所增加,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库的稳定;此外生物质炭的添加,使土壤微域环境中粒间孔隙增多,比表面积增大,有助于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提高了土壤养分,增加结合矿物质所需的元素;促进了粘粒、有机质等矿物质的形成,从而减缓了有机质的分解速率。此外,生物质炭的添加促进了碳水化合物、酯族、芳烃等有机大分子的形成,难以被土壤微生物利用。总之,生物质炭的施用对土壤碳固定潜力存在多方面的重要影响,进而对土壤有机碳截获及CO2释放产生影响。
花莉金素素洛晶晶
关键词:生物质炭CO2腐殖质
响应面优化石油降解菌配比及降解条件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利用前期筛选的4株高效石油降解菌,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混合菌配比并研究环境因素对混合菌影响,以期提高混合菌对石油的降解效率。结果表明,当石油浓度为10 g/L时,菌株Rp、Sm、Bc和Kv接种量分别为3.97%、2.00%、2.04%和2.07%时混合菌对石油降解率达最大值69.14%,验证值68.83%。此外,考察了环境因素对混合菌降解石油烃的影响,发现混合菌对盐度和p H有较大范围的适应性。其中盐度为5%时降解率仍可达40.37%;p H为7.5时降解率最高可达64.93%,p H为4时降解率最低。
花莉彭香玉
关键词:混合菌响应面盐度P
XRD和FTIR对沸石合成机制的光谱学解析被引量:17
2012年
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优化的水热晶化一步法合成沸石。比较晶化反应过程沸石产物CEC值及化学成分的变化,推断固液体系中物质转换及元素迁移方式和途径。借助XRD,SEM,FTIR等表征反应过程沸石的晶型变化及成核特性,提出可能存在的沸石生成机制。合成产物主要为NaP1型沸石,反应24h后CEC值最大为135mmol/100g。12h后,产物中初步发现NaP1沸石相特征峰和亚晶结构,48h后出现羟基方钠石的特征弱峰。沸石生成过程涉及到固液体系间的物质流动:碱熔融作用将粉煤灰组分侵蚀进入液相体系,为沸石形成提供了原料组分,而固相体系为沸石生长提供骨架结构,液相体系和固相体系分别为晶化反应的"源"和"汇",这是液相转化机制和固相转化机制的客观反映。
范春辉马宏瑞花莉
关键词:沸石XRDFTIR
共2页<12>
聚类工具0